一种简易手动压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7374 阅读:1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手动压紧装置,由把手(1)、弹簧挡块(2)、弹簧(3)、上压紧块(4)和下压紧块(5)组成,所述把手(1)下设有弹簧挡块(2),所述弹簧(3)设在弹簧挡块(2)和上压紧块(4)之间,所述下压紧块(5)设在上压紧块(4)的下面,为长方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轻便,快捷,成本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尤其涉及的是ー种简易手动压紧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钣金件之间的焊接,基本上都采用气动压紧需要气缸或专用压块,使用复杂,成本较高,但是对于料厚较小的钣金件,尤其是微型车背门外板和把手加强板上的组焊,无法采用气缸压紧,所以就无法保证较小的钣金件在焊接过程中贴合不良的问题,降低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ー种其结构简単,使用轻便,快捷,成本低,防呆措施好,保证了焊前的钣金件之间的间隙,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简易手动压紧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简易手动压紧装置,由把手、弹簧挡块、弹簧、上压紧块和下压紧块组成,所述把手下设有弹簧挡块,所述弹簧设在弹簧挡块和上压紧块之间,所述下压紧块设在上压紧块的下面,为长方形结构。使用前上下压紧块之间无间隙,弹簧已处于压缩状态,使用时把手与所需压紧的钣金件上长方形孔长边平行,手动下压并旋转90度即可压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制作成本低,操作简便,适用于无法采用气缸压紧的背门外板与外板把手加强板两薄板件焊接前的间隙消除,压紧前把手与外板上长方形孔长边平行,旋转后与长方形孔短边平行,防呆效果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把手,2-弹簧挡块,3-弹簧,4-上压紧块,5-下压紧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一种简易手动压紧装置,由把手I、弹簧挡块2、弹簧3、上压紧块4和下压紧块5组成,所述把手I下设有弹簧挡块2,所述弹簧3设在弹簧挡块2和上压紧块4之间,所述下压紧块5设在上压紧块4的下面,为长方形结构。使用前上、下压紧块之间无间隙,弹簧3已处于压缩状态,使用时把手I与所需压紧的钣金件上长方形孔长边平行,手动下压并旋转90度即可压紫。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技术书參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 要求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简易手动压紧装置,由把手(I)、弹簧挡块(2)、弹簧(3)、上压紧块(4)和下压紧块(5)组成,其特征是在于所述把手(I)下设有弹簧挡块(2),所述弹簧(3)设在弹簧挡块(2)和上压紧块(4)之间,所述下压紧块(5)设在上压紧块(4)的下面,为长方形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手动压紧装置,由把手(1)、弹簧挡块(2)、弹簧(3)、上压紧块(4)和下压紧块(5)组成,所述把手(1)下设有弹簧挡块(2),所述弹簧(3)设在弹簧挡块(2)和上压紧块(4)之间,所述下压紧块(5)设在上压紧块(4)的下面,为长方形结构。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轻便,快捷,成本低的优点。文档编号B23K37/04GK202655833SQ201220287828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9日专利技术者刘恒 申请人:合肥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手动压紧装置,由把手(1)、弹簧挡块(2)、弹簧(3)、上压紧块(4)和下压紧块(5)组成,其特征是在于:所述把手(1)下设有弹簧挡块(2),所述弹簧(3)设在弹簧挡块(2)和上压紧块(4)之间,所述下压紧块(5)设在上压紧块(4)的下面,为长方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恒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