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8643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轮驱动装置,其在保持将车轮的框架部件最大限度地接近减速装置的输出部件的状态下,合理的配置注入到车轮的介质的注入通道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轮驱动装置,通过配置于车轮(50)的半径方向内侧的减速装置(G1)的输出旋转来驱动车轮(50),减速装置(G1)具有连结于车轮(50)的作为输出部件的外壳(30)和支承该外壳(30)的一对轴承即外侧轴承(46)及内侧轴承(48),该外侧轴承(46)及内侧轴承(48)配置为外侧轴承(46)的外径d1小于内侧轴承(48)的外径d2,并且在外侧轴承(46)的径向外侧配置管(60)即注入到车轮(50)的介质的注入通道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车辆的车轮的车轮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驱动叉车的车轮的动力传递装置。在该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叉车具备作为用于驱动车轮的车轮驱动装置的马达及使该马达的旋转减速的减速装置。减速装置具有由I级平行轴减速机构及简单行星齿轮减速机构构成的减速机构。其中,简单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一部分配置于深入车轮的半径方向内侧的位置。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10-159794号公报(图I)在叉车中,除了大型蓄电池以外,有很多用于上下操纵叉子载物的液压泵、罐等附属品,因此,若不有效地使用有限的空间,则导致叉车整体一味地变大。因此,对驱动车轮的装置也强烈要求尽量容纳于(靠近车轮的)较小的空间内。另一方面,当为叉车时,由于前轮的前方有用于上下操纵载物的叉子,因此成为在比叉车的重心更靠后侧配置平衡块(配重)的结构。为了缩小平衡块的大小,不得不使叉子及装载于叉子上的载物的重心尽量靠近前轮的接地位置。从该观点来看,叉车的车轮直径越小越好。尽管如此,为了支承搭载于叉子上的载物的大重量,不得不较大地确保车轮的轮胎(橡胶部分)本身的容积。因此,实际情况为车轮的半径方向内侧的空间非常小。在这种背景下,如要将减速装置配置于更加深入至车轮的车体相反侧的位置,则由于到目前为止减速装置并未如此深入至车轮的车体相反侧,因此产生了此前并没有特别构成问题的空气注入用管(注入到车轮的介质的注入通道部件)的配置发生困难这样的新的不良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驱动装置,其将减速装置尽可能配置于车轮的半径方向内侧的车体相反侧,并且合理地配置注入到车轮的介质的注入通道部件。本专利技术是通过设成如下结构来解决上述课题的,一种车轮驱动装置,其通过配置于车轮的半径方向内侧的减速装置的输出旋转来驱动所述车轮,所述减速装置具有连结于所述车轮的输出部件和支承该输出部件的一对轴承,该一对轴承中,车体相反侧的轴承的外径小于车体侧的轴承的外径,并且在所述车体相反侧的轴承的径向外侧配置注入到所述车轮的介质的注入通道部件。在本专利技术中,支承连结于车轮的减速装置的输出部件的一对轴承中,使车体相反侧的轴承的外径小于车体侧的轴承的外径,其结果将产生的车体相反侧的轴承的径向外侧的空间确保为用于配置介质的注入通道部件的空间。因此,利用此空间可将介质的注入通道部件从轮胎的半径方向内侧抽出而引导至车体相反侧。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车轮驱动装置中,能够将减速装置尽可能配置于车轮的半径方向内侧的车体相反侧,并且合理地配置注入到车轮的介质的注入通道部件。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减速装置应用于叉车的车轮驱动装置的结构例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2是图I的整体截面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相当于图2的整体截面图。图5是图4的侧视图。图6是表不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相当于图I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中16-输入轴,18、20-偏心体,21,23-轴承,24、26-外齿轮,28-内齿轮,30-外壳,34-突缘体,38-轮架体,46-外侧轴承,48-内侧轴承,49-滚轮部件,50-车轮。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图I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减速装置应用于叉车的车轮驱动装置的结构例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2是其整体截面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马达12的输出轴12A通过花键14与减速装置Gl的输入轴16连结。在输入轴16上一体地形成有与该输入轴16产生轴心偏离的2个偏心体18、20。各偏心体18、20的外周通过轴承21、23外嵌有外齿轮24、26。外齿轮24、26与内齿轮28内啮合。内齿轮28主要由构成内齿的圆柱形内齿销28A、28B、贯穿该内齿销28A、28B并将该内齿销保持为旋转自如的保持销28C、旋转自如地支承该保持销28C并且与外壳30成为一体的内齿轮主体28D构成。内齿轮28的内齿的齿数(内齿销28A、28B的数)比外齿轮24、26的外齿的齿数仅多一点(在该实施方式中仅为I)。另外,外齿轮24、26的轴向车体侧配置有固定于车体框架32的突缘体34,轴向车体相反侧配置有轮架体38,所述轮架体通过轮架螺栓36及轮架销42与所述突缘体34成为一体。轮架体38中一体形成有内销40。内销40与滑动促进部件44 一同隔着间隙贯穿于内销孔24A、26A,并嵌入突缘体34的凹部34A,其中所述内销孔24A、26A贯穿形成于外齿轮24、26。内销40通过滑动促进部件44与外齿轮24、26的所述内销孔24A、26A的一部分抵接,并限制外齿轮24、26的自转(仅容许摆动)。轮架销42隔着间隙贯穿于轮架销孔24B、26B,并与突缘体34的轴向端部抵接,其中所述轮架销孔24B、26B贯穿形成于外齿轮24、26。但是,轮架销42完全不与外齿轮24、26的所述轮架销孔24B、26B抵接,对限制外齿轮24、26的自转不起作用。作为减速装置Gl的输入部件的输入轴16,通过一对角接触球轴承52、54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突缘体34及轮架体38。作为减速装置Gl的输出部件的外壳30,通过一对主轴承(位于轴向外侧(车体相反侧)的外侧轴承46及位于轴向内侧(车体侧)的内侧轴承48)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固定在车体框架32上的突缘体34及轮架体38。外壳30的轴向车体相反侧的端面通过螺栓47连结滚轮部件49,并通过该滚轮部件49安装叉车(整体图示省略)51的车轮(轮胎)50。本实施方式中,外侧轴承46的外径dl小于内侧轴承48的外径d2。其中,“外径”在有外圈的情况下指外圈的外径,在外圈一体地形成于外壳时指从轴心到滚动体的最外周(滚走面的最内径)的尺寸。而且,外径dl较小地形成的外侧轴承46的径向外侧的空间SPl中配置有空气注入用的管(注入到车轮的介质的注入通道部件)60。 以下,对该结构进行详细叙述。外侧轴承46由圆锥滚子轴承构成,其具备内圈46A、滚动体46B及外圈46C。并且,内侧轴承48由角接触球轴承构成,其具备内圈48A、滚动体48B及外圈48C。本实施方式中,如前述,外侧轴承46的外径dl小于内侧轴承48的外径d2。并且,从外侧轴承46的作用点46C1到车轮50的轴向中心50C1的尺寸LI小于从内侧轴承48的作用点48C1到车轮(轮胎)50的轴向中心50C1的尺寸L2 (LI < L2)。在此,“作用点”是指作用线(连接滚动体与内圈、外圈的接触点的直线)与轴心线(通过轴心且与轴向平行的线)的交点。因此,外侧轴承46处于比内侧轴承48更加苛刻(承受更大的荷载)的状态下。并且,外侧轴承46的外径dl小于内侧轴承48的外径d2。因此,如外侧轴承的滚动体46B为“圆锥滚子”,内侧轴承48的滚动体48B为“滚珠”,使外侧轴承46和内侧轴承48中滚动体46B、48B的种类不同。具体而言,荷载条件苛刻且直径较小的外侧轴承46为在线接触中额定荷载较大的圆锥滚子,荷载条件不苛刻且直径大的内侧轴承48为在点接触中损耗较小的“滚珠”。这是为了(尽管外侧轴承46的外径dl小于内侧轴承48的外径d2)确保外侧轴承46的额定荷载大于内侧轴承48的额定荷载。另外,“额定荷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驱动装置,其通过配置于车轮的半径方向内侧的减速装置的输出旋转来驱动所述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装置具有连结于所述车轮的输出部件和支承该输出部件的一对轴承,在该一对轴承中,车体相反侧的轴承的外径小于车体侧的轴承的外径,并且,在所述车体相反侧的轴承的径向外侧配置向所述车轮注入介质的注入通道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塚正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