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轮全地形车顶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73156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轮全地形车顶梁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顶梁部件和第二顶梁部件,所述第一顶梁部件和第二顶梁部件分别包括自由端和固定端,所述第一顶梁部件的固定端与车架前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梁部件的固定端与车架后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梁部件的自由端和第二顶梁部件的自由端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克服了顶梁装置的制作误差,有效提高了四轮全地形车的整车成型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四轮全地形车
,尤其涉及一种四轮全地形车顶梁装置
技术介绍
四轮全地形车(Four Wheeled All-terrain Vehicles)是一种被设计于非高速公路行驶的、具有4个低压轮胎和跨坐型座位、依靠方向把控制方向的新兴车型。该车型主要应用于户外娱乐和日常生活交通。四轮全地形车的顶棚通常采取敞篷设计,即具有顶梁装置,乘坐四轮全地形车的人可扶助该顶梁装置立身透出顶窗。现有四轮全地形车的顶梁装置通常为整体设计,即顶梁的整个支架作为整体与车身(车架)固接。生产四轮全地形车时,顶梁部分与车架部分分别独立生产,然后进行整体组装。由于采取整体式组装,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四轮全地形车的整车成型效率。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顶梁装置和车架由不同生产部分生产,即便严格遵 守エ艺操作规程和相关标准,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制造误差,这种误差在四轮全地形车整体成型时将出现问题因顶梁支架作为整体与车架进行固定连接,且均为刚性结构,当车架与顶梁支架出现偏差时,这两部分将不能顺利地实现连接,必须进行进ー步的加工处理,由此反倒影响了四轮全地形车的整体成型效率。此外,这种整体式顶梁装置在未安装在四轮全地形车架上时,由于体积庞大、占用空间宽广,其制作、运输、存放均存在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轮全地形车顶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顶梁装置无法克服制作误差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给出的四轮全地形车顶梁装置包括第一顶梁部件和第二顶梁部件,所述第一顶梁部件和第二顶梁部件分别包括自由端和固定端,所述第一顶梁部件的固定端与车架前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梁部件的固定端与车架后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梁部件的自由端与第二顶梁部件的自由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顶梁部件和第二顶梁部件的自由端分别包括螺纹,所述第一顶梁部件的自由端与第二顶梁部件的自由端通过二通内螺纹管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顶梁部件和第二顶梁部件的自由端分别具有通孔,所述第一顶梁部件的自由端和第二顶梁部件的自由端通过螺栓连接。进ー步优选地,所述第一顶梁部件和第二顶梁部件的自由端分别具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顶梁部件的自由端与第二顶梁部件的自由端通过螺栓错位连接。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现有的四轮全地形车顶梁装置进行合理改进,将整体式顶梁装置变换为分离式顶梁部件,由分离式顶梁部件自由端的相互连接构成全地形车的顶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顶梁装置由分离式顶梁部件组成,顶梁装置与车架组成的系统的总连接点个数由两个变为三个,因此,即便制作顶梁装置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制作误差,通过新增加的连接点也能较好地弥补该制作误差,方便了安装,提高了四轮全地形车整体成型效率。而且,由于连接点的増加,提高了全地形四轮车顶梁装置的韧性和延展性,适应了全地形四轮车户外运行的特点,提高了其整体性能。此外,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顶梁装置由“整体式”变为“分离式”,其占据的空间减小一半,极大方便了运输和存放。附图说明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四轮全地形车顶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I (b)为实施例一第一顶梁部件与第二顶梁部件连接处示意图;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ニ的四轮全地形车顶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 (b)为实施例ニ第一顶梁部件与第二顶梁部件连接处俯视图;图2(c)为实施例ニ第一顶梁部件与第二顶梁部件连接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对现有的整体式四轮全地形车顶梁装置的改造,将其创新为分离式顶梁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安装过程中不能较好地克服制作误差的问题。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特征,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实例对本技术再做进ー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四轮全地形车顶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包括第一顶梁部件和第二顶梁部件,第一顶梁部件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第二顶梁部件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第一顶梁部件的固定端与车架前部固定连接,第二顶梁部件的固定端与车架后部固定连接,第一顶梁部件的自由端和第二顶梁部件的自由端连接。本实施例一将整体式四轮全地形车顶梁装置创新为两部分的分离式顶梁装置,顶梁装置分为第一顶梁部件和第二顶梁部件,该两个顶梁部件除其固定端与车架固定连接夕卜,其自由端相互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至少取得了如下良好技术效果(I)由于本实施例的顶梁装置由分离式顶梁部件组成,顶梁装置与车架组成的系统的总连接点个数由原来的两个(顶梁装置前端与车架前部固定连接点、顶梁装置后端与车架后部固定连接点)变为现在的三个(顶梁装置的第一顶梁部件与车架前部连接点、第ニ顶梁部件与车架后部连接点以及第一顶梁部件和第二顶梁部件自由端的连接点),在顶梁装置与车架的固定过程中,即使顶梁装置制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制作误差,通过顶梁装置中间连接点的调节作用,也能较好地弥补该制作误差,从而方便了安装,提高了四轮全地形车的整体成型效率。(2)由于本实施例的顶梁装置总连接点数量的増加,提高了全地形四轮车顶梁装置的韧性和延展性,较好地适应了全地形四轮车户外运行的特点,提高了其整体性能。(3)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顶梁装置由“整体式”结构变为两部分“分离式”结构,因此,无论在制作过程中,还是运输过程中,顶梁装置占据的空间减小一半,极大方便了制作、运输以及存放等操作。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车架顶梁部件和第二车架顶梁部件的自由端的连接可以有多种方式,这些不同的方式构成了本申请的新的优选实施例。參见图1,该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四轮全地形车顶梁装置的实施例ニ,其中图1(a)为全地形车顶梁装置的整体框架图,图1(b)为顶梁装置的第一顶梁部件与第二顶梁部件连接处放大示意图。该实施例包括第一顶梁部件110和第二顶梁部件120,第一顶梁部件110包括固定端111和自由端112,第二顶梁部件120包括固定端121和自由端122,第一顶梁部件110的固定端111与车架(注车架在该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端、自有端包括两个子连接部位)前部固定连接,第二顶梁部件120的固定端121与车架后部固定连接,第一顶梁部件110的自由端112和第二顶梁部件120的自由端122具有螺纹131,第一顶梁部件110的自由端112通过二通内螺纹管132连接,这里的二通内螺纹管是用于连接两个具有螺纹结构的部件的常用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整个顶梁装置为对称型双脚装置,各固定端、自有端等均具有两个,为方便在图中未一一示出。在实际エ业使用中,顶梁装置的形状可以有多种具体形式,本技术不作限定。本实施例ニ的顶梁装置的第一顶梁部件和 第二顶梁部件通过二通内螺纹管连接,由于顶梁部件的自由端具有螺纹,该螺纹可与二通管内螺纹吻合,在安装顶梁装置过程中,固定好顶梁部件的固定端后,自由端可根据制造误差的程度调节与二通管的结合长短,从而有效地克服该制造误差。此外,由于采用螺纹旋紧方式连接,安装过程中不需要额外エ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四轮全地形车的整体成型效率。參见图2,该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四轮全地形车顶梁装置的实例三,其中图2(a)为全地形车顶梁装置的整体框架图,图2(b)为顶梁装置的第一顶梁部件与第二顶梁部件连接处俯视图,图2(c)为顶梁装置的第一顶梁部件与第二顶梁部件连接处剖面图。该实施例包括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轮全地形车顶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顶梁部件和第二顶梁部件,所述第一顶梁部件和第二顶梁部件分别包括自由端和固定端,所述第一顶梁部件的固定端与车架前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顶梁部件的固定端与车架后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顶梁部件的自由端与第二顶梁部件的自由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国贵袁章平王荣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