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轮全地形车货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544698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5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四轮全地形车货箱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货箱层和第二货箱层,所述第一货箱层位于所述第二货箱层上部,第二货箱层位于四轮全地形车的后两轮的中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货箱结构由一层变为两层,提高了货箱的体积,提高了四轮全地形车的可载能力,还充分利用了原本闲置的空间,使得四轮全地形车结构更加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四轮全地形车
,尤其涉及一种四轮全地形车货箱装置
技术介绍
四轮全地形车(Four Wheeled All-terrain Vehicles)是一种被设计于非高速公路行驶的、具有4个低压轮胎和跨坐型座位、依靠方向把控制方向的新兴车型。该车型主要应用于户外娱乐和日常生活交通,通常适合于I至2人乘坐。除用于载人外,四轮全地形车还可承载一定数量的货物或物品,该承载能力通过其设置于四轮全地形车后部的货箱实现。现有四轮全地形车后部设置的货箱为平层结构,其横向截面为矩形,这种结构可以装置宽度大、深度小的货物或物品,但不能放置既具有一定宽度,又具有一定深度的货物或物品,从而影响了其货物承载能力。此外,由于四轮全地形车本身的应用特点,其设计通常要求结构紧凑、尽可能减少空间浪费。但是,四轮全地形车的后两轮中间的位置具有较大的闲置空间,现有货箱设计忽略了该空间,降低了空间利用率,不能满足全地形车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轮全地形车货箱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四轮全地形车的货物承载能力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给出的四轮全地形车货箱装置包括第一货箱层和第二货箱层,所述第一货箱层位于所述第二货箱层上部,第二货箱层位于四轮全地形车的后两轮的中间。优选地,所述第一货箱层与第二货箱层上下连通,所述第一货箱层具有用于开启货箱的货箱门。优选地,所述第一货箱层与第二货箱层通过隔板隔离,所述第一货箱层具有开启第一货箱的第一货箱门,所述第二货箱层具有开启第二货箱的第二货箱门。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隔板为活动式隔板。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货箱层的横向剖面为矩形,所述第二货箱层的横向剖面为梯形。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现有的四轮全地形车的货箱装置进行合理改进,将现有的一层货箱层结构变换为两层货箱结构,位于下部的第二货箱层位于四轮全地形车后两轮的中间。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实施例的货箱结构由一层变为两层,提高了货箱的体积,提高了四轮全地形车的可载能力。此外,由于第二货箱层位于四轮全地形车的后两轮之间,充分利用了原本闲置的空间,使得四轮全地形车结构更加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四轮全地形车货箱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四轮全地形车货箱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二的货箱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对现有的平层式四轮全地形车货箱装置的改造,将其创新为双层式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四轮全地形车的承载能力问题。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技术特征,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实例对本技术再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本申请四轮全地形车货箱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该实施例的货箱装置包括第一货箱层101和第二货箱层102,第一货箱层101位于第二货箱层102的上部,第二货箱层102位于四轮全地形车的后两轮的中间(注该图中未示出四轮全地形车的车轮,四轮全地形车的后两轮位于第一货箱层之下、第二货箱层的左右两侧)。本实施例中第一货箱层101和第二货箱层102上下连通,这种情况下,可仅仅在第一货箱层101设置货箱门。本实施例对货箱门的位置并不限制,根据实际的需要,可以位于第一货箱层的左侧(右侧),也可以位于整个货箱的上侧(以上下开启货箱),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常见的方式是在第一货箱层的后侧开启货箱门。本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对现有的四轮全地形车的货箱装置进行合理改进,将现有的一层式货箱平层结构变换为双层钵体式上下货箱结构,位于下部的第二货箱层位于四轮全地形车后两轮的中间。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施例的货箱结构由一层变为两层,提高了货箱的体积,货箱可放置物品更多,提高了四轮全地形车的可载能力。而且,本实施例的两层货箱上下连通,使得货箱装置不仅可以放置具有一定宽度的货品,也可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货品,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四轮全地形车的可载能力。此外,由于第二货箱层位于四轮全地形车的后两轮之间,充分利用了原本闲置的空间,使得四轮全地形车结构更加紧凑,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上述实施例的第一货箱层和第二货箱层上下连通,虽然便于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货品,但在实际应用中,较多的时候是希望分离放置不同的种类的货品。为此,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四轮全地形车货箱的实施例(实施例二)。参见图2,图2(a)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上下层货箱及隔板的位置关系图;图2(13)示出了上下层货箱的货箱门示意图。该实施例的上下货箱之间具有隔板203,第一货箱层201位于隔板203之上,第二货箱层202位于隔板203之下。这种情况下,本实施例优选设置两个独立的货箱门,即第一货箱层201具有开启第一货箱的第一货箱门204,第二货箱层202具有开启第二货箱的第二货箱门205,第一货箱门204和第二货箱门205均设立于货箱后侧。本实施例同样具有提高货箱可载能力和四轮全地形车的空间利用率,还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由于上下两层货箱通过隔板相互独立,每个货箱层具有独立的货箱门,这样不同类别的货品可分开放置、分开取用,避免了不同货品的相互混淆、取下层物品需先移动上层货品的麻烦。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差别在于上下货箱层之间的关系和货箱门的设置,实际上,一种更为优选的方式是将第一货箱层和第二货箱层之间的隔板设计为活动式隔板。当需要进行分离式放置货品时,将第一货箱层和第二货箱层之间的隔板安装上,即可实现目的;当需要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货品时,可将第一货箱层和第二货箱层之间的隔板取出,即可实现目的。实现活动式隔板的具体方式有很多,比如,在第一货箱层和第二货箱层的接触面上设置滑轨,隔板可在该滑轨上滑进滑出,从而方便地实现“连通”、“隔离”两种状态的转换。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制作货箱装置的材料并不作任何特殊限定,可以采用钢质、铁质,也可以采用铜质货箱,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加工工艺水平、成本价格、安装方便度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后决定。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对货箱装置的具体形状也不作特殊限制,其可以是如前述实施例一、二的形状,即第一货箱层的横向剖面为矩形,第二货箱层的横向剖面的梯形,也可以是别的形状,只要不妨碍本申请专利技术目的实现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轮全地形车货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货箱层和第二货箱层,所述第一货箱层位于所述第二货箱层上部,第二货箱层位于四轮全地形车的后两轮的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轮全地形车货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货箱层和第二货箱层, 所述第一货箱层位于所述第二货箱层上部,第二货箱层位于四轮全地形车的后两轮的中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货箱层与第二货箱层上下连通, 所述第一货箱层具有用于开启货箱的货箱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国贵袁章平王荣华熊敏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