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地形车驱动桥及其差速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65788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9 20:2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驱动桥的差速锁机构,包括: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的端口外表面或端口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周向限位部;差速锁拨套,其端部设置有与第一周向限位部配合的第二周向限位部,且差速锁拨套的内圈表面设置有第三周向限位部;差速器半轴齿轮,其轴部伸出差速器壳体的端口并套在差速锁拨套内圈,且轴部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三周向限位部配合滑动限位的第四周向限位部。本差速锁机构通过差速锁拨套在差速器半轴齿轮上的移动,使第一周向限位部与第二周向限位部配合限位和脱离限位实现无差速和差速切换,使驱动桥具有新条款规定的差速功能的同时,又符合全地形车的无差速要求。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包含该差速锁机构的全地形车驱动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驱动桥的差速锁机构,包括:差速器壳体,差速器壳体的端口外表面或端口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周向限位部;差速锁拨套,其端部设置有与第一周向限位部配合的第二周向限位部,且差速锁拨套的内圈表面设置有第三周向限位部;差速器半轴齿轮,其轴部伸出差速器壳体的端口并套在差速锁拨套内圈,且轴部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三周向限位部配合滑动限位的第四周向限位部。本差速锁机构通过差速锁拨套在差速器半轴齿轮上的移动,使第一周向限位部与第二周向限位部配合限位和脱离限位实现无差速和差速切换,使驱动桥具有新条款规定的差速功能的同时,又符合全地形车的无差速要求。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包含该差速锁机构的全地形车驱动桥。【专利说明】一种全地形车驱动桥及其差速锁机构
本技术涉及全地形车
,特别涉及一种全地形车驱动桥的差速锁机构。还涉及一种包含该差速锁机构的全地形车驱动桥。
技术介绍
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能够行走自如。全地形车的英文是All Terrain Vehicle (适合所有地形的交通工具),缩写是ATV,又称“全地形四轮越野机车”,车辆简单实用,越野性能好,外观一般无篷。ATV具有宽大的轮胎,能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产生更大的摩擦力而且能降低车辆对地面的压强,使其容易行驶于沙滩、河床、林道、溪流,以及恶劣的沙漠地形。可载送人员或运输物品。 在现有技术中,发动机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驱动桥,再由驱动桥驱动车轮,现有的全地形车后驱动桥以无差速结构的为主,现国际上有条款规定驱动桥必须有差速装置,但全地形车的特殊行驶路况又必须要求全地形车具有无差速结构。 综上所述,如何对现有技术中的全地形车驱动桥装置进行改进,从而使驱动桥能满足新条款规定的具有差速功能的同时,又能符合全地形车的无差速要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地形车驱动桥的差速锁机构,以使驱动桥能满足新条款规定的具有差速功能的同时,又能符合全地形车的无差速要求。 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该差速锁机构的全地形车驱动桥,使全地形车即具有差速功能,又能满足全地形车对无差速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地形车驱动桥的差速锁机构,包括: 差速器壳体,所述差速器壳体的端口外表面或端口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周向限位部; 差速锁拨套,其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周向限位部配合限位的第二周向限位部,且所述差速锁拨套的内圈表面设置有第三周向限位部; 差速器半轴齿轮,其轴部伸出所述差速器壳体的端口并套在所述差速锁拨套内圈,且所述轴部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周向限位部配合滑动限位的第四周向限位部。 优选的,在上述的全地形车驱动桥的差速锁机构中,所述第一周向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端口外表面上的第一外花键,所述差速锁拨套的一端端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周向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环形凹槽的直径较大的一侧内表面上的第一内花键,所述第一内花键与所述第一外花键周向配合限位。 优选的,在上述的全地形车驱动桥的差速锁机构中,所述第一周向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壳体端口内表面上的第二内花键;所述第二周向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差速锁拨套的一端外表面上的第二外花键。 优选的,在上述的全地形车驱动桥的差速锁机构中,所述第三周向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差速锁拨套的内圈表面的第三内花键;所述第四周向限位部为设置在所述差速器半轴齿轮的轴部表面的第三外花键。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驱动桥,包括差速器和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差速锁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提供的全地形车驱动桥的差速锁机构中,在差速器壳体的端口外表面或端口内表面上设置第一周向限位部,差速锁拨套套在差速器半轴齿轮的轴部,且差速锁拨套的一端上设置有与第一周向限位部周向限位配合的第二周向限位部,差速锁拨套的内圈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周向限位部,差速器半轴齿轮的轴部伸出差速器壳体的端口且套在差速锁拨套的内圈中,差速器半轴齿轮的轴部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三周向限位部周向限位滑动配合的第四周向限位部。当需要无差速功能时,将差速锁拨套在差速器半轴齿轮的轴部上向差速器壳体移动,使第一周向限位部与第二周向限位部配合限位,则差速器半轴齿轮在四个周向限位部的周向限位作用下,不能转动,实现无差速功能;而当需要功能差速时,脱离第一周向限位部和第二周向限位部的周向限位即可。从而使驱动桥能满足新条款规定的具有差速功能的同时,又能符合全地形车的无差速要求。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地形车驱动桥的差速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中,I为差速器壳体、101为第一周向限位部、2为差速锁拨套、201为第二周向限位部、202为环形凹槽、203为第三周向限位部、3为差速器半轴齿轮、301为第四周向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驱动桥的差速锁机构,能够使驱动桥满足新条款规定的具有差速功能的同时,又能符合全地形车的无差速要求。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该差速锁机构的全地形车驱动桥,能够满足新条款规定的具有差速功能的同时,有能复合全地形车的无差速要求。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驱动桥的差速锁机构,以下简称差速锁机构,包括差速器壳体1、差速锁拨套2和差速器半轴齿轮3 ;其中,差速器壳体I的端口外表面或端口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周向限位部101,该端口用于安装差速器半轴齿轮3的轴部;差速器半轴齿轮3的轴部伸出差速器壳体I的端口,差速锁拨套2套装在差速器半轴齿轮3的轴部上,差速器半轴齿轮3的轴部外表面设置有第四周向限位部301,差速锁拨套2的内圈表面设置有与第四周向限位部301周向限位且滑动配合的第三周向限位部203,通过第三周向限位部203和第四周向限位部301的周向限位作用,使差速锁拨套2与差速器半轴齿轮3 —起转动;差速器拨套2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周向限位部101配合限位的第二周向限位部201。 上述差速锁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是:当全地形车需要使用无差速功能时,将差速锁拨套2在差速器半轴齿轮3的轴部上向差速器壳体I移动,使第一周向限位部101与第二周向限位部201配合限位,此时,差速锁拨套2不能转动,而差速锁拨套2始终通过第三周向限位部203和差速器半轴齿轮3的第四周向限位部301周向限位配合,差速器半轴齿轮3与差速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地形车驱动桥的差速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差速器壳体(1),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端口外表面或端口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周向限位部(101);差速锁拨套(2),其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周向限位部(101)配合限位的第二周向限位部(201),且所述差速锁拨套(2)的内圈表面设置有第三周向限位部(203);差速器半轴齿轮(3),其轴部伸出所述差速器壳体(1)的端口并套在所述差速锁拨套(2)内圈,且所述轴部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周向限位部(202)配合滑动限位的第四周向限位部(30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国贵袁章平邝振湘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