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角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16267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7 20:15
一种包角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在衬底中形成隔离结构,定义出有源区。之后,进行处理工艺,使有源区的衬底两边具有尖角。接着,于有源区的衬底的表面上覆盖栅介电层。然后,于栅介电层上形成栅极导体层。于栅极导体层两侧的衬底中形成源极区以及漏极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导体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集成电路为因应电子产品小型化的需求,其各元件的尺寸以及元件之间的距离不断縮小。然而,元件并不能无止境的缩减,其在缩减的过程中也会因为衍生的问题而受到限制。以集成电路中最基本的晶体管来说,其通常是通过栅极的长度(gate length)的缩减来达到缩小其尺寸大小的目的。但是,有一些元件在进行操作时必须提供足够的电压(voltage level)。因此,元件所能缩减尺寸(栅极的长度)的能力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ー种包角晶体管,其可以缩减元件的尺寸,而且可以提升元件效能。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角晶体管的制造方法,其可以通过简单的エ艺,来缩减元件的尺寸,并可以提升元件效能。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包角晶体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在衬底中形成两个隔离结构,定义出有源区。之后,进行处理工艺,使有源区的衬底两边具有尖角。接着,于有源区的衬底的表面上覆盖栅介电层。然后,于栅介电层上形成栅极导体层。于栅极导体层两侧的衬底中形成源极区以及漏极区。依照本专利技术ー实施例所述,上述处理工艺使有源区的衬底的表面呈弧状。依照本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角晶体管的制造方法,包括:在一衬底中形成一隔离结构,以定义出一有源区;进行一处理工艺,使该有源区的该衬底两边具有尖角;于该有源区的该衬底的表面覆盖一栅介电层;于该栅介电层上形成一栅极导体层;以及。于该栅极导体层两侧的该衬底中形成一源极区以及一漏极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铁将江昱德丁裕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