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及其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4988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内框、外框及四个相互隔绝的金属焊盘,所述内框上形成有碗状反光杯,所述外框包覆所述内框而一起组成框架,每个所述金属焊盘嵌入在所述框架内并部分裸露在所述反光杯的底部且向所述外框的外侧面弯折延伸出一引脚,其中,所述内框的表面反射率大于所述外框的表面反射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的支架包括具有较高反射率的内框和具有较低反射率的外框,从而组合成的框图用于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时LED表面因具有不同反射率,实呈现出不同的对比度,显示效果良好。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上述支架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LED
,更具体地涉及ー种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及其支架
技术介绍
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surface mounted devices, SMD)因其在颜色一致性、视角、画面整体效果和结构轻薄等诸多方面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显示屏。而随着显示屏技术的发展,对于SMD全彩器件的显示效果、对比度、亮度及外观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的SMD全彩器件逐渐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如图I传统SMD器件I所示,在对比度方面普通产品均采用同一种反射率的树脂支架,或采用白色PPA表面刷墨或采用全黑色树脂成型的支架11,采用刷墨方式容易出现瑕疵对产品一致性造成影响,同时从侧面看,会因为PPA 泛白造成显示效果的下降,而采用単一反射率的全黒色支架虽然其一致性较好,但发光亮度会降低从而造成能耗的增加;在混光效果方面RGB三色晶片12呈三角形排列于金属焊盘上,在显示屏显示画面时,不同视角的显示效果有差异,造成整个显示效果质量的下降;在外观结构方面,凸出的四个外部引脚13会影响器件整体显示效果。鉴于此,有必要提供ー种新型的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及其支架以解决上述传统SMD器件中的至少ー种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时可调节对比度的支架,从而可根据产品的具体需求来使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产生更好的发光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来调节LED的对比度和亮度,从而实现更好发光效果的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用于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内框、外框及四个相互隔绝的金属焊盘,所述内框上形成有碗状反光杯,所述外框包覆所述内框而一起组成框架,每个所述金属焊盘嵌入在所述框架内并部分裸露在所述反光杯的底部且向所述外框的外侧面弯折延伸出一引脚,所述内框的表面反射率大于所述外框的表面反射率。其进ー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外框覆盖所述内框的部分上表面而在所述反光杯的开ロ周缘形成ー阶梯结构。其进ー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反光杯的底部表面高于所述金属焊盘且包覆所述金属焊盘的边缘,从而可提升器件在受热、受潮等环境下焊盘与树脂的结合力,提升了器件的可靠性。其进ー步技术方案为每个所述金属焊盘与相应的引脚(在支架内部)形成一 L形弯折结构,从而降低了引脚的高度,更方便应用端使用。其进ー步技术方案为每个所述引脚均位于所述框架顶面的正投影的区域范围内,该避免引脚正面可视的设计可进一步提高器件的整体显示效果。为了实现上述另ー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ー种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其包括支架及设置于所述支架内的红、緑、蓝晶片,所述支架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支架,所述红、緑、蓝晶片安装在其中三个所述金属焊盘上。其进ー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反光杯内填充有封装胶体,所述封装胶体呈雾状以提高LED呈现出来的对比度。从而可通过选择不同灰度的扩散颗粒,来调节LED实现不同的对比度和亮度。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红、绿、监晶片排列成一直线,从而提闻LED的混光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用于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的支架由多个金属焊盘和具有两种不同反射率的框架构成,其中,框架的内表面由具有较高反射率的内框 提供,框架的外表面由具有较低反射率的外框提供,从而本技术所提供的由上述支架所构成的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的LED表面可呈现不同的反射率,从而使LED呈现出较好的对比度。而且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选择不同反射率的绝缘树脂来实现内外框,从而调节LED的对比度和亮度以实现更好的发光效果。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第一实施例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现有技术传统SMD器件I支架11晶片12引脚13第一实施例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10支架110内框111反光杯Illa底部表面Illb外框112外侧面112a金属焊盘113a、113b、113c、113d引脚114c、114d 晶片120金属导线130封装胶体140第二实施例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20支架210内框211外框212金属焊盘 213c 引脚214cL形弯折结构215c 晶片220金属导线 230 封装胶体24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类似的组件。显然,以下将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參照图2和图3,其展示了本技术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10的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10包括支架110及设置于所述支架110内的红、緑、蓝晶片120,所述支架110包括内框111、外框112及四个相互隔绝的金属焊盘113a、113b、113c和113d。在本实施例中,首先采用具有较高反射率的树脂注塑成内框111,注塑时,使内框111中部形成有碗状反光杯,该反光杯11 Ia的开ロ呈圆形,接着在内框111的外表面注塑反射率较低的树脂而形成外框112来包覆所述内框111,所述外框112和内框111一起构成树脂支架,在该树脂支架中,所述内框111的表面反射率大于所述外框112的表面反射率。优选地,所述外框112覆盖所述内框111的部分上表面而在所述反光杯Illa的开ロ周缘形成ー阶梯结构。继续參照图2和图3,在上述注塑过程中,四个金属焊盘113a、113b、113c和113d被嵌入在所述树脂支架(111和112)内,所述反光杯Illa的底部表面Illb高于每个金属焊盘113a、113b、113c和113d且包覆每个焊盘113a、113b、113c和113d的边缘,从而可提升器件在受热、受潮等环境下焊盘与树脂的结合力,提升了器件的可靠性。上述四个金属焊盘113a、113b、113c和113d中的其中三个金属焊盘113a、113b、113c的部分区域位于同一直线,从而所述红、緑、蓝晶片120通过固晶胶分别固定在该三个金属焊盘113a、113b和113c且排列成一直线,而焊盘113d是作为红、緑、蓝晶片120的阳极公共极,可通过金属导线130来进行电性连接。參照图3,每个所述金属焊盘,例如金属焊盘113c和113d向所述外框112的外侧面分别延伸出引脚114c和114d,所述引脚114c和114d沿着外框112向下延伸且弯折到所述外框112的底部,从而金属焊盘113c (或113d)和相应的引脚114c (或114d)组成一体成型的U形导电体。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引脚,例如引脚114d与位于该引脚114d上方的外框112的外侧面112a平齐或位于该部分外框112的宽度范围内,即每个所述引脚114c和114d (另外两个引脚未标识)位于所述外框112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LED全彩表面贴装器件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内框、外框及四个相互隔绝的金属焊盘,所述内框上形成有碗状反光杯,所述外框包覆所述内框而一起组成框架,每个所述金属焊盘嵌入在所述框架内并部分裸露在所述反光杯的底部且向所述外框的外侧面弯折延伸出一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的表面反射率大于所述外框的表面反射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生郭伦春周志刚张铁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九洲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