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换向速度快的蓄热燃烧器换向阀。包括阀体、阀盖、与驱动装置连接的驱动轴、阀芯,所述阀体为圆形筒体,所述阀盖设于阀体上端,所述阀芯通过驱动轴可转动地设于阀体上,所述阀体侧壁上设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与蓄热燃烧器连通的蓄热器接口、与烟道连通的烟道接口、与气道连通的气道接口,所述蓄热器接口、烟道接口、气道接口分别与阀体连通,所述烟道接口、气道接口对称设于蓄热器接口的两侧,所述阀芯内设有连通蓄热器接口与烟道接口的通道,所述阀芯上相对于通道的一端设有的缺口,所述阀芯除缺口端外的侧壁无限接近地靠近阀体内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烧
,尤其涉及一种蓄热燃烧器换向阀。
技术介绍
蓄热燃烧技术是工业加热/热处理炉窑领域重要的节能技术,其余热回收率可达80%。对于蓄热燃烧技术,大多采用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交替切换空气或气体燃料与烟气,使之流经蓄热体,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回收高温烟气的余热,排烟温度可降到180°C以下,可将助燃介质或气体燃料预热到1000°C以上,形成与传统火焰不同的新型火焰类型,并通过换向燃烧使炉内温度分布更趋均匀。蓄热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中,换向阀是关键设备之一。换向阀通常包括阀体、阀盖、与驱动装置连接的驱动轴、阀芯,所述阀盖设于阀体上端,所述阀芯通过驱动轴可转动地设于阀体上,通过改变阀芯的位置从而改变气流的流动 方向。阀芯一般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殊橡胶材料密封,但其在高温环境中容易老化变形甚至脱落,密封性差,使用寿命短。而且采用紧密接触式的密封方式,由于换向频率高,摩擦频繁,容易磨损,同样会导致密封性差,使用寿命短,同时也影响换向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换向速度快的蓄热燃烧器换向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热燃烧器换向阀,包括阀体、阀盖、与驱动装置连接的驱动轴、阀芯,所述阀体为圆形筒体,所述阀盖设于阀体上端,所述阀芯通过驱动轴可转动地设于阀体上,所述阀体侧壁上设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与蓄热燃烧器连通的蓄热器接口、与烟道连通的烟道接口、与气道连通的气道接口,所述蓄热器接口、烟道接口、气道接口分别与阀体连通,所述烟道接口、气道接口对称设于蓄热器接口的两侧,所述阀芯内设有连通蓄热器接口与烟道接口的通道,所述阀芯上相对于通道的一端设有的缺口,所述阀芯除缺口端外的侧壁无限接近地靠近阀体内壁。进一步的,所述阀芯外壁上均匀设有若干蜂窝状孔洞。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现有的换向阀多采用紧密接触式的密封方式,密封材料多为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殊橡胶,但在高温及快速工作环境下容易老化、变形和脱落,密封性差、工作效率低、使用寿命短;本蓄热燃烧器换向阀结构简单,不易磨损,不易老化、变形、脱落,密封效果好,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阀芯的主视图。图3是蓄热燃烧接口与气道接口连通时的阀芯剖视图。图4是蓄热燃烧接口与烟道接口连通时的阀芯剖视图。图5是蓄热器接口、烟道接口、气道接口互不连通时的阀芯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2、3、4、5,本技术的一种蓄热燃烧器换向阀,包括阀体I、阀盖2、与驱动装置连接的驱动轴3、阀芯4,所述阀体I为圆形筒体,所述阀盖2设于阀体I上端,所述阀芯4通过驱动轴3可转动地设于阀体I上,所述阀体I侧壁上设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与蓄热燃烧器连通的蓄热器接口 5、与烟道连通的烟道接口 6、与气道连通的气道接口 7,所述蓄热器接口 5、烟道接口 6、气道接口 7分别与阀体I连通,所述烟道接口 6、气道接口 7对称设于蓄热器接口 5的两侧,所述阀芯4内设有连通蓄热器接口 5与烟道接口 6的通道41,所述阀芯4上相对于通道41的一端设有的缺口 42,所述阀芯4除缺口 42端外的侧壁无限接近地靠近阀体I内侧壁,所述阀芯4侧壁上均匀设有若干蜂窝状孔洞43。本技术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三种状态如图3,蓄热燃烧器与空气或燃 料气体连通;如图4,蓄热燃烧器与烟道连通;如图5,蓄热器接口、烟道接口、气道接口互不连通。通过连接驱动装置的驱动轴的作用,阀芯的位置不断变化,实现以上几个状态的转换,从而实现空气(或燃料气)与烟气的频繁切换,实现蓄热体对烟气余热的极限回收。现有的换向阀多采用紧密接触式的密封方式,密封材料多为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殊橡胶,但在高温及快速工作环境下容易老化、变形和脱落,密封性差、工作效率低、使用寿命短;本蓄热燃烧器换向阀结构简单,不易磨损,不易老化、变形、脱落,密封效果好,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蓄热燃烧器换向阀,包括阀体、阀盖、与驱动装置连接的驱动轴、阀芯,所述阀体为圆形筒体,所述阀盖设于阀体上端,所述阀芯通过驱动轴可转动地设于阀体上,所述阀体侧壁上设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与蓄热燃烧器连通的蓄热器接口、与烟道连通的烟道接口、与气道连通的气道接口,所述蓄热器接口、烟道接口、气道接口分别与阀体连通,所述烟道接口、气道接口对称设于蓄热器接口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内设有连通蓄热器接口与烟道接口的通道,所述阀芯上相 对于通道的一端设有的缺口,所述阀芯除缺口端外的侧壁无限接近地靠近阀体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蓄热燃烧器换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外壁上均匀设有若干蜂窝状孔洞。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燃烧
,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使用寿命长、换向速度快的蓄热燃烧器换向阀。包括阀体、阀盖、与驱动装置连接的驱动轴、阀芯,所述阀体为圆形筒体,所述阀盖设于阀体上端,所述阀芯通过驱动轴可转动地设于阀体上,所述阀体侧壁上设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与蓄热燃烧器连通的蓄热器接口、与烟道连通的烟道接口、与气道连通的气道接口,所述蓄热器接口、烟道接口、气道接口分别与阀体连通,所述烟道接口、气道接口对称设于蓄热器接口的两侧,所述阀芯内设有连通蓄热器接口与烟道接口的通道,所述阀芯上相对于通道的一端设有的缺口,所述阀芯除缺口端外的侧壁无限接近地靠近阀体内壁。文档编号F16K11/085GK202629178SQ201220263739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6日专利技术者杨文平 申请人:厦门霓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热燃烧器换向阀,包括阀体、阀盖、与驱动装置连接的驱动轴、阀芯,所述阀体为圆形筒体,所述阀盖设于阀体上端,所述阀芯通过驱动轴可转动地设于阀体上,所述阀体侧壁上设有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与蓄热燃烧器连通的蓄热器接口、与烟道连通的烟道接口、与气道连通的气道接口,所述蓄热器接口、烟道接口、气道接口分别与阀体连通,所述烟道接口、气道接口对称设于蓄热器接口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内设有连通蓄热器接口与烟道接口的通道,所述阀芯上相对于通道的一端设有的缺口,所述阀芯除缺口端外的侧壁无限接近地靠近阀体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霓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