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宗仕专利>正文

磁力避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5620 阅读:2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磁力避震装置,包括筒座及磁性组;磁性组包含多个磁性单元,每一磁性单元包含磁体及包覆磁体的保护套,在各保护套的二面向分别设有开孔,各磁性单元以串行方式安置在筒座内,以在任二相邻各磁性单元的面向间形成有磁性排斥力;藉此,利用磁性组内的各磁性单元产生的磁性排斥力产生阻尼力,以达避震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避震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磁力避震装置
技术介绍
避震装置的使用范围广泛,举凡汽车、机车或椅子等,避震装置装设于汽车或机车内,可减缓汽车或机车行驶于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所造成的震动,避免乘客及驾驶者于汽车内或机车上感到颠簸,有利于乘客及驾驶者驾驶的稳定性及舒适性;另外如用于座椅的支撑座上,可减缓使用者坐在座椅上时可产生一冲击力,避免使用者因快速坐上座椅导致脊椎造成伤害,并且还可增加座椅的舒适性,令使用者久坐也不易产生不适感,同时好的避震设计,更可将微细的震动量加以吸收,达到保持平衡与稳定的功能需求。现有避震装置主要包括有一筒座、一活塞及一弹簧,活塞及弹簧容置在筒座内,将筒座区隔成A室及B室,筒座的A室内含有一工作流体,工作流体可为空气或液体,筒座的周围需密封,防止工作流体变质或外泄;活塞设有至少一穿孔;故当避震装置受到外来作用力作用时,将促使活塞挤压工作流体,使工作流体自A室透过穿孔流入B室,产生阻尼力与外来作用力相互抵消,达到减震及避震的效果,当外来作用力移除后,再经由弹簧将活塞拉回原位,并使B室内的工作流体回到A室内。然而现有的避震装置仍有以下的缺点,第一点,其弹簧的材料面积平均受力不均,且与活塞及工作流体配合后;第二点,现有避震装置无法针对不同外来作用力提供提供不同的阻尼力需求,因此常使得于实际的使用情况中,其避震的效果不佳;第三点,现有避震装置的构造复杂及体积庞大,所以容易造成制程及材料成本的浪费,并且组装不易,导致组装工时及成本的耗费;第四点,如工作流体为液体,则活塞回复速度缓慢,故无法对不同的压缩深度与不同大小的外来作用力做出灵敏的相对反应;第五点,如工作流体为气体,因压缩比为非线性,故当外来作用力大小达到某一程度时,其空气不易被活塞压缩,反而产生一反向作用力,而使连接在活塞上的连杆受损;而亟待加以改善者。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力避震装置,利用磁性组内的各磁体产生的磁性排斥力产生阻尼力,以达避震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磁力避震装置,主要包括一筒座及一磁性组;该磁性组包含多个磁性单元,每一该磁性单元包含一磁体及包覆该磁体的一保护套,在各该保护套的二面向分别设有一开孔,各该磁性单元以串行方式安置在该筒座内,以在任二相邻该磁性单元的面向间形成有一磁性排斥力。另一种磁力避震装置,主要包括一第一筒座、第一磁性组、第二筒座及第二磁性组;该第一磁性组包含多个第一磁性单元,每一该第一磁性单元包含一第一磁体及包覆该第一磁体的一第一保护套,在各该第一保护套的二面向分别设有一开孔,各该第一磁性单元以串行方式安置在该第一筒座内,以在任二相邻该第一磁性单元的面向间形成有一第一磁性排斥力;该第二筒座对应该第一筒座迭接;该第二磁性单元包含一第二磁体及一第二保护套,该第二保护套包覆在该第二磁体外部,该第二保护套于侧向设有一开槽及二面向分别设有一端口,该第二磁性单元安置在该第二筒座内,以在该第二磁性单元的侧向和该第二筒座间形成有一第一磁性吸附力,并于该第二磁性单元和各该第一磁性单元间的面向形成有一第二磁性排斥力。本技术具有以下功效,第一点,本技术可维持最平顺与符合作用力消除及减轻负载的最佳设计需求;第二点,其本技术的构造简单及体积小,可节省制作时间、制程及材料成本;第三点,可针对不同的外来作用力、不同的用途或使用场合,增加或减少筒座内的磁性单元数量,或是将磁力避震装置加以迭接,组装出适合使用于各场合的磁力避震装置的长度;第四点,反应灵敏,不会产生反向作 用力,使用安全稳定;第五点,磁体没有弹性疲乏的问题,故使用寿命长;第六点,因筒座内部不具有工作流体,故不必为了防止工作流体的变质或外泄,而将筒座密封,以增加使用上的安全性;第七点,亦可利用局部吸附力的特性,以令避震效果更佳,达到避震功能性的补强。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组合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使用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之组合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之使用状态图(一)。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之使用状态图(二)。图9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之组合剖面图。图11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12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之组合剖面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I’ 磁力避震装置IOa :筒座Ila:阶梯槽IOb:第一筒座Ilb:阶梯槽12 :第二贯穿孔20a :磁性组200a :磁性单元21a :磁体22a:保护套221a :开孔20b:第一磁性组200b :第一磁性单元21b :第一磁体211 :第一贯穿孔22b :第一保护套221b :开孔30 :第二筒座40 :第二磁性单元41 :第二磁体42 :第二保护套421 :开槽422:端口50 :壳盖51 :穿孔52 :容置空间·60a、60b :杆体70 :第三磁性单元71 :第三磁体711 :通孔72:第三保护套721:开口80 :第三筒座81 :贯穿孔90:第四磁性组91 :外环柱磁体92:内环柱磁体A :磁性排斥力Al :第一磁性排斥力A2 :第二磁性排斥力BI :第一磁性吸附力B2 :第二磁性吸附力B3 :第三磁性吸附力C、C1、C2、C3 :间隙F:阻尼力P :连接杆T :支撑座W :外来作用力S:固定件X :缓冲位移量Xl :缓冲位移量X2 :缓冲位移量X3 :缓冲位移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本技术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照图I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本技术提供一种磁力避震装置I,主要包括一筒座IOa及一磁性组20a。筒座IOa可为塑料、金属或复合材质等材质制成的组件,不在此限;筒座IOa可为圆柱状、方柱状、六角柱状或五角柱状等不在此限;筒座IOa内部形成有不等尺寸的多个阶梯槽11a。磁性组20a包含多个磁性单元200a,每一磁性单元200a包含一磁体21a及一保护套22a,每一保护套22a对应每一磁体21a包覆,在各保护套22a的二面向分别设有一开孔221a ;各磁性单元200a以串行方式安置在筒座IOa内,并且使各磁体21a的同极面相向而对(S-S、N-N),以在任二相邻磁性单元200a的面向间形成有一磁性排斥力A ;每一磁性单元200a对应于每一阶梯槽I Ia容置;保护套22a可为绝磁材料制成的组件,但不在此限;各保护套22a与筒座IOa的内壁面保持有一间隙C ;另外,当磁性组20a承受一外来作用力W时,具有一缓冲位移量X。磁力避震装置I更包括一壳盖50及一杆体60a,壳盖50对应筒座IOa盖合,壳盖50可为塑料材料制成的组件;壳盖50设有一穿孔51 ;杆体60a的一端部穿接穿孔51并抵接在其中的一磁性单元200a端面。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及使用状态图,组合时,首先将磁性组20a放入筒座IOa内,次将杆体60a的一端部穿接穿孔51,再将壳盖50对应筒座IOa盖合,最后将杆体60a远离壳盖50的一端连接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磁力避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筒座;以及??一磁性组,包含多个磁性单元,每一该磁性单元包含一磁体及包覆该磁体的一保护套,在各该保护套的二面向分别设有一开孔,各该磁性单元以串行方式安置在该筒座内,以在任二相邻该磁性单元的面向间形成有一磁性排斥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仕
申请(专利权)人:李宗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