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0589 阅读:3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雨装置,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雨装置使得雨水无法及时的被雨刷清理出前挡风玻璃,造成驾驶员的视线受阻等技术问题。本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雨装置,包括片状的遮雨檐,遮雨檐设置在车顶棚处,遮雨檐与车顶棚之间设有能使遮雨檐由车顶棚处移动至前挡风玻璃正上方处并将遮雨檐定位在车顶棚上的调节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下雨时保证了驾驶员行驶视线不被阻挡,减少了雨天驾驶的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
,涉及ー种遮雨装置,特别是ー种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雨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生活中,汽车已与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密不可分。在遇到雨水天气时,雨水会打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上,造成驾驶员的视线受阻,行车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几乎所有的汽车都采用雨刷来清理前挡风玻璃上的雨水,这种方式在雨水适中的时候能及时的将前挡风玻璃上的雨水清理干净。但是由于雨刷是通过来回摆动的方式来完成对一定区域内前挡风玻璃上雨水的清理,当遇到大雨时,雨刷来回摆动的速度完全赶不上雨水打在前挡风玻璃上的速度,这样雨水无法及时的被雨刷清理出前挡风玻璃,造成驾驶员的视线受阻,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ー种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雨装置,该遮雨装置能防止雨水打到前挡风玻璃上的特点。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ー种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雨装置,其特征在干,包括片状的遮雨檐,所述的遮雨檐设置在车顶棚处,所述的遮雨檐与车顶棚之间设有能使遮雨檐由车顶棚处移动至前挡风玻璃正上方处并将遮雨檐定位在车顶棚上的调节定位机构。在不下雨时,通过调节定位机构将遮雨檐整个固定在车顶棚上,这样在不需使用遮雨檐的情况下不对驾驶员的驾驶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在下雨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调节定位机构可以控制遮雨檐位于前挡风玻璃正上方的具体位置使其达到最佳的遮雨效果,雨停止后,通过调节定位机构使得遮雨檐重新移动并整个固定到车顶棚。在上所述的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雨装置中,所述的调节定位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在车顶棚上,所述的活塞杆与遮雨檐相铰接。通过气缸控制活塞杆的伸縮,在不下雨吋,气缸的活塞杆为收缩状态,遮雨檐整个固定在车顶棚上,下雨吋,通过气缸将活塞杆伸出,将遮雨檐移动到前挡风玻璃的正上方,实现遮雨,在雨停止后气缸将活塞杆收回,将遮雨檐移动并整个固定到车顶棚。在上所述的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雨装置中,所述的气缸为两组,两组气缸的缸体平行固定在车顶棚上。每组气缸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个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縮同步进行,通过两组平行设置的气缸与遮雨檐连接増加遮雨檐的固定強度。作为另外一种情况,在上所述的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雨装置中,所述的调节定位机构包括螺母、丝杆和电机,所述的螺母固定在遮雨檐上,所述的电机固定在车顶棚上,所述的丝杆穿设在螺母内,丝杆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的丝杆另一端上固定有限位挡块。通过电机控制丝杆转动来实现对遮雨檐位置的调整,不下雨时,遮雨檐通过丝杆与螺母定位在车顶棚上,下雨时,转动丝杆使得遮雨檐从移动到前挡风玻璃的正上方,起到遮雨的作用,通过限位挡块防止丝杆脱离遮雨檐,雨停止后,通过转动丝杆使得整个遮雨檐移动到车顶棚上并定位。在上所述的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雨装置中,所述的遮雨檐中部向上凸起,所述遮雨檐端部向上卷起。下雨时遮雨檐位于前挡风玻璃的正上方,靠近车顶棚的一端高于遮雨檐的端部,这样雨水打在遮雨檐后向会流向端部,同时避免由于因为汽车在行驶中雨水倾斜的打到前挡风玻璃上;由于遮雨檐中部向上凸起,雨水同时流向两侧,由于遮雨檐的端部向上卷起,雨水只能从端部两侧流出遮雨檐,避免流出的雨水在驾驶员的视线内形成水帘,阻碍驾驶员的视线。在上所述的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雨装置中,所述的气缸与车顶棚之间均设 有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ー侧固定在车顶棚上,所述的固定杆另ー侧上垂直固定有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上垂直固定有相互平行支撑板ー和支撑板ニ,所述气缸的缸体下部固定有一根连接轴,所述的连接轴穿设在支撑板ー和支撑板ニ上,且所述气缸的缸体处于支撑板一和支撑板ニ之间。固定杆为两根,平行设置在车顶棚上,同组的气缸设置在一根固定杆上,且通过同样的结构固定在固定杆上,同时支撑板一和支撑板ニ还能多气缸起到限位的作用,増加遮雨檐的定位強度。在上所述的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雨装置中,所述的连接轴与一能带动其转动的动カ机构相连;所述的动カ机构为ー电机,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连接轴相连。为了将遮雨檐整个固定在车顶棚上,需要通过电机转动气缸来实现,下雨时,通过气缸将活塞杆伸出,同时由电机带动缸体转动将遮雨檐移动到前挡风玻璃的正上方,实现遮雨,雨停止后,通过气缸将活塞杆缩回,同时由电机带动缸体转动将遮雨檐整个固定在车顶棚上。在上所述的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雨装置中,所述的气缸和电机均与汽车的蓄电池相连。气缸和电机的动カ均由汽车的蓄电池来提供电能。在上所述的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雨装置中,所述的固定杆通过螺钉固定在车顶棚上。在上所述的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雨装置中,所述的遮雨檐采用透明材料制成。透明的材料为透明的塑料,透明的遮雨檐在使用时不对阻挡驾驶员的视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通过气缸和电机配合带动遮雨檐,使得遮雨檐在不使用时定位在车顶棚上,使用时移动到前挡风玻璃的上方不便雨水打到前挡风玻璃上,使得遮雨檐的使用灵活,适用性广泛。2、通过遮雨檐防止雨水打到前挡风玻璃,另外遮雨檐端部向上卷起防止在驾驶员的行驶视线上形成水帘,保证了驾驶员行驶视线不被阻挡,減少了雨天驾驶的安全隐患。3、遮雨檐采用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保证了在使用时不会阻挡驾驶员的视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整个固定在车顶棚上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移动到前挡风玻璃正上方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气缸与固定杆的铰接的示意图。图中,I、遮雨檐;2、气缸;4、固定杆;5、安装板;5a、支撑板ー ;5b、支撑板ニ ;6、连接轴;7、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I至图3所示,ー种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雨装置,如图I、图2所示,包括片状的遮雨檐1,遮雨檐I设置在车顶棚处,遮雨檐I采用透明材料制成。透明的材料为透明的塑料,透明的遮雨檐I在使用时不对阻挡驾驶员的视线。遮雨檐I中部向上凸起,遮雨檐I端部向上卷起。遮雨檐I采用一体注塑成型。下雨时遮雨檐I位于前挡风玻璃的正上方,靠近车顶棚的一端高于遮雨檐I的端部,这样雨水打在遮雨檐I后向会流向端部,同时避免由于因为汽车在行驶中雨水倾斜的打到前挡风玻璃上;由于遮雨檐I中部向上凸起,雨水同时流向两侧,由于遮雨檐I的端部向上卷起,雨水只能从端部两侧流出遮雨檐1,避免流出的雨水在驾驶员的视线内形成水帘,阻碍驾驶员的视线。遮雨檐I与车顶棚之间设有能使遮雨檐I由车顶棚处移动至前挡风玻璃正上方处并将遮雨檐I定位在车顶棚上的调节定位机构。调节定位机构为气缸2,所述气缸2的缸体固定在车顶棚上,所述的活塞杆与遮雨檐I相铰接。通过气缸2控制活塞杆的伸縮,在不下雨时,气缸2的活塞杆为收缩状态,遮雨檐I整个固定在车顶棚上,下雨时,通过气缸2将活塞杆伸出,将遮雨檐I移动到前挡风玻璃的正上方,实现遮雨,在雨停止后气缸2将活塞杆收回,将遮雨檐I移动并整个固定到车顶棚。气缸2为两组,两组气缸2的缸体平行固定在车顶棚上。每组气缸2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个气缸2的活塞杆的伸縮同步进行,通过两组平行设置的气缸2与遮雨檐I连接增加遮雨檐I的固定強度。如图3所示,气缸2与车顶棚之间均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处的遮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片状的遮雨檐(1),所述的遮雨檐(1)设置在车顶棚处,所述的遮雨檐(1)与车顶棚之间设有能使遮雨檐(1)由车顶棚处移动至前挡风玻璃正上方处并将遮雨檐(1)定位在车顶棚上的调节定位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双英金玉明李莉刘强杨安志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