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有意地具有大的发光面积的有机LED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有机LED元件,具有透明基板、形成在该透明基板上的光散射层、形成在该光散射层上的透明的第一电极、形成在该第一电极上的有机发光层、形成在该有机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散射层具有由玻璃构成的基材和分散在该基材中的多个散射物质,所述光散射层具有处于所述透明基板侧的底面、处于所述第一电极侧的上表面及侧面,所述光散射层的所述侧面具有从所述上表面朝向所述底面以比直角平缓的角度倾斜的表面,所述第一电极以连续地覆盖所述光散射层的所述侧面的方式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LED元件、透光性基板及有机LED元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元件在显示器、背光及照明用途等中被广泛使用。通常的有机LED元件具有设置在基板上的第一电极(阳极)、第二电极(阴极)和设置在所述电极之间的有机层。当对电极间施加电压时,从各个电极向有机层注入空穴及电子。该空穴与电子在有机层内再耦合时,产生耦合能量,由于该耦合能量,有机层中的有机 发光材料被激发。激发的发光材料在返回基态时产生发光,因此通过对其进行利用,能得到 发光(LED)元件。通常,在第一电极即阳极使用ITO (Indium Tin Oxide :氧化铟锡)那样的透明薄膜,在第二电极即阴极使用铝及银等金属薄膜。最近,提出有在ITO电极与基板之间设置具有散射物质的树脂制的光散射层(例如专利文献I)。在这种结构中,在有机层产生的发光的一部分由于光散射层中的散射物质而散射,因此被封闭在ITO电极或基板内的光量(全反射的光量)减少,能够提高有机LED元件的光取出效率。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国特开2005-6370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国特开平11-3297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光散射层由树脂构成时,在光散射层的上表面或侧面上以均匀的厚度连续地设置其他层是极难的问题。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在专利文献I中,如该文献的图4所示,以局部剖视图公开了专利技术的结构,因此基板、光散射层及透明电极的各自的位置关系不明确。然而,通常,有机LED元件多采用专利文献2的图4所示那样的结构。因此,当将专利文献I的光散射层适用于专利文献2时,光散射层设置在专利文献2的图4的阳极12与玻璃基板11之间。在此,如专利文献2的图4所示,EL元件13从玻璃基板11上向阳极12上连续形成,因此具有台阶部。在专利文献2的图4的结构中,该台阶部的高低差相当于阳极12的厚度。然而,当在玻璃基板11与阳极12之间设有光散射层时,该台阶部的高低差成为在阳极12的厚度上增加了光散射层的厚度的量,变得更大。而且,通常,由树脂构成的层的侧面相对于其上表面大致垂直的情况较多。在这种状态下,在台阶部形成EL元件13极难。或者即使假设能够在台阶部形成EL元件13,也会产生EL元件13无法具有希望的状态(例如,厚度、均匀性、紧贴性)的问题。另外,上述的问题在阳极12也会产生。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2的图4的结构的情况下,在阳极12与玻璃基板11之间不存在台阶部。然而,当在玻璃基板11与阳极12之间设有光散射层时,在玻璃基板11与阳极12之间会产生与光散射层的厚度对应的台阶部。而且,如上述那样,由树脂构成的光散射层的侧面相对于其上表面大致垂直的情况较多。在这种状态下,在台阶部形成阳极12极难。或者即使假设能够在台阶部形成阳极12,也会产生阳极12无法具有希望的状态(例如,厚度、均匀性、紧贴性)的问题。而且,这种情况下,阳极12的厚度局部性地变薄,电流会集中于此,因此阳极12有可能发生劣化甚至断裂。另外,树脂制的光散射层容易产生热收缩,即使能够利用阳极12的薄膜来覆盖光 散射层整体,在这种结构中,在光散射层的热收缩时,尤其是在光散射层的侧面附近,在阳极12产生剥离或破裂的可能性也高。当在阳极12产生这种剥离或破裂时,存在有机LED元件无法进行适当的发光动作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这种课题而作出,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可靠性高的有机LED元件。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有机LED元件、透光性基板及有机LED元件的制造方法。(I) 一种有机LED元件,具有透明基板、形成在该透明基板上的光散射层、形成在该光散射层上的透明的第一电极、形成在该第一电极上的有机发光层、形成在该有机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散射层具有由玻璃构成的基材和分散在该基材中的多个散射物质,所述光散射层具有处于所述透明基板侧的底面、处于所述第一电极侧的上表面及侧面,所述光散射层的所述侧面具有从所述上表面朝向所述底面以比直角平缓的角度倾斜的表面,所述第一电极以连续地覆盖所述光散射层的所述侧面的方式设置。(2)根据(I)记载的有机LED元件,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第一电极端子及第二电极端子,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上的第一阻挡层;设置在该第一阻挡层上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电极端子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上的第二阻挡层;设置在该第二阻挡层上并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导电层。(3)根据(2)记载的有机LED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层由所述光散射层构成,及/或所述第二阻挡层由所述光散射层构成。(4)根据(2)或(3)记载的有机LED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由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同的材料构成,及/或所述第二导电层由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同的材料构成。(5)根据(I) (4)中任一项记载的有机LED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物质是气泡及/或构成所述基材的玻璃的析出晶体。(6)根据(I) (5)中任一项记载的有机LED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散射层中的所述散射物质的含有率为lvol%以上。(7)根据(I) (6)中任一项记载的有机LED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厚度为50nnTl. Oym的范围。(8)根据(I) (7)中任一项记载的有机LED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散射层的厚度为5 μ πΓ50 μ m的范围。(9) 一种透光性基板,具有透明基板、形成在该透明基板上的光散射层、形成在该光散射层上的透明电极,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散射层具有由玻璃构成的基材和分散在该基材中的多个散射物质,所述光散射层具有位于所述透明基板侧的底面、位于所述透明电极侧的上表面及侧面,所述光散射层的所述侧面具有从所述上表面朝向所述底面以比直角平缓的角度倾斜的表面,所述透明电极以连续地覆盖所述光散射层的所述侧面的方式设置。(10)根据(9)记载所述的透光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物质是气泡及/或构成所述基材的玻璃的析出晶体。(11) 一种有机LED元件的制造方法,该有机LED元件具有透明基板、光散射层、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第二电极,所述有机LED元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a)在透明基板上形成光散射层的步骤,其中,所述光散射层具有由玻璃构成的基材和分散在该基材中的多个散射物质,所述光散射层具有位于所述透明基板侧的底面、上表面及侧面,所述光散射层的所述侧面具有从所述上表面朝向所述底面以比直角平缓的角度倾斜的表面;(b)在所述光散射层上设置透明的第一电极的步骤,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以连续地覆盖所述光散射层的所述侧面的方式设置;(c)在所述第一电极上设置有机发光层的步骤;(d)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上设置第二电极的步骤。(12)根据(11)记载的有机LED元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有(al)在透明基板上设置包括玻璃粉末的糊剂的步骤,及(a2)在所述玻璃粉末的软化温度±30°C的温度范围内对设置有所述糊剂的所述透明基板进行烧成,由此形成所述基材和分散在该基材中的多个散射物质的步骤。(13) 一种有机LED兀件,具备透明基板、光散射层、第一电极、有机发光层、第二电极及密封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基板在上表面具有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4.08 JP 2010-0895961.一种有机LED元件,具有透明基板、形成在该透明基板上的光散射层、形成在该光散射层上的透明的第一电极、形成在该第一电极上的有机发光层、形成在该有机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其特征在干, 所述光散射层具有由玻璃构成的基材和分散在该基材中的多个散射物质, 所述光散射层具有处于所述透明基板侧的底面、处于所述第一电极侧的上表面及侧面,所述光散射层的所述侧面具有从所述上表面朝向所述底面以比直角平缓的角度倾斜的表面, 所述第一电极以连续地覆盖所述光散射层的所述侧面的方式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有机LED元件,其特征在干, 还具有第一电极端子及第ニ电极端子, 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上的第一阻挡层;设置在该第一阻挡层上并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一导电层, 所述第二电极端子包括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上的第二阻挡层;设置在该第二阻挡层上并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导电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LED元件,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阻挡层由所述光散射层构成,及/或 所述第二阻挡层由所述光散射层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有机LED元件,其特征在干, 所述第一导电层由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同的材料构成,及/或 所述第二导电层由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同的材料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LED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射物质是气泡及/或构成所述基材的玻璃的析出晶体。6.根据权利要求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LED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散射层中的所述散射物质的含有率为lvol%以上。7.根据权利要求Γ6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LED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的厚度为50ηπΓ .0μπι的范围。8.根据权利要求Γ7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LED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散射层的厚度为5 μ πΓ50 μ m的范围。9.一种透光性基板,具有透明基板、形成在该透明基板上的光散射层、形成在该光散射层上的透明电极,其特征在干, 所述光散射层具有由玻璃构成的基材和分散在该基材中的多个散射物质, 所述光散射层具有位于所述透明基板侧的底面、位于所述透明电极侧的上表面及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伸宏,
申请(专利权)人:旭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