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已经空前地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切割的一部分。诸如个人计算机和移动电话等系统已经从根本上改造了我们如何工作、如何玩以及如何通信。过去的每一年都带来了诸如数字音乐播放器、电子书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等的新设备,以及对现有产品系列的改进。这些新设备显示了持续改变我们怎样进行我们的生活的日益增加的创新。到今天为止,电子系统对世界经济和现代文化的日益增加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半导体工业对摩尔定律的坚持来实现的。以首先发现该现象的英特尔的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命名的摩尔定律提供了,可以在集成电路(或芯片)上的相同面积内廉价制造的晶体管的数目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稳定的增加。一些行业专家量化了该定律,并指出例如在相同面积内的晶体管的数目近似每隔两年大致翻倍。没有摩尔定律所提供的功能的增加以及成本和尺寸上的相关减少,当今广泛使用的很多电子系统将不会付诸实践或 可负担得起。有一段时间,半导体工业通过使用块CMOS技术(bulk CMOStechnology)制造芯片中的电路而成功地坚持了摩尔定律。已经证明了块CMO S技术尤其地“可缩小” (“scalable”),意思是在优化和重复利用现有的制造工艺和设备以维持可接受的生产成本的同时,可以将块CMOS晶体管制造得越来越小。历史上,随着块CMOS晶体管的尺寸的减小,功耗也减小,这有助于工业在保持摩尔定律的同时以降低的成本提供增大的晶体管密度。因此,半导体工业已经能够利用块CMOS晶体管的尺寸来度量其功耗,从而降低使晶体管以及晶体管所存在的系统工作的成本。然而,近年来,降低块CMOS晶体管的功耗同时减小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2.18 US 12/708,4971.一种场效应晶体管,其包括 在块硅中的掺杂阱; 栅极,其具有长度Lg并且布置在所述掺杂阱的上方以控制漏极和源极之间的导通; 未掺杂沟道,其具有小于5 X IO17原子/cm3的掺杂剂浓度,所述未掺杂沟道位于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之间并且位于所述栅极的下方;以及 屏蔽区域,其布置在所述掺杂阱的上方并且与所述掺杂阱接触,所述屏蔽区域布置在所述栅极的下方大于或等于Lg/3的所述栅极下方深度处以设定耗尽深度,所述屏蔽区域具有大于所述未掺杂沟道的掺杂剂浓度的十倍的掺杂剂浓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场效应晶体管,其中所述块硅在所述屏蔽区域的下方没有支撑绝缘层。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场效应晶体管,其中所述屏蔽区域在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之间延伸并且分别接触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场效应晶体管,其中所述屏蔽区域在不接触所述漏极或所述源极的情况下、在所述未掺杂沟道的下方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场效应晶体管,还包括阈值电压调节区域,所述阈值电压调节区域具有在屏蔽区域掺杂剂浓度的约1/50至1/2之间的掺杂剂浓度,并且所述阈值电压调节区域布置在所述未掺杂沟道和所述屏蔽区域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场效应晶体管,其中所述未掺杂沟道形成为第一外延层并且所述阈值电压调节区域形成为第二外延层。7.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场效应晶体管,其中所述未掺杂沟道和所述阈值电压调节区域由单个外延层形成。8.一种用于形成场效应晶体管的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在块硅中掺杂阱; 将掺杂剂注入到所述阱中,以形成与所掺杂的阱接触的屏蔽区域; 外延地生长未掺杂沟道,所述未掺杂沟道被生长为具有一定厚度,使得所述屏蔽区域在所述未掺杂沟道的下方具有大于或等于Lg/3的栅极下方深度以设定耗尽深度,所述未掺杂沟道具有小于所述屏蔽区域的掺杂剂浓度的十分之一的退火后掺杂剂浓度;以及 形成具有长度Lg并且被布置在所述掺杂阱、所述屏蔽区域和所述未掺杂沟道的上方的栅极,以控制漏极和源极之间的导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场效应晶体管,还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阈值电压调节区域,所述阈值电压调节区域具有在屏蔽区域掺杂剂浓度的约1/50至1/2之间的掺杂剂浓度,并且所述阈值电压调节区域布置在所述未掺杂沟道和所述屏蔽区域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场效应晶体管,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第一外延层中形成所述未掺杂沟道,并且在第二外延层中形成所述阈值电压调节区域,同时将所述未掺杂沟道维持为具有小于5X IO17原子/cm3的退火后掺杂剂浓度。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场效应晶体管,其中屏蔽区域注入部是遍及多个场效应晶体管的连续薄片。12.根据权利要求8-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场效应晶体管,其中所述未掺杂沟道被外延地生长为在多个场效应晶体管上连续,并且随后通过隔离步骤将所述多个场效应晶体管分开。13.—种场效应晶体管,其包括 缺少绝缘层的在块硅中的掺杂阱; 屏蔽区域,其布置成至少部分地在栅极的下方和所述掺杂阱的上方延伸; 源极和漏极,其具有未掺杂沟道区域在它们之间延伸,并且所述未掺杂沟道区域具有小于5 X IO17原子/cm3的退火后掺杂剂浓度;以及 深度耗尽沟道(DDC),当对所述栅极施加至少预定阈值电压时,所述的深度耗尽沟道可形成在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之间以及所述栅极和所述屏蔽区域之间,所述深度耗尽沟道允许在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之间的电流通过在所述栅极附近形成在所述深度耗尽沟道中的反转区域;以及 其中,所述屏蔽区域接触所述掺杂阱,并且具有大于所述未掺杂沟道区域的所述退火后掺杂剂浓度的十倍的掺杂剂浓度。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场效应晶体管,其中所述屏蔽区域在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之间延伸,并且分别接触所述漏极和所述源极。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场效应晶体管,还包括阈值电压调节区域,所述阈值电压调节区域具有在屏蔽区域掺杂剂浓度的约1/50至1/2之间的掺杂剂浓度,并且所述阈值电压调节区域布置在所述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科特·E·汤姆森,达莫代尔·R·图马拉帕利,
申请(专利权)人:苏沃塔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