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承勇专利>正文

传动轴驻车制动的三轮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26872 阅读:3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6 21:41
一种传动轴驻车制动的三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的减速器壳体与传动轴之间安装一制动器,所述制动器的制动毂固定连接在一旋转体上,该旋转体通过万向节联轴器与传动轴相连,旋转体与角齿输入轴的外伸端周向固定连接,制动器的底板固定连接在减速器壳体上,底板上安装的制动蹄位于制动毂腔内,制动器的制动调整臂与设于三轮摩托车驾驶座旁的驻车制动操纵杆通过控制拉索连接。在驻车时通过该制动器对传动轴进行制动,防止停车后溜滑,并且能够防止开车时忘记完全解除驻车制动,造成三轮摩托车脚刹的刹车片磨损严重,影响行车制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三轮摩托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动轴驻车制动的三轮摩托车
技术介绍
目前,三轮摩托车的驻车制动,是在三轮摩托车停车后,操纵手刹操纵杆,通过控制设置于后轮的制动器对摩托车后轮进行驻车制动,防止三轮摩托车在斜坡路面停车后自动溜车和在外力做用下移动,以保证三轮摩托车驻车后的安全。但是,由于现有的三轮摩托车的驻车制动与行驶制动是共用设置于后轮的制动器,常常会出现驾驶者驻车制动后,在重新开车时忘记完全解除驻车制动,从而造成三轮摩托车在刹车片处于摩擦状态下行驶,导致刹车片磨损严重,影响行车制动效果,使三轮摩托车的行驶安全性降低,埋下重大交通事故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传动轴驻车制动的三轮摩托车,它通过在三轮摩托车后桥的减速器壳体与传动轴之间安装一制动器,制动器的制动调整臂与设于三轮摩托车驾驶座旁的驻车制动操纵杆通过控制拉索连接,在驻车时通过该制动器对传动轴进行制动,防止停车后溜滑,并且能够防止开车时忘记完全解除驻车制动,造成三轮摩托车脚刹的刹车片磨损严重,影响行车制动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三轮摩托车包括有向后轮传递动力的后桥总成,以及将发动机动力传递给后桥总成的传动轴,后桥总成上减速器的角齿输入轴可转动地支撑于减速器壳体通过轴承与减速器壳体的端盖轴承座配合,角齿输入轴的一端外伸出端盖轴承座,所述减速器壳体与传动轴之间安装一制动器,所述制动器的制动毂固定连接在一旋转体上,该旋转体通过万向节联轴器与传动轴相连,旋转体与角齿输入轴的外伸端周向固定连接,制动器的底板固定连接在减速器壳体上,底板上安装的制动蹄位于制动毂腔内,制动器的制动调整臂与设于三轮摩托车驾驶座旁的驻车制动操纵杆通过控制拉索连接。所述角齿输入轴的外伸端与旋转体通过花键配合连接,角齿输入轴的轴端用螺母定位。所述角齿输入轴的外伸端与旋转体通过单键配合连接,角齿输入轴的轴端用螺母定位。所述旋转体通过一连接盘与制动毂和万向节联轴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盘上设有中心让位孔和多个安装孔,连接盘轴向两端的端面上分别设有装配定位止口。所述制动器的底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端盖轴承座上。所述制动器的底板上设有控制拉索的固定支架。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使本专利技术三轮摩托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在后桥总成的减速器壳体与传动轴之间安装一制动器,所述制动器的制动毂固定连接在一旋转体上,该旋转体通过万向节联轴器与传动轴相连,旋转体与角齿输入轴的外伸端周向固定连接,制动器的底板固定连接在减速器壳体上,底板上安装的制动蹄位于制动毂腔内,制动器的制动调整臂与设于三轮摩托车驾驶座旁的驻车制动操纵杆通过控制拉索连接。当三轮摩托车停止行驶熄火后需驻车时,通过操纵驻车制动操纵杆让制动器形成刹车制动状态,使传动轴不能转动,由此控制由传动轴驱动的车轮也不能转动,实现驻车制动。并且由于本专利技术三轮摩托车是通过安装在后桥总成的减速器壳体与传动轴之间的制动器实现驻车制动,将驻车制动与行驶制动的制动器分开,解决了现有三轮摩托车驻车制动与行驶制动共用一个制动器存在的弊端,可以避免安装在后轮的行车制动器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严重磨损,使行车制动的制动效果得到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得到提高,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2.所述旋转体通过一连接盘与制动毂和万向节联轴器固定连接。采用连接盘 来连接旋转体、制动毂、万向节联轴器,能够使旋转体、制动毂、万向节联轴器之间的装配连接方便容易。装配时,将旋转体与减速器的角齿输入轴装配固定好后,再将旋转体与连接盘和制动毂通过螺栓连接,然后才将万向节联轴器与连接盘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这样能够保证角齿输入轴与旋转体轴定位的螺母的方便安装,同时也使旋转体的造型得以简化,降低制作成本。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三轮摩托车的俯视示意 图2为图I的P处局部放大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动器的安装剖面示意 图4为图3的A向示意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盘示意 图6为图5的B-B向剖视图。附图中,I为驾驶座,2为驻车制动操纵杆,3为控制拉索,4为传动轴,5为制动毂,6为底板,7为减速器,8为后桥总成,9为后轮,10为拉杆,11为万向节联轴器,12为固定支架,13为端盖轴承座,14为角齿输入轴,15为制动调整臂,16为螺母,17为轴承,18为制动蹄,19为旋转体,20为连接盘,21为过孔,22为螺纹孔,23为让位孔,24a、24b为装配定位止□。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I至图6,传动轴驻车制动的三轮摩托车的一种实施例,三轮摩托车包括有向后轮传递动力的后桥总成8,以及将发动机动力传递给后桥总成8的传动轴4。摩托车两个驱动后轮9分别安装在所述后桥总成8的两端,两个后轮9分别安装有用于行驶制动的制动器,该行驶制动的制动器可以是毂式制动器,也可以是盘式制动器,这些制动器按常规的方式安装在后轮的轮毂中,行驶制动的制动器的控制拉索或拉杆10连接到三轮摩托车驾驶座I附近设置的制动脚踏板上,通过操纵制动脚踏板使行驶中的三轮摩托车减速或停止行驶。所述后桥总成8上减速器7的角齿输入轴14可转动地支撑于减速器7壳体通过轴承17与减速器壳体的端盖轴承座13配合,角齿输入轴14的一端外伸出端盖轴承座13。所述减速器7壳体与传动轴4之间安装一制动器,所述制动器的制动毂5固定连接在一旋转体19上,该旋转体19通过万向节联轴器11与传动轴4相连,旋转体19与角齿输入轴14的外伸端周向固定连接。所述角齿输入轴14的外伸端与旋转体19通过花键配合连接,角齿输入轴14的轴端用螺母16定位,并用开口销锁定螺母16 ;或者所述角齿输入轴的外伸端与旋转体通过单键配合连接,角齿输入轴的轴端用螺母定位,并用开口销锁定螺母。所述旋转体19 一端具有径向延伸凸缘,该径向延伸凸缘上均布设有多个固定孔,制动毂5和万向节联轴器11分别通过螺栓与旋转体19固定连接,旋转体19中心轴向设有阶梯孔,阶梯孔的小径段为花键孔或在孔壁设置键槽,用于与角齿输入轴周向固定配合传递扭矩,阶梯孔的大径段作为在角齿输入轴14的轴端安装轴向定位螺母16的让位孔。为制作简单,安装方便,本实施例的旋转体19通过一连接盘20与制动毂5和万向节联轴器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盘20上设有中心让位孔23和多个安装孔,安装孔包括过孔21和螺纹孔22,连接盘20轴向两端的端面上分别设有装配定位止口。连接盘20 —端的装配定位止口 24b与旋 转体19配合定位,连接盘20另一端装配定位止口 24a的外侧与制动毂5配合定位,通过螺栓将制动毂5、连接盘20、旋转体19固定连接;连接盘20另一端装配定位止口 24a的内侧与万向节联轴器11设有的止口配合定位,用螺栓穿过万向节联轴器11和制动毂5的过孔与连接盘20上的螺纹孔22紧固,将万向节联轴器11与连接盘20固定连接,或者也可用螺栓直接将万向节联轴器与连接盘固定连接,使制动毂5、连接盘20、旋转体19能够随传动轴4 一起旋转,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减速器的角齿输入轴14,经减速器减速后驱动后轮19旋转。所述制动器的底板6固定连接在减速器7壳体上,本实施例的制动器的底板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减速器壳体的端盖轴承座13上。所述底板6上安装的制动蹄18位于制动毂5腔内,制动器的制动调整臂15与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动轴驻车制动的三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包括有向后轮传递动力的后桥总成,以及将发动机动力传递给后桥总成的传动轴,后桥总成上减速器的角齿输入轴可转动地支撑于减速器壳体通过轴承与减速器壳体的端盖轴承座配合,角齿输入轴的一端外伸出端盖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壳体与传动轴之间安装一制动器,所述制动器的制动毂固定连接在一旋转体上,该旋转体通过万向节联轴器与传动轴相连,旋转体与角齿输入轴的外伸端周向固定连接,制动器的底板固定连接在减速器壳体上,底板上安装的制动蹄位于制动毂腔内,制动器的制动调整臂与设于三轮摩托车驾驶座旁的驻车制动操纵杆通过控制拉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轴驻车制动的三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包括有向后轮传递动力的后桥总成,以及将发动机动力传递给后桥总成的传动轴,后桥总成上减速器的角齿输入轴可转动地支撑于减速器壳体通过轴承与减速器壳体的端盖轴承座配合,角齿输入轴的一端外伸出端盖轴承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壳体与传动轴之间安装一制动器,所述制动器的制动毂固定连接在一旋转体上,该旋转体通过万向节联轴器与传动轴相连,旋转体与角齿输入轴的外伸端周向固定连接,制动器的底板固定连接在减速器壳体上,底板上安装的制动蹄位于制动毂腔内,制动器的制动调整臂与设于三轮摩托车驾驶座旁的驻车制动操纵杆通过控制拉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传动轴驻车制动的三轮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齿输入轴的外伸端与旋转体通过花键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承勇
申请(专利权)人:刘承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