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保护车辆和人身安全的隐形保险杠。它是在槽型托板上,吊簧、护车板、中柱连接杆、前柱连接杆、拉簧、手柄、手柄转轴、转轴和活动轴连接杆、活动轴、前柱连接竖杆、弹簧套管、后柱、踏板、踏板竖杆、中柱、前柱、弹簧有序连接,将槽型托板固定在汽车底盘下部,护车板根据情况可自动伸出或缩进,伸出后在遇到撞击时,能延长撞击时间,大幅度减小撞击力,以确保车辆和人身的安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保护与人生命安全的护车装置,尤其是能在汽车静止或运行中自动伸出或缩进的隐形保险杠。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汽车保护装置构造是由刚性保护杠与车底部一体连接而成,当车祸发生瞬间,它们均近似于刚性碰撞,由Amv = F* At知,汽车从高速到低速动量变化是一定的,作用力和作用时间成反比,刚性碰撞作用时间短,冲击力大,易造成大的损坏和人员伤亡,给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汽车刚性保护不能有效延长作用时间,不能减小冲击力、降低破坏程度和减少人员伤亡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隐形保险杠,该隐形保险杠不仅能保护车辆不受大的损坏,减少人员伤亡,而且能在汽车静止或运行中自动伸出或缩进。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槽型托板上,吊簧、护车板、中柱连接杆、前柱连接杆、拉簧、手柄、手柄转轴、转轴和活动轴连接杆、活动轴、前柱连接竖杆、弹簧套管、后柱、踏板、踏板竖杆、中柱、前柱、弹簧有序连接,隐形保险杠是通过槽型托板上的固定孔,用螺栓固定在汽车底盘下的。护车板和前柱之间是由弹簧连接的,弹簧的弹性系数由汽车动量的最大变化量来决定。中柱和吊簧板之间有吊簧,中柱在吊簧作用下经过手柄和踏板操作是可以自动升起和降落的,中柱升起时,前柱和后柱成为一体,护车板收回,中柱降落时,前柱、中柱和后柱共成为一体,护车板伸出。中柱两端有中柱入端,中柱下落后,两中柱入端和后柱入孔及前柱入孔是吻合的。后柱和汽车底盘、槽型托板是固定成一体的,是一起来抵抗外力冲击的。前柱连接杆和后柱连接杆之间有拉簧,当手柄和踏板同时作用将护车板移到最大位移时,中柱刚好下落,此时前柱、中柱、后柱成为一体,当手柄单独作用时,中柱自动上升,前柱和后柱成为一体,此时护车板收回。弹簧套管和护车板是一体的,弹簧套管的内径略大于前柱直径,从外部看不到弹簧,在受到外力时,前柱在弹簧套管内是可以进出的,进出距离由外力和弹簧弹性系数决定。两中柱由中柱连接杆连接成一体,中柱连接杆上有踏板竖杆,踏板竖杆上有踏板。两前柱由前柱连接杆连接成一体,前柱连接杆上有手柄。当汽车静止或低速不需过高要求保险时,可将护车板自动收回,与一般车辆无异;当汽车高速或需过高要求保险时,可将护车板自动弹出,一旦与车辆或障碍物碰撞,由Amv = F* At知,在动量变化一定时,由于延长了相互作用时间,使撞击力大幅度减小,从而达到减轻车辆损坏和减少人员伤亡的目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在保护车辆和减少人员伤亡的同时,视具体情况可将护车板自动弹出或缩进,仅采用部分机械元件,结构简单。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技术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纵剖面构造图。图3是本技术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俯视图。图中I.吊簧板,2.吊簧,3.固定栓,4.护车板,5.中柱连接杆,6.前柱连接杆,7.拉簧,8.手柄,9.手柄转轴,10.转轴和活动轴连接杆,11.活动轴,12.前柱连接竖杆,13.弹簧套管,14.固定孔,15.槽型托板,16.后柱,17.踏板,18.踏板竖杆,19.中柱,20.中 柱入端,21.如柱入孔,22.如柱,23.弹黃,24.后柱入孔,25.后柱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在图I中,吊簧(2) —端固定在吊簧板(I)上,另一端固定在中柱(19)上的固定栓⑶上,护车板⑷和弹簧套管(13)是一体的,两中柱(19)由中柱连接杆(5)连接,两前柱(22)由前柱连接杆(6)连接,拉簧(7) —端与后柱连接杆(25)连接,另一端与前柱连接杆(6)连接。在驾驶室内的手柄(8)与手柄转轴(9)连接,过汽车底部后通过转轴和活动轴连接杆(10)和活动轴(11)连接,活动轴(11)在前柱连接杆(12)上,前柱(22) —端有前柱入孔(21),另一端通过弹簧和弹簧套管(13)连接。中柱(19)上有中柱入端(20),踏板(17)与踏板竖杆(18)相连,踏板竖杆(18)和中柱连接杆(5)是一体的。两后柱(16)由后柱连接杆(25)连接并与车底部成一体,连接后均放入槽型托板(15)内,用螺栓通过固定孔(14)将槽型托板(15)固定在车的底部。向后拉动手柄(8),前柱(22)向前运动,中柱(19)自动弹起,松手柄(8),在弹簧(7)作用下,前柱(22)和后柱(16)相接,护车板(4)收回。向后拉手柄(8)使前柱(22)和后柱(16)分离至一定距离,用脚踩踏板(17),两中柱(19)落于槽型托板(15)的槽内,松开手柄(8),在拉簧(7)作用下,前柱(22)后移,通过中柱入端(20)、前柱入孔(21)和后柱入孔,前柱、中柱、后柱连成一体,护车板(4)伸出。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护车板(4)和弹簧套管(13) —体,弹簧(23)在弹簧套管内一端与护车板⑷相连,另一端与前柱(22)相连,两前柱(22)有前柱连接杆(6)连接,前柱连接杆(6)上有活动轴(11)、手柄转轴(9)和手柄(8),两中柱(19)之间有中柱连接杆(5),中柱连接杆(5)上有踏板(17),中柱(19)上有吊簧(2),两后柱(16)之间有后柱连接杆(25)。拉簧(7) —端与前柱连接杆(6)相连,另一端与后柱连接杆(25)相连,前柱(22)上有ill柱入孔(21),中柱(19)两端有中柱入端(20),后柱(16) ill端有后柱入孔(24),槽型托板(15)上有固定孔(14),通过固定孔(14)固定在车的底部。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吊簧⑵一端与吊簧板⑴相连,另一端与固定栓⑶相连,前柱连接杆(6)上有拉簧(7),踏板竖杆(18) —端和中柱连接杆相连,另一端和踏板(17)相连,转轴和活动轴连接杆(10) —端和手柄(8)相连,另一端通过手柄转轴(9)、活动轴(11)和前柱连接杆相连,两中柱(19)之间有中柱连接杆(5)相连,两前柱(22)之间有前柱连接杆(6)相连,两后柱(16)与槽型托板(15)和车底盘固定为一体,护车板⑷和前柱(22)之间有弹簧连接。槽型托板(15)上有固定孔(14)。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护车板(4)和前柱(22)之间有弹簧(23)连接,前柱连接竖杆(12) —端和前柱连接杆(6)相连,另一端和活动轴(11)相连,转轴和活动轴连接杆(10)一端和活动轴(11)相连,另一端和手柄转轴(9)相连,手柄转轴(9)上有手柄(8),吊簧(2) —端与中柱(19)相连,另一端与固定栓连接,中柱(19)上有中柱连接杆(5),踏板竖杆(18) —端和中柱连接杆(5)相连,另一端和踏板(17)相连,中柱(19)两端有中柱入端 (20),拉簧(7) —端与前柱连接杆(6)相连,另一端与后柱连接杆(25)相连,后柱(16)固定在槽型托板(15)槽内,后柱(16) —端有后柱入孔(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隐形保险杠,在固定在汽车底盘下的槽型托板上,吊簧、护车板、中柱连接杆、前柱连接杆、拉簧、手柄、手柄转轴、转轴和活动轴连接杆、活动轴、前柱连接竖杆、弹簧套管、后柱、踏板、踏板竖杆、中柱、前柱、弹簧有序连接,其特征是:隐形保险杠是通过槽型托板上的固定孔,用螺栓固定在汽车底盘下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形保险杠,在固定在汽车底盘下的槽型托板上,吊簧、护车板、中柱连接杆、前柱连接杆、拉簧、手柄、手柄转轴、转轴和活动轴连接杆、活动轴、前柱连接竖杆、弹簧套管、后柱、踏板、踏板竖杆、中柱、前柱、弹簧有序连接,其特征是隐形保险杠是通过槽型托板上的固定孔,用螺栓固定在汽车底盘下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隐形保险杠,其特征是护车板和前柱之间是由弹簧连接的,弹簧的弹性系数由汽车动量的最大变化量来决定。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隐形保险杠,其特征是中柱和吊簧板之间有吊簧,中柱在吊簧作用下经过手柄和踏板操作是可以自动升起和降落的,中柱升起时,前柱和后柱成为一体,护车板收回,中柱降落时,前柱、中柱和后柱共成为一体,护车板伸出。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隐形保险杠,其特征是中柱两端有中柱入端,中柱下落后,两中柱入端和后柱入孔及前柱入孔是吻合的。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震,
申请(专利权)人:张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