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钢轮胎的输送和修剪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14624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2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钢轮胎的输送和修剪系统,包括位于硫化机之后的硫化地沟输送线、输送储存辊道组、配送辊道组、修边装置、外观检查装置、合格品输送线和修品胎输送线,所述硫化地沟输送线、输送储存辊道组、配送辊道组、修边装置和外观检查装置依次相连,外观检查装置分别与合格品输送线和修品胎输送线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集中输送和集中修剪系统来取代原先的复杂工序,不但极大的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还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规范了轮胎的外观检查流程,同时降低了轮胎缺陷漏检率,对于修品胎也实现了集中处理,同时实现对修剪和检验人员工作量的自动统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ー种全钢轮胎硫化后的处理系统,尤其涉及的是ー种全钢轮胎的输送和修剪系统
技术介绍
全钢轮胎经过硫化定型后从硫化成品运输带下来,再分别在各自地沟前分散修剪和外检并人工送到X光机,轮胎上下修剪机作业时需上下搬运,外检时人工在地面来回滚动检查,纯体力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轮胎修剪后外检亦需检验员搬运,再由检验员送到X光机检测。另外全钢轮胎外检后如有问题需转运到车间烫补区处理,然后再送到附近的X光机检测并输送到成品试验区。为提高轮胎品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急需将全钢硫化制作成品轮胎集中输送和集中修边实现轮胎由硫化机成品运输带出来以后至X光机不需人工搬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ー种全钢轮胎的输送和修剪系统,实现轮胎硫化后不落地,不需要人工搬运就可完成输送和修剪。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位于硫化机之后的硫化地沟输送线、输送储存辊道组、配送辊道组、修边装置、外观检查装置、合格品输送线和修品胎输送线,所述硫化地沟输送线、输送储存辊道组、配送辊道组、修边装置和外观检查装置依次相连,外观检查装置分别与合格品输送线和修品胎输送线相连。所述硫化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钢轮胎的输送和修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硫化机之后的硫化地沟输送线(1)、输送储存辊道组(2)、配送辊道组(3)、修边装置(4)、外观检查装置(5)、合格品输送线(6)和修品胎输送线(7),所述硫化地沟输送线(1)、输送储存辊道组(2)、配送辊道组(3)、修边装置(4)和外观检查装置(5)依次相连,外观检查装置(5)分别与合格品输送线(6)和修品胎输送线(7)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钢轮胎的输送和修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硫化机之后的硫化地沟输送线(I)、输送储存辊道组(2)、配送辊道组(3)、修边装置(4)、外观检查装置(5)、合格品输送线(6)和修品胎输送线(7),所述硫化地沟输送线(I)、输送储存辊道组(2)、配送辊道组(3)、修边装置(4)和外观检查装置(5)依次相连,外观检查装置(5)分别与合格品输送线(6 )和修品胎输送线(7 )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钢轮胎的输送和修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地沟输送线(I)包括依次相连的非地沟上胎运输带(107)、第一转向模块带(101)、第一爬坡输送带(102)、第二转向模块带(103)、第三转向模块带(104)、下坡输送带(105)和节奏调节运输带(106);第一转向模块带(101)沿水平方向设置且运动方向和地沟运输带垂直,第一爬坡输送带(102)与水平方向呈20 25°夹角,第一爬坡输送带(102)的运动方向由低端到高端,第一爬坡输送带(102)的低端和第一转向模块带(101)相连,第一爬坡输送带(102)的高端和第二转向模块带(103)相连,第二转向模块带(103)水平设置且运动方向与地沟运输带相反,第三转向模块带(104)的运动方向与第二转向模块带(103)的运动方向垂直,下坡输送带(105 )和水平方向呈5 10 °夹角且运动方向向下,节奏调节运输带(106 )水平设置且运动方向与第三转向模块带(104)同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钢轮胎的输送和修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储存辊道组(2)包括依次连接的主输送带组(201)、第一右转弯辊道(202)、第一积放辊道(203)、第二爬坡输送带(204)、第二积放辊道(205)、第三爬坡输送带(206)、第二右转弯辊道(207)和第三积放辊道(208);主输送带组(201)和节奏调节运输带(106)相连,主输送带组(201)位于下坡输送带(105)和节奏调节运输带(106)之下,第一积放辊道(203)与水平方向呈4 6°夹角,第一积放辊道(203)的高端和第一右转弯辊道(202)相连,第二爬坡输送带(204)与水平方向呈10 15°夹角,第二积放辊道(205)与水平方向呈5 10°夹角,第二爬坡输送带(204)的高端和第二积放辊道(205)相连,低端和第一积放辊道(203)相连,第三爬坡输送带(206)与水平方向呈8 12°夹角,第三爬坡输送带(206)的高端和第二积放辊道(205)相连,低端和第二右转弯辊道(207)相连,第二右转弯辊道(207)水平设置,第三积放辊道(208)与水平方向呈6 10°夹角设置,第三积放辊道(208)的高端和第二右转弯辊道(207)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爱华谭凤瑾陶海汪志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