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圆式胀形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829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造径向环状金属波纹管整圆式胀形模具装置。它主要由模座、下模板、上模盖、扇形模板组成。导向键固定在扇形模板的滑槽中,它们通过螺栓与模座固连。铲状模板均匀分布在各扇形模板之间所组成的圆周上。在径向环状波纹管胀形到需要外径时,铲状模板填补了扇形模板在圆周表面上产生的圆弧空位,使波纹管圆周形成了一个连续光滑的整圆,有效地解决其内圆周上出现的多处棱角产生的应力集中,减少了产品的废品率。(*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整圆式胀形模具,特别是一种制造径向环状金属波纹管整圆式胀形模具。目前,在金属波纹管制造业中,所用模具是由模座、扇形模板、下模板、上模盖、锥体、芯轴等组成。其中,扇形模板内锥面与锥体配合,工作时锥体移动使多件扇形模板向外滑移胀形,以至达到波纹管胀形到所需直径。这样,在径向环状波纹管内圆周上,出现多段圆弧空位,这些圆弧空位因没有被扇形模板直接接触呈直线段,在直线段与内圆周上的圆弧交接处形成棱角,产生应力集中,缩短了波纹管使用寿命,严重时会出现裂纹,使制作的波纹管不能使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径向环状波纹管胀形模具,它能够方便地在波纹管胀形到需要外径时,使波纹管内圆周表面形成连续光滑的整圆,有效地解决了其内圆周上出现的多处棱角产生的应力集中。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模具的各扇形模板之间均安装一铲状模板,该铲状模板在波纹管直径胀形的全部过程中,始终推动扇形模板向外滑移,当胀形到波纹管所需外径时,铲状模板填补扇形模板在圆周表面上产生的圆弧空位,使波纹管形成一个完整的圆。本技术只需在原装置上增加了铲状模板,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解决了波纹管圆周上产生的应力集中,降低了该产品的废品率。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A-A旋转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胀形过程中的示意图。图4、图5是铲状模板视图。-->图1作为本申请文件的摘要附图。参照图1,该模具包括模座(1)、下模板(2)、上模盖(10)、扇形模板(3)、导向键(4)固定在扇形模板(3)的滑槽中,他们通过螺栓(5)与模座(1)固连。模具中的铲状模板(11)与扇形模板(3)同心于该模具中心O点,且铲状模板(11)均匀分布在各扇形模板(3)之间所组成的圆周上。锥体(6)外圆锥面与铲状模板(11)、扇形模板(3)的内圆锥面配合,芯轴(7)通过锥体中心孔穿入,一端通过锁紧螺母(8)锁紧,另一端和模座(1)与液压缸(图中未画出)连接。复位橡皮条(9)套在由扇形模板(3)和铲状模板(11)组成的台阶外圆上。图5所示铲状模板(11)前端两侧斜面形成的锥角为30°~80°。参照图2、图3,操作时,液压缸作用力F沿箭头F1所示方向,芯轴(7)带动锥体(6)移动,首先与锥体(6)锥面配合的铲状模板(11),其前端两侧斜面逐步推动扇形模板(3)的两侧斜面增大外径,当胀形到所需的波纹管直径时,扇形模板(3)的内锥面与锥体(6)的外锥面全部接触,此时,扇形模板(3)与铲状模板(11)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完成胀形后,液压缸复位,作用力F沿F2所示方向,芯轴(7)带动锥体(6)复位,在复位橡皮条(9)的作用下,铲状模板(11)首先退回,而后带动扇形模板(3)退回,动作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整圆式胀形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整圆式胀形模具,它主要由模座(1)、下模板(2)、上模盖(10)、扇形模板(3)组成,导向键(4)固定在扇形模板(3)的滑槽中,它们通过螺栓(5)与模座(1)固连,其特征在于它具有铲状模板(11)均匀分布在各扇形模板(3)之间所组成的圆周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圆式胀形模具,它主要由模座(1)、下模板(2)、上模盖(10)、扇形模板(3)组成,导向键(4)固定在扇形模板(3)的滑槽中,它们通过螺栓(5)与模座(1)固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修李纯翠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龙口波纹管制造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