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00857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0 0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车辆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当车辆已经失去驱动的耐久性到达某种程度后,而造成支撑轭产生磨耗的状况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可以补偿间隙,因此,将可避免因为间隙的增加导致来自不平路面的反向冲击输入(impact?reversely?input)产生噪音,并且提供驾驶者较为舒适的操控性。此外,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将齿条支撑装置组装于齿轮盒而形成各种组件彼此之间互相耦接为整合的状态,故可降低组装的难度、减少组装的时间以及避免组件的遗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特别有关一种车辆用的齿条/小齿轮(rack-and-pinion)型式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甚至当车辆已经失去驱动的耐久性(driving durability)到达某种程度后而造成支撑轭产生磨耗的状况时,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可以补偿间隙的改变,并且可避免因为间隙的增加导致来自不平路面的反向冲击输入(impact reversely input)产生噪音,并且提供驾驶者较为舒适的操控性。此外,由于本专利技术可将齿条支撑装置组装于齿轮盒而形成各种组件彼此之间互相耦接为整合的状态,故可降低组装的难度、减少组装的时间以及避免组件的遗失。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车辆的转向装置(steering apparatus)允许驾驶者改变车辆前进的 方向。所述转向装置可帮助驾驶者选择性的改变车辆前轮的转动中心,以使车辆朝着驾驶者希望的方向前进。图I显示现有技术中齿条与小齿轮型式的车辆转向装置之示意图。图2显示现有技术中齿条支撑装置之剖面示意图。如图I、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齿条与小齿轮型式的车辆转向装置包括设置于驾驶座的方向盘100、连接于方向盘100的转向轴105、用以固定转向轴105于车辆本体的转向柱103、齿轮盒130、齿条140以及连杆(tie rod) 150。其中齿轮盒130包括齿条型齿轮110以及小齿轮120,以转换所述转向轴105的旋转力输入成为直线运动(rectilinearmovement),所述齿条140的每一端部设置一内滚珠接点(joint) 135,所述连杆150与每一个内滚珠接点135的滚珠整合而成。连杆150连接于外滚珠接点155,并且用以传送一力量至转向节臂(knuckle) 159,以转动轮胎158。此外,齿条支撑装置包括小齿轮(pinion gear) 120、齿条(gear bar) 140、支撑轭260、弹簧263以及轭插塞265。如上所述,齿条及小齿轮型式齿轮盒130用以转换一转换轴(未图示)的旋转力成为线性运动。所述齿条140啮合小齿轮120,以转换一旋转运动成为直线运动。在齿条140的后侧,一个支撑齿条140朝向小齿轮120设置方式,有助于齿条140与小齿轮120之间的啮入口 ο用于支撑齿条140的装置包括支撑轭260、弹簧263以及轭插塞265。所述支撑轭260设置于齿条140后侧面的相异侧面,其上形成所述齿条型齿轮110,当所述支撑轭260插入齿轮盒130的套筒(cylinder) 250时,所述支撑轭260可垂直于齿条140的方向向前或是向后移动。所述支撑轭260具有套筒状,使得所述支撑轭260可于套筒250之内作向前或是向后的滑动。在所述支撑轭260的前侧接触于齿条140的位置设有一半圆形沟槽,使得支撑轭260的前侧紧密地接触于齿条140的后侧面。此外为了确保齿条140与小齿轮120可以紧密接触并且有效地传递力量,在所述支撑轭260的后侧设置弹簧263,使所述弹簧263以一预定压力推动所述支撑轭260,以补偿所述齿条140与小齿轮120之间的间隙。所述支撑轭260以滑动摩擦方式顶住所述齿条140的后侧表面,为了避免所述齿条140因为摩擦造成的磨耗或是噪音,所述支撑轭260是由比起所述齿条140更软的塑料材质组成。承接于弹簧沟槽220的弹簧263用于压制支撑轭260,使得所述支撑轭260可紧密地接触齿条140。一般来说,弹簧263为线圈弹簧(coil spring),在所述弹簧263的后侧面设置轭插塞265,以支撑弹簧263。所述轭插塞265支撑弹簧263,使得弹簧263可压住支撑轭260。通常而言,因为所述轭插塞265具有螺纹以及螺纹沟槽,使得轭插塞265可固定地啮合于齿轮盒130以及锁固螺帽(Iocknut) 240,其中齿轮盒130以及锁固螺帽(lock nut) 240形成另一螺纹以及螺纹沟槽,以与轭插塞265啮合。 然而,上述现有齿条会有一些问题,由于支撑轭、弹簧、轭插塞等组件是以一个接着一个的方式个别组装,组装的时间变长,组装的流程较困难,而且组装的组件可能在组装场地里遗失。另外,当支撑轭已经失去驱动的耐久性到达某种程度后,支撑轭与齿条之间的间隙会增加到一定程度使得支撑轭无法适当地支撑齿条,并且由于间隙的增加,导致支撑轭与轭插塞产生吵杂的声音。此外,支撑轭与齿条之间的间隙增加时,维修员必须完全拆卸支撑轭与齿条,可能导致售后服务的困难程度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产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其为一种车辆用的齿条/小齿轮型式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甚至当车辆已经失去驱动的耐久性到达某种程度后而造成支撑轭产生磨耗的状况时,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可以补偿间隙的改变,并且可避免因为间隙的增加导致来自不平路面的反向冲击输入产生噪音,以及提供驾驶者较为舒适的操控性。此外,由于本专利技术可将齿条支撑装置组装于齿轮盒而形成各种组件彼此之间互相耦接为整合的状态,故可降低组装的难度、减少组装的时间以及避免组件的遗失。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辆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包括一支撑轭,用以支撑一齿条;一支撑盘,设有一前侧面以及一后侧面,所述前侧面支撑所述支撑轭,所述后侧面设有一阶梯部,所述阶梯部设置于所述支撑盘的直径外围部并且轴向形成阶梯状;一轭插塞,以螺纹方式耦接一齿轮盒,并且所述轭插塞设有一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轴向延伸于一位置以相对应于所述阶梯部;以及一扭力弹簧,插设于所述支撑盘与所述轭插塞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车辆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包括一支撑轭,用以支撑一齿条;一支撑盘,设有一前侧面以及一后侧面,所述前侧面支撑所述支撑轭,所述后侧面设有一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盘的直径外围部并且轴向延伸;一轭插塞,以螺纹耦接方式耦接一齿轮盒,并且所述轭插塞设有一阶梯部,所述阶梯部轴向形成阶梯状于一位置以相对应于所述支撑部件;以及一扭力弹簧,插设于所述支撑盘与所述轭插塞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设置方式,甚至当车辆已经失去驱动的耐久性到达某种程度后而造成支撑轭产生磨耗的状况时,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可以补偿间隙。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车辆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可避免因为间隙的增加导致来自不平路面的反向冲击输入产生噪音,以及提供驾驶者较为舒适的操控性。此外,由于本专利技术可将齿条支撑装置组装于齿轮盒而形成各种组件彼此之间互相耦接为整合的状态,故可降低组装的难度、减少组装的时间以及避免组件的遗失。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将结合以下详细说明与所附图式具体呈现。 图I显示现有技术中齿条与小齿轮型式的车辆转向装置之示意图。图2显示现有技术中齿条支撑装置之剖面示意图。图3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车辆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的爆炸透视图。图4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一部分的齿条支撑装置的爆炸透视图。图5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一部分的齿条支撑装置的透视图。图6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车辆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的剖面视图。图7显示根据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转向设备的齿条支撑装置包括:一支撑轭,用以支撑一齿条;一支撑盘,设有一前侧面以及一后侧面,所述前侧面支撑所述支撑轭,所述后侧面设有一阶梯部,所述阶梯部设置于所述支撑盘的直径外围部并且轴向形成阶梯状;一轭插塞,以螺纹方式耦接一齿轮盒,并且所述轭插塞设有一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轴向延伸于一位置以相对应于所述阶梯部;以及一扭力弹簧,插设于所述支撑盘与所述轭插塞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琦帝
申请(专利权)人:万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