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车头组合焊接定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0154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0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车头组合焊接定位工装,在底板(1)前部的上方设置上定位销(6)、下定位销(7)和托座(8),底板(1)中前部的左右设置第二支座(9),各第二支座(9)的顶部均装有第一快夹(10);在底板(1)中后部的右端设置第三支座(13),该第三支座(13)的顶部装有第二快夹(14);在底板(1)后部的左右两端设置有第四支座(21),各第四支座(21)的顶部均装有第二气缸(22),并在各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后定位销(23)。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焊接工作能一次性完成,不仅简化了工序,使定位及焊接操作更简单、方便,而且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确保焊接精度及准确度的同时,也提高了焊接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装夹具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摩托车车头组合的焊接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摩托车的车头组合由车头管、车头管下加强肋、前撑管、大板梁和平叉管等构成。其中,大板梁由左右大板对接扣合而成,在大板梁后端的左右两侧设置平叉管,大板梁的前 端与车头管连接,在大板梁的下方倾斜设置前撑管,该前撑管的上端与车头管连接,并且车头管上还设有车头管下加强肋。车头组合的各构件之间通过焊接固定,在焊接的时候,需要先在专门的工装上将各构件进行点焊组合,然后由人工取下进行满焊。由于满焊时无工装进行定位,一方面变形量大,容易产生误差,焊接的精度及准确度无法控制;另一方面,操作较繁琐,效率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定位准确的摩托车车头组合焊接定位工装。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车头组合焊接定位工装,包括底板(I)、底座(2)、平台(3)、第一支座(4)、第一气缸(5)、上定位销(6)、下定位销(7)、托座(8)、第二支座(9)、第一快夹(10)、连杆(11)、定位块(12)、第三支座(13)、第二快夹(14)、第一压头(15)、第三快夹(16)、第二压头(17)、第四快夹(18)、第一定位柱(19)、第二定位柱(20)、第四支座(21)、第二气缸(22)和后定位销(23),其中Α、在底板(I)前部的中央固定底座(2),该底座(2)的顶部设置平台(3),在所述平台(3)上固定第一支座(4),第一支座(4)的顶部装有第一气缸(5),该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且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与上定位销¢)同轴连接;B、在所述平台(3)上固定有下定位销(7)和托座(8),所述下定位销(7)位于上定位销(6)的正下方,两者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托座(8)位于下定位销(7)的正后方,且托座(8)的顶面高于下定位销(7)的顶面。C、在所述底板(I)中前部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支座(9),各第二支座(9)的顶部均装有第一快夹(10),左右两边的第一快夹(10)对称分布,且第一快夹(10)高于所述托座(8)的顶面,两个第一快夹(10)的活动杆在一条水平线上,所述第一快夹(10)的活动杆与连杆(11)的一端连接,该连杆(11)的另一端固定定位块(12),左右两边的定位块(12)对称分布,两定位块(1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二支座(9)之间的距离;D、在所述底板(I)中后部的右端设置第三支座(13),该第三支座(13)的顶部装有第二快夹(14),第二快夹(14)高于第一快夹(10),第二快夹(14)的活动杆与第一快夹(10)的活动杆相平行,在第二快夹(14)活动杆的左端装有第一压头(15),所述第二快夹(14)的左侧设置有第三快夹(16),该第三快夹(16)上装有第二压头(I 7),所述第二压头(17)与第一压头(15)在同一高度上,并且第二压头(17)正对第一压头(15);E、在所述第三快夹(16)的下方设有第四快夹(18),该第四快夹(18)低于平台(3),第四快夹(18)的活动杆与第二快夹(14)的活动杆相平行,且第四快夹(18)活动杆的右端连接有第一定位柱(19),在所述第一定位柱(19)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定位柱(20),该第二定位柱(20)与第一定位柱(19)在同一水平线上;F、在所述底板⑴后部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第四支座(21),各第四支座(21)的顶部均装有第二气缸(22),左右两边的第二气缸(22)对称分布,两个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指向相对的方向,并在各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后定位销(2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车头管、车头管下加强肋、前撑管、大板梁和平叉管按顺序安装到本工装上,车头管的下端套入下定位销,由下定位销支撑定位,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向下伸出,并带动上定位销向下运动,使上定位销伸入车头管的上端,对车头管的上端进行定位,前撑管的上端以及车头管下加强肋由托座托住定位,左右两边第一快夹的活动杆朝着 相对的方向运动,该第一快夹通过连杆带动定位块,使左右两边的定位块夹持在大板梁前部的左右两侧,对大板梁的前部进行定位,第二快夹带动第一压头向大板梁的方向运动,第三快夹带动第二压头向大板梁的方向运动,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夹持在大板梁中部的左右两侧,对大板梁的中部进行定位,左右两边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朝着相对的方向伸出,使后定位销插入大板梁后部对应侧的平叉管中,对大板梁的后部以及平叉管进行定位,第四快夹的活动杆向右运动,使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相结合,并夹持在前撑管的下端,对前撑管的下端进行定位。以上定位工作做好以后,采用机器人一次性完成各相关部件之间的组合和满焊。本专利技术通过一套工装即可实现对车头管、车头管下加强肋、前撑管、大板梁和平叉管的定位,一方面工序少,操作简单,效率高,能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人工成;另一方面,定位及焊接工作均一次性完成,变形小,不易产生误差,焊接的精度及准确度有保障。为了简化结构,进一步提高对前撑管上端以及车头管下加强肋支撑定位的可靠性,所述托座(8)的顶面为前高后低的斜面。为了使连杆运动顺畅、灵活,并确保连杆只在左右方向运动,所述连杆(11)水平穿设在定位座(24)上,该定位座(24)固定于第二支座(9)的顶部。所述第三快夹(16)安装在侧支座(25)上,该侧支座(25)悬空固定于第三支座(13)上部的左侧面。以上结构有利于第三快夹安装,在方便布置、使工装更紧凑的同时,能够避免定位时与前撑管发生干涉。在左右两边第四支座(21)的相对面上对称设置有导套(26),后定位销(23)穿设在对应的导套(26)中,所述导套(26)的一端与对应的第四支座(21)相贴合固定,在导套(26)另一端的端面上一体形成有托块(27)。导套起导向的作用,使后定位销只在水平方向运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定位准确度;托块能够托住平叉管,这样对平叉管的定位更可靠。作为优选,所述托块(27)为弧顶朝下的圆弧形。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一套工装即可实现对车头管、车头管下加强肋、前撑管、大板梁和平叉管的定位,使焊接工作能一次性完成,不仅简化了工序,使定位及焊接操作更简单、方便,而且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在确保焊接精度及准确度的同时,也提高了焊接的效率。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I、图2、图3所不,本专利技术由底板I、底座2、平台3、第一支座4、第一气缸5、上定位销6、下定位销7、托座8、第二支座9、第一快夹10、连杆11、定位块12、第三支座13、第二快夹14、第一压头15、第三快夹16、第二压头17、第四快夹18、第一定位柱19、第二定位柱20、第四支座21、第二气缸22、后定位销23、定位座24、侧支座25、导套26和托块27等部件构成。其中,底板I为矩形平板结构,在底板I前部的中央设置底座2,该底座2的底部与底板I的板面焊接相固定,在底座2的顶部设置平台3,平台3的顶面与底板I的上板面相平行。如图I、图3所示,在平台3上固定第一支座4,第一支座4的顶部装有第一气缸5,该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且第一气缸5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车头组合焊接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A、在底板(1)前部的中央固定底座(2),该底座(2)的顶部设置平台(3),在所述平台(3)上固定第一支座(4),第一支座(4)的顶部装有第一气缸(5),该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竖直向下,且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与上定位销(6)同轴连接;B、在所述平台(3)上固定有下定位销(7)和托座(8),所述下定位销(7)位于上定位销(6)的正下方,两者的轴心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托座(8)位于下定位销(7)的正后方,且托座(8)的顶面高于下定位销(7)的顶面。C、在所述底板(1)中前部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二支座(9),各第二支座(9)的顶部均装有第一快夹(10),左右两边的第一快夹(10)对称分布,且第一快夹(10)高于所述托座(8)的顶面,两个第一快夹(10)的活动杆在一条水平线上,所述第一快夹(10)的活动杆与连杆(11)的一端连接,该连杆(11)的另一端固定定位块(12),左右两边的定位块(12)对称分布,两定位块(1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第二支座(9)之间的距离;D、在所述底板(1)中后部的右端设置第三支座(13),该第三支座(13)的顶部装有第二快夹(14),第二快夹(14)高于第一快夹(10),第二快夹(14)的活动杆与第一快夹(10)的活动杆相平行,在第二快夹(14)活动杆的左端装有第一压头(15),所述第二快夹(14)的左侧设置有第三快夹(16),该第三快夹(16)上装有第二压头(1?7),所述第二压头(17)与第一压头(15)在同一高度上,并且第二压头(17)正对第一压头(15);E、在所述第三快夹(16)的下方设有第四快夹(18),该第四快夹(18)低于平台(3),第四快夹(18)的活动杆与第二快夹(14)的活动杆相平行,且第四快夹(18)活动杆的右端连接有第一定位柱(19),在所述第一定位柱(19)的右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定位柱(20),该第二定位柱(20)与第一定位柱(19)在同一水平线上;F、在所述底板(1)后部的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第四支座(21),各第四支座(21)的顶部均装有第二气缸(22),左右两边的第二气缸(22)对称分布,两个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指向相对的方向,并在各第二气缸(22)的活塞杆上固定有后定位销(2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书平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