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柱组焊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00151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0 0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立柱组焊工装。该工装用于搅拌站立柱的焊接加工,包括:左右限位机构,所述左右限位机构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立柱的第一连接板被限位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立柱的第二连接板被限位于所述第二端;上下限位机构,所述上下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立柱的立柱本体的上下移动;侧面限位机构,所述侧面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立柱的立柱本体的侧面,用于限制所述立柱本体的前后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各限位机构可以对立柱的各部分结构进行限位,具有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组对精度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工程机械及工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柱组焊工装,用于搅拌站立柱的焊接加工。
技术介绍
图I所示是一种搅拌站立柱的结构示意图,该立柱主要包括第一连接板a、第二连接板b、立柱本体C、爬手d和筋板e。该立柱本体c可以为槽钢,爬手d包括多个,依次焊接在立柱本体c的正面,第一连接板a和第二连接板b分别焊接于立柱本体c的两端,筋板e焊接于立柱本体c和第一连接板a之间。该搅拌站立柱结构复杂,且无实用的组焊工装,目前均采用手工方式进行划线找正后组对焊接,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I)组对精度差,产品质量不稳定,不能达到精细化要求;2)焊接过程中需要多次翻转工件,产生大量的动作浪费,因此导致立柱焊接效率低,,不能满足产能要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大型工程的加速建设,施工现场对搅拌站的需求日益增多,对制造商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立柱组焊工装,以便于快速高质地进行立柱的焊接加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立柱组焊工装,该工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组对精度,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立柱组焊工装,用于搅拌站立柱的焊接加工,包括左右限位机构,所述左右限位机构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立柱的第一连接板被限位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立柱的第二连接板被限位于所述第二端;上下限位机构,所述上下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立柱的立柱本体的上下移动;侧面限位机构,所述侧面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立柱的立柱本体的侧面,用于限制所述立柱本体的前后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左右限位机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包括挡块,所述挡块用于限制各连接板的左右方向的移动;水平和竖直设置于挡块上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限制各连接板的前后和/或上下方向的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左右限位机构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的挡块上还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开启时,用于将相应的连接板吸附在挡块上。进一步地,所述左右限位机构的第一端或第二端还设置有第一直线驱动部件,所述第一直线驱动部件设置于相应的挡块上,用于驱动挡块水平移动,并使得相应的连接板紧贴所述立柱本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线驱动部件为油缸或气缸,所述立柱组焊工装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相对于所述油缸或气缸的活塞杆平行设置,用于引导所述活塞杆和所述挡块的水平移动。进一步地,所述上下限位机构包括垫块,所述垫块设置于所述立柱本体的下端,用于限制所述立柱本体向下的移动;压块和第二直线驱动部件,所述压块的中间位置铰接于支架上,所述第二直线驱动部件铰接于所述压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直线式驱动部件向上伸出时,所述压块的第二端向下运动,用于限制所述立柱本体向上的移动。进一步地,所述侧面限位机构包括 限位座,所述限位座设置于所述立柱本体的一侧;压紧块和第三直线驱动部件,所述压紧块设置于所述限位座的相对侧,所述第三直线驱动部件设置于所述压紧块上,用于驱动压紧块水平移动,并使得所述压紧块紧贴所述立柱本体。进一步地,还包括可旋转运动的旋转架,所述旋转架设置于所述左右限位机构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上下限位机构和所述侧面限位机构设置于所述旋转架上,所述旋转架上开设有用于施焊的敞口。进一步地,还包括筋板限位机构,所述筋板限位机构包括可转动设置的第一翻转块,其转动中心为前后方向,所述第一翻转块铰接于所述左右限位机构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翻转块转动至贴近所述第一连接块时,第一翻转块侧面用于限制所述立柱的筋板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进一步地,还包括爬手限位机构,所述爬手限位机构包括可转动设置的第二翻转块,其转动中心为左右方向,所述第二翻转块上设置有定位螺钉,所述第二翻转块转动到位时,所述定位螺钉用于限制所述立柱的爬手的前后方向的移动。本专利技术通过各限位机构可以对立柱的各部分结构进行限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避免了多次翻转工件,其采用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工件所有待焊区域的焊接,装夹方便、辅助时间短、工件脱模过程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此外,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自动化控制,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其可以采用液压驱动,夹紧有力,重复定位精度高,因此相应地能提高组对精度,保证了产品质量。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是现有技术的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立柱组焊工装的整体结构图;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左右限位机构的第一端的结构示意图4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上下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侧面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爬手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立柱组焊工装的整体结构图。该立柱组焊工装可以用于图I的搅拌站立柱的焊接加工。从图2中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立柱组焊工装至少包括左右限位机构、上下限位机构3和侧面限位机构4。通过各限位机构的限位,可以保证立柱 在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的定位和夹紧,以便于后续的焊接加工。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指的左右、上下和前后方向是相对于立柱焊接时的状态而言,爬手d所在的方向为上,立柱两端的方向为左右。其中,左右限位机构包括第一端I和第二端2,立柱的第一连接板a被限位于第一端1,立柱的第二连接板b被限位于第二端2。第一端I和第二端2可以分别安装于第一支撑架81和第二支撑架82上。第一支撑架81和第二支撑架82可以是由钢板焊接而成的箱形体。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立柱的整体翻转,保证一次装夹即可完成工件所有焊缝的焊接,本专利技术的立柱组焊工装还可以设置有可旋转运动的旋转架5,旋转架5设置于左右限位机构的第一端I和第二端2之间,上下限位机构3和侧面限位机构4设置于旋转架5上。旋转架5上还可以开设有用于施焊的敞口,该敞口可以实现立柱背面相应焊缝的施焊。第一支撑架81和第二支撑架82可以通过转轴与旋转架5连接形成门式结构,其中第一支撑架81内可以安装液压系统,第二支撑架82内可以安装旋转传动装置,该设计结构紧凑、外形美观,且支撑架承载能力强、刚度大。左右限位机构可以为多种可能的限位板、限位夹等限位部件,本专利技术并不受限于此。作为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左右限位机构的第一端I和第二端2可以包括挡块11和限位块12。其中,该挡块11用于限制各连接板的左右方向的移动,挡块11上包括有水平和竖直设置的限位块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挡块11表面、水平和垂直限位块12侧面可以限制连接板在3个自由度的移动,从而实现连接板的限位。进一步地,左右限位机构的第一端I和/或第二端2的挡块11上还设置有电磁铁,电磁铁开启时,用于将相应的连接板吸附在挡块11上。该电磁铁也可以限制连接板的I个自由度,阻止其向远离挡块11的方向偏离。立柱本体c位于第一连接板a和第二连接板b之间,为了将立柱本体c与第一连接板a和第二连接板b夹紧,可以在挡块11与连接板之间加塞卡紧部件,优选地,本专利技术在左右限位机构的第一端I或第二端2还设置有第一直线驱动部件la,第一直线驱动部件Ia设置于相应的挡块1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柱组焊工装,用于搅拌站立柱的焊接加工,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限位机构,所述左右限位机构包括第一端(1)和第二端(2),所述立柱的第一连接板(a)被限位于所述第一端(1),所述立柱的第二连接板(b)被限位于所述第二端(2);上下限位机构(3),所述上下限位机构(3)用于限制所述立柱的立柱本体(c)的上下移动;侧面限位机构(4),所述侧面限位机构(4)设置于所述立柱的立柱本体(c)的侧面,用于限制所述立柱本体(c)的前后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刚刘圣宏刘群强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