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2468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起落架设计技术,涉及一种双腔缓冲器。包括外筒[1],活塞杆[2],其特征在于,在外筒[1]腔内增加一个内筒[3],所述内筒[3]一端与外筒[1]固定,另一端套入活塞杆[2]。不仅实现了双腔缓冲器的设计,同时和单腔缓冲器长度相当便于布置,拓展了双腔缓冲器的应用范围。(*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起落架设计技术,涉及一种双腔缓冲器
技术介绍
单腔缓冲器指具有单个气腔的缓冲器,双腔缓冲器指具有两个气腔的缓冲器。单腔缓冲器由于设计参数有限,通常很难满足直升机防止地面共振和抗坠毁等设计要求,因此直升机起落架广泛采用设计参数更加丰富性能更加优秀的双腔缓冲器。目前双腔缓冲器的两个气腔通常采用串列布置,其缺点是缓冲器长度很长,占用的结构空间大,对机体结构布置带来困难,尤其是对于收放式起落架,很难满足双腔缓冲器的布置,上述缺点限制了双腔缓冲器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腔缓冲器,其长度与单腔缓冲器长度相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双腔缓冲器,包括外筒1,活塞杆2,在外筒I腔内增加一个内筒3,所述内筒3 —端与外筒I固定,另一端套入活塞杆2。所述内筒3腔内设置有上分离活塞6及下分离活塞5,内筒3套入活塞杆2 —端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不仅实现了双腔缓冲器的设计,同时和单腔缓冲器长度相当便于布置,拓展了双腔缓冲器的应用范围。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外筒,2-活塞杆,3-内筒,4-节流孔,5-下分离活塞,6_上分离活塞,7_上油腔,8-下油箱,9-上气腔,10-下气腔,11-限位块,12-轴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I。如图I所示,一种双腔缓冲器,包括外筒1,活塞杆2,在外筒I腔内增加一个内筒3,所述内筒3 —端与外筒I固定,另一端套入活塞杆2。所述内筒3腔内设置有上分离活塞6及下分离活塞5,内筒3套入活塞杆2 —端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11。缓冲器全伸长的长度为SI,行程为S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缓冲器全伸长长度SI为650_,缓冲器行程S2为215mm0权利要求1.一种双腔缓冲器,包括外筒,活塞杆,其特征在于,在外筒腔内增加一个内筒,所述内筒 —端与外筒固定,另一端套入活塞杆。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双腔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腔内设置有上分离活塞及下分离活塞,内筒套入活塞杆 —端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块。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起落架设计技术,涉及一种双腔缓冲器。包括外筒,活塞杆,其特征在于,在外筒腔内增加一个内筒,所述内筒一端与外筒固定,另一端套入活塞杆。不仅实现了双腔缓冲器的设计,同时和单腔缓冲器长度相当便于布置,拓展了双腔缓冲器的应用范围。文档编号F16F9/16GK202597572SQ201220186688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杨赟, 黄建新, 孙为民, 方建义 申请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腔缓冲器,包括外筒[1],活塞杆[2],其特征在于,在外筒[1]腔内增加一个内筒[3],所述内筒[3]一端与外筒[1]固定,另一端套入活塞杆[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赟黄建新孙为民方建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