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配重横梁及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4660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配重横梁及起重机,其中,装配式配重横梁具有主承重梁,在所述主承重梁的宽度方向上分别布置有可装拆的多个配重托架,所述配重托架通过动力销轴与所述主承重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配重横梁设置成可装拆的多个部件,并以主承重梁为主体,通过动力销轴铰接的方式在其宽度方向上布置配重托架,从而减小了每个单件的运输尺寸和重量,解决了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转场时受运输车辆的限制而难以运输的问题,另外在加工上对加工设备的要求更低,整个配重横梁在装配上很容易实现合体和分体,操作十分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配重横梁及起重机
技术介绍
履带起重机是一种采用履带行走底盘的桁架式臂架结构的起重机。随着履带起重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履带起重机也在向超大吨位起重的履带起重机方向发展。对于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来说,由于吨位巨大,需要大量的超起配重来实现整机的正常工作,传统的配重托盘已经不能满足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的需求,因此出现了配重 横梁,作为放置超起配重的平台装置。现有技术采用了如图I所示的整体式配重横梁的结构,这种结构下配重横梁为一个整体,超起配重放置在该配重横梁的上面,通过定位块定位。这种结构形式的配重横梁,虽然在结构上能够保证整车的需要,但结构和自重过大,对于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来说,不能保证运输尺寸,也不能满足现有加工设备的加工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装配式配重横梁及起重机,保证运输尺寸,提高运输方便性,降低运输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配重横梁,具有主承重梁,在所述主承重梁的宽度方向上分别布置有可装拆的多个配重托架,所述配重托架通过动力销轴与所述主承重梁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多个配重托架中至少每两个配重托架组成一组,并沿着所述主承重梁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布置。进一步的,每组配重托架相对于所述主承重梁对称布置。进一步的,所述配重托架具有配重承载平面,与所述主承重梁的承载平面平行。进一步的,所述配重托架为立方体,与所述主承重梁相对的平面的铰点位置设置有连接板,与所述主承重梁上的销轴孔相配合。进一步的,所述主承重梁和/或配重托架具有中空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前述装配式配重横梁的起重机。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将配重横梁设置成可装拆的多个部件,并以主承重梁为主体,通过动力销轴铰接的方式在其宽度方向上布置配重托架,从而减小了每个单件的运输尺寸和重量,解决了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转场时受运输车辆的限制而难以运输的问题,另外在加工上对加工设备的要求更低,整个配重横梁在装配上很容易实现合体和分体,操作十分方便。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现有技术中整体式配重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配式配重横梁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实施例的主视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图2实施例的俯视视角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装配式配重横梁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所示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本实施例中的装配式配重横梁具有主承重梁1,在主承重梁I的宽度方向上分别布置有可装拆的多个配重托架2,这些配重托架2通过动力销轴3与主承重梁I连接。主承重梁和配重托架的尺寸均可按照实际的起重机规格进行设计,也可以设计成通用的不同规格的部件,例如为大型起重机设计中型规格的主承重梁和配重托架,为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设计大型规格的主承重梁和配重托架,还可以按照不同的超起配重的形态、尺寸等设计多种适合的配重托架,按照工况需要选择合适的配重托架来安装在主承重梁上。为了确保配重托架所承载超起配重的稳定性,优选将述多个配重托架中至少每两个配重托架组成一组,并沿着主承重梁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布置。对于每组配重托架来说,考虑到承载超起配重的均衡性,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扭矩,还可以将每组配重托架相对于所述主承重梁对称布置。配重托架具有配重承载平面,最好与主承重梁的承载平面平行,以使其承载的超起配重更加稳定,避免不必要的晃动。在图4中可以清楚看到,本实施例中,配重托架2共有两组,每组两个配重托架2,通过动力销轴3对称的连接在主承重梁I的两侧。根据要承载的超起配重的尺寸和数量,可以在主承重梁I上增加更多的配重托架,相应的主承重梁I上也相应的预留出用于连接配重托架的连接部。从图2-图4可以看出,配重托架2可设计为立方体,并在与主承重梁I相对的平面的铰点位置设置连接板4,该连接板4与主承重梁上的销轴孔相配合。通过在铰点位置设置连接板,可以使配重托架2与主承重梁I的连接更加稳固,而且结构简单,易于拆卸。为了降低各部件的重量,可以将主承重梁和/或配重托架设置成中空结构。通过上述实施例,本技术将配重横梁由现有技术中的整体式转变成可装卸的分体模式,减小了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配重横梁的单件运输尺寸和重量,解决了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转场时受运输车辆的限制而运输困难的问题,更加方便了运输。另外,通过减小配重横梁的单件尺寸和重量,解决了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配重横梁结构件受加工设备限制而无法加工的问题,降低了对加工设备的要求。而且通过动力销轴连接将这些部件组成一个整体,只需拆这几个销轴即可将配重横梁分体,操作更加方便。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前述装配式配重横梁实施例的起重机,由于前面已介绍了这些实施例所具备的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装配式配重横梁的起重机也相应的具备了这些技术效果,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权利要求1.一种装配式配重横梁,其特征在于,具有主承重梁,在所述主承重梁的宽度方向上分别布置有可装拆的多个配重托架,所述配重托架通过动カ销轴与所述主承重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配式配重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配重托架中至少每两个配重托架组成一組,并沿着所述主承重梁的长度方向上进行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配重横梁,其特征在干,每组配重托架相对于所述主承重梁对称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配式配重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托架具有配重承载平面,与所述主承重梁的承载平面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配式配重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托架为立方体,与所述主承重梁相対的平面的铰点位置设置有连接板,与所述主承重梁上的销轴孔相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配式配重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承重梁和/或配重托架具有中空结构。7.ー种具有权利要求f 6任一所述的装配式配重横梁的起重机。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配重横梁及起重机,其中,装配式配重横梁具有主承重梁,在所述主承重梁的宽度方向上分别布置有可装拆的多个配重托架,所述配重托架通过动力销轴与所述主承重梁连接。本技术将配重横梁设置成可装拆的多个部件,并以主承重梁为主体,通过动力销轴铰接的方式在其宽度方向上布置配重托架,从而减小了每个单件的运输尺寸和重量,解决了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转场时受运输车辆的限制而难以运输的问题,另外在加工上对加工设备的要求更低,整个配重横梁在装配上很容易实现合体和分体,操作十分方便。文档编号B66C23/74GK202558508SQ20122018910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7日专利技术者林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配重横梁,其特征在于,具有主承重梁,在所述主承重梁的宽度方向上分别布置有可装拆的多个配重托架,所述配重托架通过动力销轴与所述主承重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华孟朝钰陈卫东孙丽章琢李聪程雪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