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起重机的配重拉板装置及起重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17136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28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起重机的配重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所述起重机的桅杆顶部连接的回转平面平衡架,在所述回转平面平衡架的下部连接有至少两组变幅平面平衡架(10),每组变幅平面平衡架(10)的下部还连接有至少两个配重连板(2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起重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配重拉板的回转平面平衡架和变幅平面平衡架形成了立体式、大平面的配重连接方式,将配重整体的重心有效的控制在铰点所构成的平面内,保证配重在变幅平面及回转平面内的稳定性,增强起重机整机工作的场地适应性,提高整机作业安全性;另外通过多个平衡架的组合结构,可以有效地改善拉板和桅杆结构的受力均匀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起重机的配重拉板装置及起重机
技术介绍
为满足国内石油、石化、核电、风电、钢铁等大型工程项目中对超大设备的吊装需求,起重机越来越向超大型发展,起升高度更高,工作幅度更大,起重能力更强。在各种类型的起重机中,履带起重机以其吊装移动的精确性而成为大型设备安装中所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大型化的发展,所带来的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履带起重机的发展,亟待设计者解决。配重拉板(用于提升配重的拉板装置)是起重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大型履带起重机起 重作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图1,配重拉板2 —端与配重I连接,另一端与桅杆 4的顶部连接,桅杆4与起重臂5之间通过起重臂变幅拉板3连接,通过前后力矩平衡,从而实现重物6的起吊动作。随着履带起重机向更大吨位发展,为了提高整机起重性能,其要求的配重越来越多,而相应对配重拉板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配重越来越多,所占面积会越来越大, 在履带起重机行走或回转时,配重的稳定性和平衡性对整车安全作业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配重拉板既要保证的承载能力,又要满足在整车行走或回转时配重的稳定性要求,这是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配重使用亟需解决的难题。在传统的较小吨位起重机中,配重拉板通常采用在一个平面内多条拉板连接到配重上的形式,例如处于一个平面的四条拉板的配重拉板装置,这种形式的配重拉板对于更大吨位(尤其是超大吨位)的履带起重机来说,则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在不平的地面上则可能平衡不够,配重容易倾覆,而且会造成桅杆的局部受力过大的问题,进而对地面平整程度以及起重机桅杆结构要求都比较高。为了改善桅杆的局部受力,目前也出现了采用大平衡梁的配重拉板结构,但这种结构的平衡梁尺寸巨大,需要大型的辅助起重机和登高作业平台,人员需要登高作业,这就导致了安装困难、耗时长且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起重机的配重拉板装置及起重机,能够改善配重拉板的承载效果和受力平衡,降低配重倾覆的可能,降低对地面的平整程度和起重机的桅杆结构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起重机的配重拉板装置,包括用于与所述起重机的桅杆顶部连接的回转平面平衡架,在所述回转平面平衡架的下部连接有至少两组变幅平面平衡架(10),每组变幅平面平衡架(10)的下部还连接有至少两个配重连板(2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配重拉板的回转平面平衡架和变幅平面平衡架形成了立体式、大平面的配重连接方式,将配重整体的重心有效的控制在配重拉板的变幅平面和回转平间的范围内,保证配重在变幅平面及回转平面内的稳定性,增强起重机整机工作的场地适应性,提高整机作业安全性。进一步的,所述变幅平面平衡架(10)包括两个长斜拉板(26),所述两个长斜拉板(26)的一端均与所述回转平面平衡架的下部连接,所述两个长斜拉板(26)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横梁(27)。通过两个长斜拉板可以将原先的单一的变幅平面的拉板结构扩展成立体式的拉板结构,增加配重在变幅平面的稳定性。通过横梁连接两个长斜拉板的下端,两个长斜拉板和横梁可以一起形成稳固的类三角结构,增加配重在变幅平面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每组变幅平面平衡架(10)的下部还连接有两个配重连板(29),所述两个配重连板(29)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横梁(27)的两端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回转平面平衡架包括回转平面大梯形平衡架(9)和两个回转平 面小梯形平衡架(8),所述回转平面大梯形平衡架(9)和回转平面小梯形平衡架(8)均呈倒梯形,所述两个回转平面小梯形平衡架(8)的下端分别通过转换拉板(17)连接到所述回转平面大梯形平衡架(9)上端的两个端点。配重拉板通过多极的梯形平衡架,并结合变幅平面平衡架,可以实现多自由度的拉板结构,将配重的重量经多次平衡传递给桅杆结构,不仅增加了配重在回转平面的稳定性,而且保证了拉板受力的均匀性和桅杆结构受力的均匀性, 另外,多极的梯形平衡架可以减小平衡架结构的尺寸,便于安装。进一步的,所述回转平面大梯形平衡架(9)包括平行的大横梁(20)和大连板(23),所述大横梁(20)的两端与所述大连板(23)的两端由大斜拉板(21)连接,所述大连板(23)的两端还分别连接有用于连接所述变幅平面平衡架(10)的三角转换连板(24)。进一步的,所述回转平面小梯形平衡架(8)包括平行的小横梁(14)和小连板 (16),所述小横梁(14)的两端与所述小连板(16)的两端由小斜拉板(13)连接,所述小连板(1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换拉板(17)相连,所述转换拉板(17)通过三角转换连板(18) 与所述回转平面大梯形平衡架(9)的上部相连。可替换的,所述变幅平面平衡架(10)由至少两个平衡架构成。可替换的,所述变幅平面平衡架(10)和变幅平面平衡架采用非梯形平衡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包括前述任一配重拉板装置,所述配重拉板装置的上部与所述起重机的桅杆顶部连接,所述配重拉板装置的下部通过配重连板(29)与配重(I)上的连接铰点(30)相连。进一步的,所述配重(I)的下部设有履带(3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配重拉板的回转平面平衡架和变幅平面平衡架形成了立体式、大平面的配重连接方式,将配重整体的重心有效的控制在铰点所构成的平面内,保证配重在变幅平面及回转平面内的稳定性,增强起重机整机工作的场地适应性, 提高整机作业安全性;另外通过多个平衡架的组合结构,可以有效地改善拉板和桅杆结构的受力均匀性。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为现有履带起重机的配重拉板的作用形式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起重机实施例的整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配重拉板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A、4B分别为图3实施例的回转平面视图和变幅平面视图。图5为本技术配重拉板实施例的变幅平面平衡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配重拉板实施例的回转平面平衡架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配重拉板实施例在配重上的连接铰点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配重拉板实施例连接到配重上的组装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配重拉板实施例连接到桅杆结构上的组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首先对本技术中应用的名词数据进行说明变幅平面起重机臂架起落所在的平面。回转平面起重机回转所在的平面。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起重机实施例的整车结构示意图。在起重机的桅杆顶部连接着配重拉板7,配重拉板7下部连接着配重,配重的底部还可以设有履带。如图3、图4A及图4B所示,本技术配重拉板7的结构包括自上而下连接的回转平面平衡架和至少两组变幅平面平衡架10。每组变幅平面平衡架10的下部还连接有至少两个配重连板29。其中回转平面平衡架与起重机的桅杆顶部连接,配重连板29与配重连接。在图4A的回转平面视图中,可以看到上部为多个平衡架构成的回转平面平衡架, 下部为尺寸较大的拉板结构,该拉板结构在图4B的变幅平面视图中形成了类三角形的变幅平面平衡架10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起重机的配重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所述起重机的桅杆顶部连接的回转平面平衡架,在所述回转平面平衡架的下部连接有至少两组变幅平面平衡架(10),每组变幅平面平衡架(10)的下部还连接有至少两个配重连板(29)。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配重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平面平衡架(10)包括两个长斜拉板(26),所述两个长斜拉板(26)的一端均与所述回转平面平衡架的下部连接, 所述两个长斜拉板(26)的另一端之间连接有横梁(2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重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变幅平面平衡架(10) 的下部还连接有两个配重连板(29),所述两个配重连板(29)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横梁(27) 的两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重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平面平衡架包括回转平面大梯形平衡架(9)和两个回转平面小梯形平衡架(8),所述回转平面大梯形平衡架(9) 和回转平面小梯形平衡架(8)均呈倒梯形,所述两个回转平面小梯形平衡架(8)的下端分别通过转换拉板(17)连接到所述回转平面大梯形平衡架(9)上端的两个端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重拉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平面大梯形平衡架(9) 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江平韩雷彭铎李召富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