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型多模芯类冷却管热挤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2773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集型多模芯类冷却管热挤压模具,由上模1和下模2前后叠加而成,上模(1)进料面设置有四个桥位(1.6),桥位之间形成五个分流孔,其中一个为中心分流孔(1.1),其余四个为外围分流孔(1.2),中心分流孔设置成前、后两级台阶孔,后级台阶孔中间设置中间桥位(1.1.1),中间桥位将后级台阶孔分隔成两个小分流孔(1.1.2);上模出料面设置一个中心模芯(1.3)和八个外围模芯(1.4),中心模芯设置在中间桥位后面中间,八个外围模芯设置在两个小分流孔的外围,外围模芯与外围分流孔之间均设置斜拉(1.5);下模(2)的型腔(2.2)顶缘向前延伸成阻流凸缘(2.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完成多模芯类冷却管最难以供料的区域的供料、且能够很好地保护桥位强度和模芯强度的密集型多模芯类冷却管热挤压模具。(*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挤压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密集型多模芯类冷 却管热挤压模具。属铝型材模具

技术介绍
因为铝的导热、散热性能非常好,所以铝材被广泛应用于散热器的冷却管
因为散热器的冷却管(见图7)内孔多且小、分布又较集 中,尤其是从多内孔中间还要分布内孔(成全包围状)。虽然这给产品带来 非常好的导热、散热效果,但同样的却给型材的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其 一成型困难;其二模芯头易断,桥位易裂。这便使得生产这种冷却管 的成本大大地提高。要降低成本,只有从模具的设计方面多下文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完成多模芯类冷却 管最难以供料的区域的供料、且能够很好地保护桥位强度和模芯强度的密 集型多模芯类冷却管热挤压模具。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密集型多模芯类冷却管热挤压 模具,由上模和下模前后叠加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进料面设置有四个桥位,桥位之间形成五个分流孔,其中一个为中心分流孔,其余四个为外围分流孔,所述中心分流孔设置成前、后 两级台阶孔,所述后级台阶孔中间设置中间桥位,中间桥位将后级台阶孔分隔成两个小分流孔;所述上模出料面设置一个中心模芯和八个外围模芯, 其中中心模芯设置在所述中间桥位后面中间,中间桥位用以支承中心模芯, 八个外围模芯设置在两个小分流孔的外围,每个外围模芯与外围分流孔之 间均设置斜拉以增强外围模芯的稳定性;所述下模的型腔顶缘向前延伸成阻流凸缘以增加模芯外部压力而使铝 流最大程度地流向模芯间。本技术在挤压过程中,自铝流分流后,周围铝流均避过模芯保护 区(桥位),而直达焊合室。其最重要的是,中间的铝流同样能避过模芯保 护区(中间桥位)而直达模芯间的焊合区,可这远远不够,所以在焊合过 程中,阻流凸缘能很好地将铝流逼进模芯间。使模芯内部实现供料充足而 又不用很大程度地将桥位打大进料孔,保证了上模强度。可以说,本实用 新型非常完美地解决了因模芯间供料不足而造成的不成型和因模芯多、进 料孔打的太大以致模芯强度不够而直接造成的模具报废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密集型多模芯类冷却管热挤压模具的上、下模装配 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示图。图3为本技术密集型多模芯类冷却管热挤压模具的上模图。 图4为图3的B-B剖示图。图5为本技术密集型多模芯类冷却管热挤压模具的下模图。 图6为图5的C-C剖示图。图7为本技术模具所要挤压成型的冷却管产品端面图。图中上模1、下模2、中心分流孔1.1、外围分流孔1.2、中心模芯1.3、外围模芯1.4、斜拉1.5、桥位1.6、中间桥位l丄l、小分流孔1丄2、焊合室2.1、型腔2.2、阻流凸缘2.3。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2,本技术为一种密集型多模芯类冷却管热挤压模具, 由上模1和下模2前后叠加而成。参见图3 4,所述上模1进料面设置有四个桥位1.6,桥位1.6之间形 成五个分流孔,其中一个为中心分流孔1.1,其余四个为外围分流孔1.2, 所述中心分流孔1.1设置成前、后两级台阶孔,所述后级台阶孔中间设置 中间桥位l丄l,中间桥位1.1.1将后级台阶孔分隔成两个小分流孔1.1.2, 上模1出料面设置一个中心模芯1.3和八个外围模芯1.4,其中中心模芯1.3 设置在所述中间桥位l丄l后面中间,八个外围模芯1.4设置在两个小分流 孔l丄2的外围,每个外围模芯1.4与外围分流孔1.2之间均设置斜拉1.5 保护。参见图5~6,所述下模2进料面中间凹陷部分为焊合室2.1,自焊合室 2.1中间向下模出料面中心贯通部分为型腔2.2,型腔2.2顶缘向前延伸成 阻流凸缘2.3。权利要求1、一种密集型多模芯类冷却管热挤压模具,由上模(1)和下模(2)前后叠加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进料面设置有四个桥位(1.6),桥位(1.6)之间形成五个分流孔,其中一个为中心分流孔(1.1),其余四个为外围分流孔(1.2),所述中心分流孔(1.1)设置成前、后两级台阶孔,所述后级台阶孔中间设置中间桥位(1.1.1),中间桥位(1.1.1)将后级台阶孔分隔成两个小分流孔(1.1.2);所述上模(1)出料面设置一个中心模芯(1.3)和八个外围模芯(1.4),其中中心模芯(1.3)设置在所述中间桥位(1.1.1)后面中间,八个外围模芯(1.4)设置在两个小分流孔(1.1.2)的外围,每个外围模芯(1.4)与外围分流孔(1.2)之间均设置斜拉(1.5);所述下模(2)的型腔(2.2)顶缘向前延伸成阻流凸缘(2.3)。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密集型多模芯类冷却管热挤压模具,由上模1和下模2前后叠加而成,上模(1)进料面设置有四个桥位(1.6),桥位之间形成五个分流孔,其中一个为中心分流孔(1.1),其余四个为外围分流孔(1.2),中心分流孔设置成前、后两级台阶孔,后级台阶孔中间设置中间桥位(1.1.1),中间桥位将后级台阶孔分隔成两个小分流孔(1.1.2);上模出料面设置一个中心模芯(1.3)和八个外围模芯(1.4),中心模芯设置在中间桥位后面中间,八个外围模芯设置在两个小分流孔的外围,外围模芯与外围分流孔之间均设置斜拉(1.5);下模(2)的型腔(2.2)顶缘向前延伸成阻流凸缘(2.3)。本技术能完成多模芯类冷却管最难以供料的区域的供料、且能够很好地保护桥位强度和模芯强度的密集型多模芯类冷却管热挤压模具。文档编号B21C25/02GK201064794SQ20072003851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日专利技术者丁成林, 曾庚清, 陈锦红 申请人:江阴市江顺模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集型多模芯类冷却管热挤压模具,由上模(1)和下模(2)前后叠加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进料面设置有四个桥位(1.6),桥位(1.6)之间形成五个分流孔,其中一个为中心分流孔(1.1),其余四个为外围分流孔(1.2),所述中心分流孔(1.1)设置成前、后两级台阶孔,所述后级台阶孔中间设置中间桥位(1.1.1),中间桥位(1.1.1)将后级台阶孔分隔成两个小分流孔(1.1.2);所述上模(1)出料面设置一个中心模芯(1.3)和八个外围模芯(1.4),其中中心模芯(1.3)设置在所述中间桥位(1.1.1)后面中间,八个外围模芯(1.4)设置在两个小分流孔(1.1.2)的外围,每个外围模芯(1.4)与外围分流孔(1.2)之间均设置斜拉(1.5);所述下模(2)的型腔(2.2)顶缘向前延伸成阻流凸缘(2.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成林曾庚清陈锦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江顺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