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间隙PC轧机交叉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9708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间隙PC轧机交叉头结构,其位于轧机支承辊或工作辊两侧,支承辊或工作辊的传动侧端、操作侧端分别装设轴承座、交叉头、衬板;轧机的上辊系包括上支承辊和上工作辊;下辊系包括下支承辊和下工作辊;固定交叉头以及相应的衬板形成第一圆柱副;活动交叉头以及相应的衬板形成第二圆柱副;第一、二圆柱副的中心与轴承座的轴线重合,即轴承座两侧衬板与交叉头之间形成的圆柱副位于同一个圆柱面;固定交叉头还连接一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保证轴承座与交叉头之间无间隙时仍能转动,实现无间隙交叉消除辊系横向间隙导致轧制稳定性下降,跑偏、废钢等增加,以及诱发轧机振动等问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PC轧机,特别涉及板带轧机的交叉头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PC轧机是日本三菱重工开发的采用单侧驱动成对交叉轧制技术提高板凸度控制能力的新一代板带轧机,参见图1,在轧机机座上设有一对工作辊10和一对用来分别支承工作辊10的支承辊20,上支承辊201与上工作辊101的传动侧轴承座由出口与入口的活动交叉头401推动、下支承辊220与下工作辊102的操作侧轴承座由出口与入口的活动交叉头402推动,从而实现上下辊组成对交叉。再请参见图2,其为下工作辊系简图。工作辊4a的传动侧、操作侧端分别装设轴承座1a、5a以及相应的固定交叉头2a、12a和活动交叉头8a、9,衬板3a、11a和6a、10a,操作侧交叉头8a、9a还分别连接丝杠7a、7a’。固定交叉头2a、12a分别与衬板3a、11a所组成的圆柱副的回转中心为Ads、Bds,而轴承座1a的转动中心是Pds点,三点不重合;操作侧活动交叉头8a、9a分别与衬板6a、10a组成圆柱副,他们的回转中心分别在Aws和Bws同样与轴承座5a的回转中心Pws不重合;上支承辊与上工作辊的传动侧轴承座由出口与入口的活动交叉头推动、下支承辊与下工作辊的操作侧轴承座由出口与入口的活动交叉头推动,从而实现上下辊组成对交叉。当操作侧的轴承座5a由丝杠7a推动以另一侧轴承座1a的Pds点(pivotpoint)为圆心转动时,为使交叉头与轴承座仍保持面接触,衬板3a、6a、10a、11a必须相对转动。原设计结构中辊系同一轴承座出口和入口交叉头圆柱副的回转中心不重合,如果轴承座1a与衬板3a、11a之间、轴承座5a与衬板6a、10a之间没有间隙,实际是不能转动的,所以原设计图中要求两者间必须保证1.0mm(单侧0.5mm,图2中Gap)的间隙,才能在轧辊达到1.5°的交叉角时不出现卡死。这样设计的目的可使圆柱副获得较小的半径,使截得的圆柱面在垂直方向有足够的投影面积(或称长度,图5a中的尺寸Y)。但轧辊的轴向载荷是由专门设置的轴向定位装置承受的,圆柱面只承受不大的轴承座与交叉头之间的轴向摩擦力。近年来,随轧制节奏加快,薄板轧制比例增加,辊系横向间隙导致轧制稳定性下降,跑偏、废钢等增加,在轧制薄规格镀锡板等产品时还易诱发轧机振动(F2、F3)。因此,消除辊系的横向间隙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无间隙PC轧机交叉头结构,可消除导致轧制稳定性下降、跑偏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无间隙PC轧机交叉头结构,其位于轧机支承辊或工作辊两侧,支承辊或工作辊的传动侧端、操作侧端分别装设轴承座、交叉头、衬板;轧机的上辊系包括上支承辊和上工作辊,位于操作侧交叉头为固定交叉头,位于传动侧为活动交叉头;下辊系包括下支承辊和下工作辊,位于其传动侧的交叉头为固定交叉头,位于操作侧的交叉头为活动交叉头;其中,固定交叉头以及相应的衬板形成第一圆柱副;活动交叉头以及相应的衬板形成第二圆柱副;所述的第一、二圆柱副的中心与支承辊或工作辊的轴承座的轴线重合,即轴承座两侧衬板与交叉头之间形成的圆柱副位于同一个圆柱面;固定交叉头还连接一驱动装置。进一步,本技术所述的轧辊传动侧端固定交叉头连接的驱动装置为液压缸。本技术的无间隙PC轧机交叉头结构,使第一、二圆柱副的中心与支承辊或工作辊的轴承座的轴线重合,即轴承座两侧衬板与交叉头之间形成的圆柱副位于同一个圆柱面,可以消除导致轧制稳定性下降、跑偏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四辊板带轧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四辊板带轧机下工作辊系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无间隙辊系处于换辊状态示意图;图5a、图5b为现有结构与本技术的圆柱面在轴向的投影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3,其为本技术的无间隙PC轧机交叉头结构,其位于轧机工作辊1两侧,工作辊1的传动侧端11装设轴承座2、固定交叉头31、32、衬板41、42;操作侧端12装设轴承座2’、活动交叉头33、34、衬板43、44;其中,传动侧端11的固定交叉头31、32以及相应的衬板41、42形成第一圆柱副(回转中心Pds);操作侧端12的活动交叉头33、34以及相应的衬板43、44形成第二圆柱副(回转中心Pws);所述的第一、二圆柱副的中心Pds、Pws位于轴承座2、2’(支承辊或工作辊)的轴线上,即轴承座两侧衬板与交叉头之间形成的圆柱副位于同一个圆柱面;传动侧端11入口固定交叉头32还连接一驱动装置15,驱动装置15为液压缸;操作侧端12装设轴承座2’分别连接丝杠7、7’以及驱动装置15。参见图4,图4为无间隙辊系处于换辊状态。为满足生产中换辊的需求,支承辊或工作辊操作侧端12活动交叉头33、34可以打开一定的间隙S,传动侧端入口固定交叉头32连接一驱动装置15,驱动装置15为短行程液压缸,当换辊时能保证固定交叉头31、32打开一定的间隙S,换辊结束后使交叉头复位,辊系仍处于无间隙状态。参见图5a、图5b,分别示出改进前后所截得弓形衬板(41、42和43、44)在垂直轧辊轴线方向的投影长度(面积),原设计的目的是要获得较大的投影长度(面积),以增加轴向约束。但轧辊的轴向载荷是由专门设置的轴向定位装置承受的,圆柱面只承受不大的轴承座与交叉头之间的轴向摩擦力;权利要求1.一种无间隙PC轧机交叉头结构,其位于轧机支承辊或工作辊两侧,支承辊或工作辊的传动侧端、操作侧端分别装设轴承座、交叉头、衬板;轧机的上辊系包括上支承辊和上工作辊,位于操作侧交叉头为固定交叉头,位于传动侧为活动交叉头;下辊系包括下支承辊和下工作辊,位于其传动侧的交叉头为固定交叉头,位于操作侧的交叉头为活动交叉头;其中,固定交叉头以及相应的衬板形成第一圆柱副;活动交叉头以及相应的衬板形成第二圆柱副;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二圆柱副的中心与支承辊或工作辊的轴承座的轴线重合,即轴承座两侧衬板与交叉头之间形成的圆柱副位于同一个圆柱面;固定交叉头还连接一驱动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间隙PC轧机交叉头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轧辊传动侧端固定交叉头连接的驱动装置为液压缸。专利摘要一种无间隙PC轧机交叉头结构,其位于轧机支承辊或工作辊两侧,支承辊或工作辊的传动侧端、操作侧端分别装设轴承座、交叉头、衬板;轧机的上辊系包括上支承辊和上工作辊;下辊系包括下支承辊和下工作辊;固定交叉头以及相应的衬板形成第一圆柱副;活动交叉头以及相应的衬板形成第二圆柱副;第一、二圆柱副的中心与轴承座的轴线重合,即轴承座两侧衬板与交叉头之间形成的圆柱副位于同一个圆柱面;固定交叉头还连接一驱动装置。本技术可保证轴承座与交叉头之间无间隙时仍能转动,实现无间隙交叉消除辊系横向间隙导致轧制稳定性下降,跑偏、废钢等增加,以及诱发轧机振动等问题。文档编号B21B13/00GK2825142SQ20052004198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30日专利技术者陈占福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间隙PC轧机交叉头结构,其位于轧机支承辊或工作辊两侧,支承辊或工作辊的传动侧端、操作侧端分别装设轴承座、交叉头、衬板;轧机的上辊系包括上支承辊和上工作辊,位于操作侧交叉头为固定交叉头,位于传动侧为活动交叉头;下辊系包括下支承辊和下工作辊,位于其传动侧的交叉头为固定交叉头,位于操作侧的交叉头为活动交叉头;其中,固定交叉头以及相应的衬板形成第一圆柱副;活动交叉头以及相应的衬板形成第二圆柱副;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二圆柱副的中心与支承辊或工作辊的轴承座的轴线重合,即轴承座两侧衬板与交叉头之间形成的圆柱副位于同一个圆柱面;固定交叉头还连接一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占福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