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八轴车辆转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82517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转向机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八轴车辆转向机构,包括:方向盘、转向器、联动机构、第一拉杆、第一转向臂、第二转向臂、I桥、II桥、III桥、IV桥、V桥、VI桥、VII桥、VIII桥、静压传递开关、阀门、管道;I桥、II桥、III桥、VI桥、VII桥、VIII桥为转向桥,且I桥、II桥、III桥的转角方向与VI桥、VII桥、VIII桥的转角方向相反,IV桥和V桥为非转向桥,且转向中心在IV桥、V桥中间延长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承载能力强,转弯半径小,低速机动灵活,高速安全稳定,整个转向系统设计合理,机构布置紧凑方便,驾驶员操控简单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转向机构
,主要适用于八轴车辆转向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八轴重型车辆底盘多通过转向机械系装置来保证各转向轮转角关系,液压助力系提供助力以抵抗地面对车轮的阻力距。图I表示了一种八轴车辆底盘转向机构。如图I所示,当车辆转向时,驾驶员转动方向盘I产生转向运动;转向运动通过角传动机构传递至转向器2 ;转向器2接收转向运动后将之通过转向垂臂输出至第一拉杆3 ;第一拉杆3推动第一转向臂4,并使之绕点Al (第一转向臂4与车架铰接点)转动;第一转向臂4另一端与第二拉杆5连接,第二拉杆5推动 第二转向臂7并使之绕点A2转动(第二转向臂7与车架铰接点);同时,第二转向臂7将转向运动通过第三拉杆6、第四拉杆8分别传递至I桥转向节臂和II桥转向节臂,完成I、II桥转向运动。第二转向臂7还将转向运动通过第五拉杆9传递至第三转向臂10,第三转向臂10绕点A3转动(第三转向臂10与车架铰接与点A3);可见,第三转向臂10将转向运动通过第六拉杆11传递至III桥转向节臂,III桥完成转向。第三转向臂10另一端将转向运动通过第七拉杆12传递至第四转向臂13,在第七拉杆12的推动下,第四转向臂13绕点A4(第四转向臂13与车架铰接于点A4)转动;第四转向臂13转动时,其一端通过第八拉杆14推动IV桥转向节臂绕主销转动,IV桥完成转向。其另一端通过第九拉杆15推动第五转向臂16绕点A5 (第五转向臂16与车架铰接于点A5)转动;第五转向臂16通过第十拉杆17将转向运动传递至第六转向臂18 ;第六转向臂18具有锁止和断开功能,当断开时转向运动不再往后传递,车辆只有前四桥参与转向,当转向臂锁止转向运动继续向后传递;当时第六转向臂18锁止时,转向运动通过第i^一拉杆19推动第七转向臂21绕点A6(第七转向臂21与车架铰接于点A6)转动;第七转向臂21转动时,转向运动分别通过第十二拉杆20、第十三拉杆22传递至VII桥、VIII桥转向节臂,VII桥、VIII桥完成转向运动。在转向运动过程中I桥、II桥、III桥、IV桥车轮转角方向相同,并与VII桥、VIII桥车轮转角相反,V桥、VI桥不参与转向。采用这种转向机构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对拉杆、转向臂、转向梯形机构加工、安装精度要求较高,不同转向轴的转向彼此不协调,会导致轮胎非正常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八轴车辆转向机构,它设计合理,机构布置紧凑方便,驾驶员操控简单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八轴车辆转向机构包括方向盘、转向器、联动机构、第一拉杆、第一转向臂、第二转向臂、I桥、II桥、III桥、IV桥、V桥、VI桥、VII桥、VIII桥、静压传递开关、管道及阀门;所述转向器的两端各自分别连接所述方向盘输出端、所述第一转向臂的一端;第一转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连接,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向臂的一端连接;第二转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动机构的一端连接;联动机构依次连接所述I桥、所述II桥、所述III桥、所述IV桥、所述V桥、所述VI桥、所述VII桥、所述VIII桥;I桥、II桥、III桥、VI桥、VII桥和VIII桥为转向桥,且I桥、II桥和III桥的转角方向与VI桥、VII桥和VIII桥的转角方向相反;IV桥和V桥为非转向桥;III桥中的液压缸与VI桥中的液压缸通过所述管道连接,在管道上设置有所述阀门,所述静压传递开关与阀门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管道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在所述III桥中的液压缸的两端分别开设第一管道连接口、第二管道连接口 ;在所述VI桥中的液压缸的两端分别开设第三管道连接口、第四管道连接口 ;所述第一管道连接口与所述第三管道连接口通过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连接口与所述第四管道连接口通过所述第二管道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向桥包括第一拉杆、第一转向节臂、横拉杆、第一驱动臂、第二驱动臂、第二拉杆、第二转向节臂及液压缸;所述第一拉杆、所述第一转向节臂、所述第一驱动臂设置在所述联动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拉杆、所述第二转向节臂、所述第二驱动臂设置在联动机构的另一侧;第一驱动臂的一端与联动机构连接,第一驱动臂的另一端与第一拉杆的一端连接,第一驱动臂同时还与车架铰接;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向节臂的一端连接,第一转向节臂的另一端与同一侧的车轮连接;所述横拉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臂、第二驱动臂,所述液压缸的一端与第一驱动臂连接,液压缸的另一端与横拉杆上靠近第二驱动臂的一端连接;第二驱动臂的两端各自分别连接车架、第二拉杆的一端,第二拉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向臂的一端连接,第二转向臂的另一端与同一侧的车轮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非转向桥包括车轴、第一车轮、第二车轮;所述车轴连接所述第一车轮、所述第二车轮;车轴的中心还与所述联动机构垂直铰接。上述方案中,还包括第三转向臂、第四转向臂;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二拉杆、第三拉杆、第四拉杆、第五拉杆、第六拉杆、第七拉杆、第八拉杆及第九拉杆;所述第二拉杆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臂、所述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所述第三拉杆的一端与第二拉杆、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的连接处连接,第三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转向臂的一端连接,第三转向臂的另一端与车架铰接;所述第四拉杆连接第三转向臂、所述I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所述第五拉杆连接I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所述II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所述第六拉杆依次连接III桥、所述IV桥、所述V桥、所述VI桥;所述第七拉杆连接V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所述VI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所述第八拉杆的一端与VI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连接,第八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转向臂连接,第四转向臂与车架铰接;所述第九拉杆连接第四转向臂、所述VIII桥中的第一驱动臂。上述方案中,还包括油箱、油泵及活塞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中锁止液压缸;所述对中锁止液压缸包括第一浮动活塞、第二浮动活塞;所述第一浮动活塞与所述第二浮动活塞以对中锁止液压缸的中轴线为对称轴设置在所述中轴线的两侧,且均与中轴线平行;在第一浮动活塞的中心开设有活塞杆安装口,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活塞杆安装口设置在第一浮动活塞、第二浮动活塞之间,且垂直于浮动活塞,活塞杆上在第一浮动活塞、第二浮动活塞之间的一端将活塞杆安装口卡住,另一端与所述VI桥中第一驱动臂连接;在对中锁止液压缸中的第一浮动活塞、第二浮动活塞之间的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进油口,所述第一进油口与所述油箱连接;在对中锁止液压缸的第一浮动活塞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进油口,在第二浮动活塞的一侧开设有第三进油口 ;所述第二进油口、所述第三进油口同时连接所述油泵。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臂为U形臂。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驱动臂为V形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将I桥、II桥、III桥、VI桥、VII桥、VIII桥设置为转向桥,且I桥、II桥、III桥的转角方向与VI桥、VII桥、VIII桥的转角方向相反,将IV桥和V桥设置为非转向桥,且转向中心在IV桥、V桥中间延长线上。从而实现了各转向轴之间的协调转 向。并通过加设对中锁止液压缸,实现了当车辆遇大半径弯道时,对VI桥、VII桥、VIII桥进行对中锁止,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各转向轴之间的协调工作,有效地降低了轮胎的非正常磨损。本技术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八轴车辆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向盘、转向器、联动机构、第一拉杆、第一转向臂、第二转向臂、I桥、II桥、III桥、IV桥、V桥、VI桥、VII桥、VIII桥、静压传递开关、管道及阀门;所述转向器的两端各自分别连接所述方向盘输出端、所述第一转向臂的一端;第一转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拉杆的一端连接,第一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向臂的一端连接;第二转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动机构的一端连接;联动机构依次连接所述I桥、所述II桥、所述III桥、所述IV桥、所述V桥、所述VI桥、所述VII桥、所述VIII桥;I桥、II桥、III桥、VI桥、VII桥和VIII桥为转向桥,且I桥、II桥和III桥的转角方向与VI桥、VII桥和VIII桥的转角方向相反;IV桥和V桥为非转向桥;III桥中的液压缸与VI桥中的液压缸通过所述管道连接,在管道上设置有所述阀门,所述静压传递开关与阀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锋袁大学冯炜李安元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