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能优良的晶粒取向硅钢薄板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7598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磁性能优良的晶粒取向硅钢薄板的制造方法,热轧硅钢扁坯,在进行一次冷轧或者插入中间退火的二次以上冷轧后,进行一次再结晶退火,接着涂布退火分离剂,进行由二次再结晶退火和纯化退火组成的最终成品退火,其特征在于,测定一次再结晶退火后钢板的矫顽力,根据其测定值与目标矫顽力值的偏差,将二次再结晶开始前的钢板的矫顽力控制在规定范围。(*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作为变压器等铁芯材料使用的。晶粒取向硅钢薄板作为各种变压器的铁芯材料而使用,这种薄板是使构成材料的晶粒取向在沿轧制方向具有易磁化轴(110)取向,即高斯取向上高度聚集。这种聚集度表现在钢板的磁通密度上,通常以表示在800A/m磁场中的磁通密度为B8(T)值进行评价。作为向这种高斯取向聚集的方法,利用称作二次再结晶的现象。即,在通常的晶粒(将此称为一次再结晶晶粒)热长大过程中,利用取向选择性极强的异常晶粒长大举动,控制其取向选择性和异常晶粒长大这两点,对于得到向高斯取向的聚集度高、良好二次再结晶晶粒是重要的。为此,在二次再结晶前的一次再结晶中,适当保持聚集结构和结晶粒径、进而适当保持用于抑制晶粒长大的抑制剂的抑制力(抑制是弥散第二相的析出物及由晶界偏析成分的偏析而引起的晶界移动的力)等的平衡是重要的。这些通过适当控制热轧过程、冷轧过程和一次再结晶退火过程的各条件,调整至作为目标的状态,但因为都要求微妙的温度和压下率,还有表面性状的控制,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存在如下所述的问题。即,沿轧制方向既条状地发生二次再结晶生成不良,又全面地发生二次再结晶生成不良,另外,因为二次再结晶晶粒的结晶取向大幅度地偏离高斯取向等,所以磁性能劣化,每每产生大量废品。再有,各过程条件,甚至在极严格管理的上述以外的情况下,在工厂生产过程的板材穿过轧机的机会中,也常产生磁性能波动,对合格率和作为制品的质量保证带来问题。作为消除像这样的不稳定的技术,特开平2-267223号公报(晶粒取向电工钢板的一次再结晶退火方法)揭示了在线测试一次再结晶粒径,使一次再结晶粒径在适当范围而控制一次再结晶退火条件的手段。另外,在特开平4-337029号公报(单取向电工钢板的一次再结晶退火方法)中,揭示了测定最终冷轧前钢板的N含量,必须使一次再结晶粒径为15-25μm的范围而变更一次再结晶退火温度的手段。这些方法像上述那样,是从一次再结晶粒径给二次再结晶举动的极大影响的事实出发,必须将一次再结晶粒径控制在得到最优良磁性的范围内,而变更一次再结晶退火条件(温度和作业线速度),使制品的磁性能稳定且提高的技术,但是实际上,在热轧条件变动、冷轧后的退火条件及其冷却条件变动、抑制剂的抑制力变化的情况下,因为随这些变化,最佳的一次再结晶粒径变化,所以既不能制止二次再结晶的生长不良,又不能达到磁性能的稳定化,没有达到实用上良好的性能。此外还提出许多与一次再结晶粒径有关,想要得到磁性优良的良好二次再结晶的技术。例如,在特开平2-182866号公报(单取向电工钢板用板材)中揭示了使一次再结晶退火后的晶粒径在15μm以上、变动系数为0.6以下的手段,在特开平6-33141号公报(磁性能优良的单取向电工钢板的制造方法)中揭示了使一次再结晶退火后的平均粒径为6-11μm、变动系数为0.5以下、至二次再结晶即将开始之前增大5-30%平均粒径的手段。另外,在特开平5-156361号公报(磁性能优良的单取向电工钢板的制造方法)中揭示了将从一次再结晶退火后至最终成品退火开始的一次再结晶粒径控制在10-35μm的手段,在特开平5-295438号公报(磁性能优良的单取向电工钢板的制造方法)中揭示了将一次再结晶粒径控制在18-35μm的手段,在特开平6-172861号公报(磁性能优良的厚板的单取向电工钢板的制造方法)中揭示了将一次再结晶粒径控制在18-30μm的手段。但是,这些都是以一次再结晶粒径作为指标,通过控制该指标,要达到产生为提高磁性能的良好二次再结晶的技术,但仍然残留称作在工业生产中磁性能不稳定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着眼于在适当控制为谋求磁性能提高和稳定化的二次再结晶中,重要的是调整一次再结晶粒径和抑制剂抑制力的双方平衡,要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考虑一次再结晶粒径和抑制剂抑制力的新手段,以提供得到比以往稳定且优良磁性能的晶粒取向硅钢薄板的制造方法为目的。本专利技术重复各种试验、研究的结果,基于一次再结晶后二次再结晶开始前的钢板的矫顽力对硅钢板制品的磁性能预测、进而对其提高和稳定化是极有效的全新认识,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要点如下。(1)在热轧硅钢扁坯,进行一次或插入中间退火的二次以上冷轧后,进行一次再结晶退火,接着涂布退火分离剂进行由二次再结晶退火和纯化退火组成的最终成品退火的晶粒取向硅钢薄板的制造方法中,是以将一次再结晶后、二次再结晶开始前钢板的矫顽力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为特征的磁性能优良的晶粒取向硅钢薄板制造方法(第1专利技术)。(2)在热轧硅钢扁坯,进行一次或插入中间退火的二次以上冷轧后,进行一次再结晶退火,接着涂布退火分离剂进行由二次再结晶退火和纯化退火组成的最终成品退火的晶粒取向硅钢薄板制造方法中,是以测定一次再结晶退火后钢板的矫顽力,根据其测定值与目标矫顽力值的偏差,进行从一次再结晶退火条件的变更和退火分离剂成分组成的调整及二次再结晶退火条件的调整中选择的至少任一种处理为特征的磁性能优良的晶粒取向硅钢薄板制造方法(第2专利技术)。(3)在第2专利技术中,是以在线测试测定矫顽力(第3专利技术)。下面,以完成本专利技术的实验例为基础描述本专利技术。使用数个含有C0.073%(重量)、Si3.25%(重量)、Mn0.072%(重量)、酸溶性Al0.025%(重量)、S0.003%(重量)、Se0.014%(重量)、Sb0.025%(重量)和N0.007%(重量),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的扁坯,对加热温度分别变化至1380℃、1395℃、1410℃和1425℃的扁坯,以粗轧出侧温度为1100-1280℃的范围、终轧出侧温度为850-1050℃的范围进行热轧,在轧成板厚2.3mm的热轧板卷后,在950-1250℃的温度范围进行热轧板退火,在100-280℃的温度范围进行压下率约88%的强压下最终冷轧,制成各自最终板厚为0.285mm的冷轧板卷。使用这些冷轧板卷,从800℃至900℃以5℃间隔改变均热温度,进行兼顾脱碳的一次再结晶退火,接着涂布以MgO作主成分的退火分离剂,进行最终成品退火。对如此得到的最终成品退火后的各钢板测定磁通密度B8(T)、二次再结晶率和距在二次再结晶晶粒的钢板面内的结晶取向(110)取向的偏离角(α),与此同时测定一次再结晶退火后各钢板的平均一次再结晶粒径和饱和磁化时的矫顽力。所谓矫顽力是使反向磁化的磁场作用于磁饱和状态的强磁体,磁化达到零时的磁场强度。以后叙述关于其测定方法。这些测定结果汇总示于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中。图1是表示一次再结晶退火后钢板的平均一次再结晶粒径与最终成品退火后钢板的诸性能的关系曲线图。图2是表示一次再结晶退火后钢板的矫顽力与最终成品退火后钢板诸性能的关系曲线图。另外,在这些图中,扁坯加热温度在同一组内,变化脱碳。一次再结晶退火温度。如从图1可清楚的那样,变化扁坯加热温度,即若变化抑制剂的抑制力,则即使平均一次再结晶粒径相同,磁性能B8(T)也不同,平均一次再结晶粒径与磁性能的关系显示极大的变化。因而从图1可以看出,如上述的以往技术那样,以控制平均一次再结晶粒径的手段,不能恰当得到磁性能优良的二次再结晶。与此相反,在图2中,即使变化扁坯加热温度,一次再结晶退火后钢板的矫顽力和磁性能B8(T)的关系也不受任何影响,矫顽力在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磁性能优良的晶粒取向硅钢薄板的制造方法,热轧硅钢扁坯,在进行一次或者插入中间退火的二次以上冷轧后,进行一次再结晶退火,接着涂布退火分离剂,进行由二次再结晶退火和纯化退火组成的最终成品退火,其特征在于,将一次再结晶后、二次再结晶开始前的钢板的矫顽力控制在规定范围。2.磁性能优良的晶粒取向硅钢薄板的制造方法,热轧硅钢扁坯,在进行一次或者插入中间退火的二次以上冷轧后,进行一次再结晶退火,接着涂布退火分离剂,进行由二次再结晶退火和纯化退火组成的最终成品退火,其特征在于,测定一次再结晶退火后钢板的矫顽力,根据其测定值与目标矫顽力值的偏差,进行从一次再结晶退火条件的变更和退火分离剂成分组成的调整及二次再结晶退火条件的调整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松原道郎石田昌义千田邦浩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