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环路高可靠的充电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48353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5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环路高可靠的充电控制装置,包括依次串接的直流输入单元、DC/DC变换器、蓄电池组,还包括硬件闭环反馈电路、电池电压采样电路、环境温度采样电路、MCU/DSP控制单元、数字DA闭环反馈电路、PWM发生器。该充电控制装置采用双环路的闭环反馈电路,对蓄电池组的充电电压进行实时闭环反馈,具有较高的充电电压精度,有效地控制充电电压均浮充转换,且具有温度补偿、过充保护,保护蓄电池组,延长蓄电池寿命,以及高可靠性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环路高可靠的充电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有效地控制充电电压均浮充转换,且具有温度补偿、过充保护;另外在软件环路或硬件环路单一失效时系统还可以正常工作,确保充电电路不失效,最大限度地保护电池,确保用户系统的可靠运行。
技术介绍
UPS (不间断电源)之所以能够在断电后,继续为计算机、基站等设备供电,就是因为它的里面有一种储存电能的装置在起作用,这种储能的装置就是蓄电池。其主要功能是(I)当市电正常时,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内部。(2)当市电故障时,将蓄电池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提供给逆变器或负载。UPS蓄电池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UPS系统的可靠性程度,而蓄电池在整个UPS系统中是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最短的一种器件。如果用户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蓄电池,就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反之其使用寿命会显著缩短。通常造成蓄电池(标称电压为12 V)异常寿命终了主要原因有(I)电池充电不足,当电池开路电压在12. 60 12. 80 V以下,充电电压设置异常,或电压表显示有误,导致经常充电不足,弓I起损坏;(2)电池充电过量,电池过充电(一般指长期超过14. 2 V)电池内部水分解严重,导致电池内阻偏大,开路电压偏高,电池重量减少;(3)浮充充电电流异常,长时间浮充充电电流超过1%。CA ;⑷环境温度较高,电池离发热源过近,导致热吸收过高,环境温度每升高8摄氏度时,电池的寿命会降低一半,电压补偿就是,当环境温度发生改变时,控制器会根据温度改变的具体值改变停充电压。具体的改变规律是,环境温度每升高一摄氏度,控制器的停充电压值就降3 mV。同样的,当环境温度降低一摄氏度,控制器的停充电压就升高3 mV。因此,有效地控制电池均浮充转换,温度补偿以及过充保护对电池的寿命延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现有的一种电池充电控制装置,是基于恒流充电法的充电控制装置,该装置是用调整充电装置输出电压或改变与蓄电池串联电阻的方式,来保持充电电流强度不变。该结构的充电方式开始阶段电流过小,在充电后期的电流过大,由于电池的可接受电流能力是随着充电过程的进行而逐渐下降,到充电后期,充电电流多用于电解水,产生气体,使出气过甚,因此造成了对极板冲击大,能耗高,效率低等缺点。现有的另一种电池充电控制装置,是基于恒压充电法的充电控制装置,该装置使得充电电源的电压在全部充电时间里保持恒定的数值,随着蓄电池端电压的逐渐升高,电流逐渐减少。该结构的充电方式电解水很少,避免了蓄电池过充。但在充电初期电流过大,对蓄电池寿命造成很大影响,且容易使蓄电池极板弯曲,造成电池报废。现有的另一种电池充电控制装置,是基于阶段充电法的充电控制装置,该装置是采用恒电流和恒电压相结合的快速充电方式。首先,以恒电流充电至预定的电压值,然后,改为恒电压完成剩余的充电。该结构的充电方式主要是靠模拟电路实现,电路比较复杂,精度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数字化的充电控制装置,能够有效地控制充电电压均浮充转换,具有温度补偿、过充保护;以及系统在软件或硬件单一失效时还可以正常工作,能够保护电池从而延长电池寿命,也可确保客户用电系统的可靠运行。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是采用如下方案一种双环路高可靠的充电控制装置,包括直流输入单元、DC/DC变换器、蓄电池组、硬件闭环反馈电路、电池电压采样电路、环境温度采样电路、MCU/DSP控制单元、数字DA闭环反馈电路、PWM发生器,所述直流输入单元、DC/DC变换器、蓄电池组依次串接,所述电池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入端接至蓄电池组的正、负极,环境温度采样电路的输入端接至蓄电池 组的外部,电池电压采样电路和环境温度采样电路的输出端分别接至MCU/DSP控制单元,MCU/DSP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接至数字DA闭环反馈电路,数字DA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接至PWM发生器,蓄电池组的正、负极接至硬件闭环反馈电路,硬件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接至PWM发生器,PWM发生器的输出端接至DC/DC变换器。在一实施例中,硬件闭环反馈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一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至蓄电池组的正极,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接至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一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的参考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接至蓄电池组的负极、第一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的阳极,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至第四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接至第一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的阴极、第三电阻的另一端、PWM发生器且作为硬件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在一实施例中,数字DA闭环反馈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二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接至MCU/DSP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且作为数字DA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入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至运算放大器的正输入端,运算放大器的负输入端分别接至第二电容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第七电阻的一端,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接至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八电阻的一端,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分别接至第三电容的一端、第十电阻的一端、第九电阻的一端、第二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的参考端,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接至蓄电池的负极、第九电阻的另一端、第二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的阳极,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至第十一电阻的一端,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接至第十电阻的另一端、第二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的阴极、PWM发生器且作为数字DA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第二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可选用TL431芯片或TL432芯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I)对蓄电池组的充电电压进行实时闭环反馈,提高充电电压的控制精度,有效地控制充电电压均浮充转换,且具有温度补偿、过充保护,能够保护电池从而延长电池寿命;(2)当系统中的数DA闭环反馈电路或硬件闭环反馈电路单一失效时,蓄电池组的充电电压仍可以保持在正常的电压范围内,不会因MCU/DSP控制单元的失效或硬件闭环反馈电路的失效导致电池损坏,提高充电系统的可靠性。(3)有效地保护蓄电池,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确保客户用电系统的可靠运行。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的闭环反馈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如附图I所示,一种双环路高可靠的充电控制装置,包括直流输入单 元I、DC/DC变换器2、蓄电池组3、硬件闭环反馈电路4、电池电压采样电路5、环境温度采样电路6、MCU/DSP控制单元7、数字DA闭环反馈电路8、PWM发生器9,所述直流输入单元I、DC/DC变换器2、蓄电池组3依次串接,所述电池电压采样电路5的输入端接至蓄电池组3的正、负极,环境温度采样电路6的输入端接至蓄电池组3的外部,电池电压采样电路5和环境温度采样电路6的输出端分别接至MCU/DSP控制单元7,MCU/DSP控制单元7的输出端接至数字DA闭环反馈电路8,数字DA闭环反馈电路8的输出端接至PWM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环路高可靠的充电控制装置,包括直流输入单元、DC/DC变换器、蓄电池组、硬件闭环反馈电路、电池电压采样电路、环境温度采样电路、MCU/DSP控制单元、数字DA闭环反馈电路、PWM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输入单元、DC/DC变换器、蓄电池组依次串接,所述电池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入端接至蓄电池组的正、负极,环境温度采样电路的输入端接至蓄电池组的外部,电池电压采样电路和环境温度采样电路的输出端分别接至MCU/DSP控制单元,MCU/DSP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接至数字DA闭环反馈电路,数字DA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接至PWM发生器,蓄电池组的正、负极接至硬件闭环反馈电路,硬件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接至PWM发生器,PWM发生器的输出端接至DC/DC变换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詹江勇苏先进柳威刘金满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