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机组均油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934531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1 0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均油控制系统,包括室外机组模块,室外机组模块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其气液分离器通过吸入管连接压缩机,吸入管上设置上回油孔和下回油孔,所述压缩机排油管上设置排油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组均油控制系统,不采用外设系统均油单元和润滑油检测传感器,即可实现系统内部不同模块间的均油控制,设计结构合理,系统循环顺畅,节约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得系统整体运行更加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机组的技术改进,具体的说是空调机组的均油控制系统,属于空调生产

技术介绍
空调机组作为调节空气温度与湿度的电器,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广泛应用。在空调压缩机工作运转一段时间后,根据运转台数的变化出现压缩驱动时间的差异及压缩器件的差异,压缩机内部可能发生由于润滑油余量的差异而产生润滑油偏重现象。当出现润滑油偏重现象时,一旦压缩机内的润滑油量不足,不仅发生零部件的强制热化现象,严重时还会损坏压缩机,出现压缩机缺油烧毁的现象。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控制方法使系统各部位形成相对稳定的油量分布,解决压缩机之间润滑油偏重现象的技术问题。 目前,常用的空调机组一般通过均油管来控制各个压缩机的润滑油量,实现机组内压缩机的均油问题。申请号为200610103648. 7的多联式空调机组的均油和冷媒平衡系统及控制方法,公开了一种多联式空调机组的均油和冷媒平衡系统,分为多个模块,各模块包括压缩机组、油分离器、回油毛细管、气液分离器和油压截止阀;各模块还包括均油单元和冷媒平衡单元,其中均油单元连接在所述油分离器和所述油压截止阀之间,用于各压缩机间的均油控制;冷媒平衡单元连接在所述气液分离器和所述油压截止阀之间,用于各模块间低压压力的平衡;各模块的油压截止阀之间以管道连接,该管道为所述均油单元和所述冷媒平衡单元共用。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压缩机润滑油检测传感器配合控制单元来解除压缩机之间的润滑油的不均衡问题。专利号ZL200410019914. 9具有均油功能的空调机,公开一种具有均油功能的空调机,该空调机包括有多个室外机;润滑油检测传感器;多个压缩机连接润滑油管;主润滑油管;润滑油泵;内部设置有微处理控制程序的控制部;控制部连接各压缩机润滑油检测传感器及润滑油泵,根据各润滑油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润滑油泵工作。本专利技术具有检测各个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油油面高度的润滑油检测传感器,控制部能及时控制润滑油泵工作,使各室外机之间的润滑油能够相互流动。可以及时解除室外机之间压缩机的润滑油的不均衡,使本专利技术空调机能够稳定地执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均油控制系统,设计结构合理,不采用外设系统均油单元和润滑油检测传感器,即可实现均油控制,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可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机组均油控制系统,包括室外机组模块;室外机组模块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其气液分离器通过吸入管连接压缩机,吸入管上设置上回油孔和下回油孔,所述压缩机排油管上设置排油孔。上述的空调机组均油控制系统,其油分离器通过回油毛细管连通气液分离器;回油毛细管长度为50(T900mm,内径为I. (Γ2. 5mm。上述的空调机组均油控制系统,其吸入管伸入到气液分离器内部的部分为U形管,U形管底部设置下回油孔,U形管末端一侧直管上设置上回油孔。上述的空调机组均油控制系统,其下回油孔直径为I. (Γ2. 5mm、上回油孔直径为2.O 3. Omm0上述的空调机组均油控制系统,其压缩机排油管伸入到压缩机内部的一端设置排油孔,压缩机排油管的另一端连通压缩机排气管。上述的空调机组均油控制系统,其压缩机排气管连通油分离器,油分离器通过支管连通系统总油管。·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组均油控制系统在机组系统循环过程中,气液分离器中下回油孔的回油量小于回油毛细管回油量,回油毛细管回油量小于压缩机最大上油量,压缩机最大上油量小于气液分离器中下回油孔与上回油孔的回油量之和。本专利技术不采用外设系统均油单元和润滑油检测传感器即可实现系统内部不同模块间的均油控制,设计结构合理,系统循环顺畅,节约设备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得系统整体运行更加稳定可靠,有效解决了空调机组整体模块间均油平衡控制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空调机组均油控制系统结构示意 其中,I-室外机组模块,2-压缩机,21-压缩机排油管,22-排油孔,23-压缩机排气管,3-气液分离器,31-吸入管,32-U形管,33-下回油孔,34-上回油孔,4-油分离器,5-回油毛细管,61-支管,6-系统总油管。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机组均油控制系统,包括室外机组模块1,室外机组模块I包括压缩机2、气液分离器3、油分离器4 ;气液分离器3通过吸入管31连接压缩机2,吸入管31伸入到气液分离器3内部的部分为U形管32,U形管32底部设置下回油孔33,U形管32末端一侧直管上设置上回油孔34 ;下回油孔33直径为I. 0mm、上回油孔34直径为2. Omm ;压缩机排油管21伸入到压缩机内部的一端设置排油孔22,压缩机排油管21的另一端连通压缩机排气管23,压缩机排气管23连通油分离器4 ;油分离器4通过回油毛细管5连通气液分离器3,油分离器4通过支管61连通系统总油管6,其中,回油毛细管5长度为500_,直径为2. 5mm。实施例2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机组均油控制系统,包括室外机组模块1,室外机组模块I包括压缩机2、气液分离器3、油分离器4 ;气液分离器3通过吸入管31连接压缩机2,吸入管31伸入到气液分离器3内部的部分为U形管32,U形管32底部设置下回油孔33,U形管32末端一侧直管上设置上回油孔34 ;下回油孔33直径为2. 5mm、上回油孔34直径为3. Omm ;压缩机排油管21伸入到压缩机内部的一端设置排油孔22,压缩机排油管21的另一端连通压缩机排气管23,压缩机排气管23连通油分离器4 ;油分离器4通过回油毛细管5连通气液分离器3,油分离器4通过支管61连通系统总油管6,其中,回油毛细管5长度为900_,直径为I. Omm。实施例3 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机组均油控制系统,包括室外机组模块1,室外机组模块I包括压缩机2、气液分离器3、油分离器4 ;气液分离器3通过吸入管31连接压缩机2,吸入管31伸入到气液分离器3内部的部分为U形管32,U形管32底部设置下回油孔33,U形管32末端一侧直管上设置上回油孔34 ;下回油孔33直径为2mm、上回油孔34直径为2. 5mm ;压缩机排油管21伸入到压缩机内部的一端设置排油孔22,压缩机排油管21的另一端连通压缩机排气管23,压缩机排气管23连通油分离器4 ;油分离器4通过回油毛细管5连通气液分离器3,油分离器4通过支管61连通系统总油管6,其中,回油毛细管5长度为750_,直径为I. 8mm。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空调机组均油控制系统,包括室外机组模块;室外机组模块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通过吸入管连接压缩机,吸入管上设置上回油孔和下回油孔,所述压缩机排油管上设置排油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空调机组均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分离器通过回油毛细管连通气液分离器;回油毛细管长度为50(T3000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机组均油控制系统,包括室外机组模块;室外机组模块包括压缩机、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通过吸入管连接压缩机,吸入管上设置上回油孔和下回油孔,所述压缩机排油管上设置排油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明顺李虎丛辉王远鹏银松黄曙良侯磊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