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17892 阅读:3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30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在进气凸轮轴(2)的上端安装有VVT控制器(4),在气缸头(1)的外侧开有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在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上安装有机油控制阀(6),所述VVT控制器(4)的各叶片(8a)两侧形成密封的第一油腔(11)和第二油腔(12),所述第一油腔(11)通过第一油道系统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上的第一阀孔(5a)相通,第二油腔(12)通过第二油道系统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上的第二阀孔(5b)相通。其结构简单、布置紧凑、制造成本低,能有效提高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在整个转速和负荷工况范围内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尤其涉及ー种用于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
技术介绍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VVT,Variable Valve Timing)技术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新技木,同时该技术也逐渐地应用在摩托车发动机上。但是应用该技术的仅有极少数大排量摩托车发动机,如铃木的GSF400 V等。对于ー些以双顶置凸轮轴的结构形式为基础的中小排量摩托车发动机,该技术还未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原因是中小排量的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的尺寸较小,在使用该技术吋,如何在原机改动不大的情况下,合理地布置VVT控制器及其相应油道,便成为难点。因此,针对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需要合理地设计ー种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以扩大VVT控制器的应用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该机构可连续改变进气凸轮的相位角,其结构简单、布置紧凑、制造成本低,能有效提高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在整个转速和负荷エ况范围内的动カ性、经济性和排放特性。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包括气缸头、支承在气缸头内的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关键在于在所述进气凸轮轴的上端安装有VVT控制器,在气缸头的外侧开有机油控制阀固定座,在机油控制阀固定座上安装有机油控制阀,所述VVT控制器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并与壳体等宽的叶轮,壳体、设置在壳体上侧的法兰盘和设置在壳体下侧的链轮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在所述壳体的内环面上均布有突块,在所述叶轮的圆柱形轮毂上均布有叶片,所述叶片和突块交叉设置,叶片顶面与壳体的内环面滑合,突块的顶面与叶轮的轮毂圆柱面滑合,从而在各叶片的两侧形成密封的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所述第一油腔通过第一油道系统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上的第一阀孔相通,第二油腔通过第二油道系统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上的第二阀孔相通。本专利技术在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的进气凸轮轴一端安装VVT控制器,叶轮和进气凸轮轴同步运动,壳体、法兰盘和链轮同步运动,VVT控制器通过控制叶片两侧的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油压差,能使叶轮带动进气凸轮轴相对于壳体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从而调整进气凸轮的相位角,其转动的方向由机油控制阀控制。需要提前进气相位角时,调整机油控制阀的工作位置,使机油由第一油道系统进 入第一油腔,第二油腔的机油通过第二油道系统回油卸压,第一油腔油压高于第二油腔,压力油推动叶轮顺时针转动,叶轮带动进气凸轮轴相对于壳体顺时针转动,实现进气凸轮提前转动,转动的角度由机油控制阀进行调节;当需要滞后进气相位角时,调整机油控制阀的工作位置,使机油由第二油道系统进入第二油腔,第一油腔的机油通过第一油道系统回油卸压,第二油腔的油压高于第一油腔,压カ油推动叶轮逆时针转动,叶轮带动进气凸轮轴相对于壳体逆时针转动,实现进气凸轮滞后转动。如上所述,通过叶轮相对壳体的提前或滞后转动,从而实现连续改变配气正时相位角的功能,当需要进气相位角不变时,调整机油控制阀的工作位置,使第一油道系统和第二油道系统都处于截止状态,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油压平衡,叶轮和壳体同步转动,配气相位角維持不变。因而,本专利技术能提高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在整个运行エ况的动カ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且结构简单、布置紧凑,对原机的改动小,适合在以双顶置凸轮轴的结构形式为基础的摩托车发动机上广泛应用。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在其中一个所述叶片上设置有轴向通孔,在所述链轮上设置有与轴向通孔对应的连接孔,在轴向通孔内装有锁销,在锁销的中后部设有压簧安装孔,该压簧安装孔内装有压簧,压簧的另一端与法兰盘相抵,所述锁销在压簧的作用下能够插入连接孔内,所述锁销靠近链轮的一端为小直径的锁止段,该锁止段与轴向通孔之间形成环形油腔,该环形油腔通过设置在链轮上的油槽与所述锁销邻近的第一油腔贯通。摩托车双 顶置凸轮轴发动机停止工作时,压簧推动锁销插入连接孔内,限制叶轮与壳体的相对转动,防止发动机启动时叶轮与壳体凸块撞击而产生噪声。当需要改变进气相位角时,通过机油控制阀的控制,増大第一油腔的油压,使第一油腔的油经过链轮中的油槽流入环形油腔,迫使锁销退出连接孔,锁销与连接孔分离。所述叶轮中心设有防转卡槽,叶轮通过防转卡槽和内六角螺栓固定在进气凸轮轴上,连接方便,井能确保连接的牢固性。所述第一油道系统由依次相通的第一油孔、第一环形油道、第一油槽、第一油道、第一环形油槽和第一通孔构成,所述第一油孔开在叶轮上,每个第一油腔对应设置有ー个第一油孔,所述第一环形油道由内六角螺栓的杆部和叶轮上供内六角螺栓通过的圆孔构成,所述第一油槽开在叶轮与进气凸轮轴贴合的端面上,所述第一油道开在进气凸轮轴上、第一环形油槽开在进气凸轮轴与气缸头相配合的轴颈表面上、所述第一通孔为开在气缸头上径向孔,该第一通孔通过高压油管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的第一阀孔相连。这样,第一油腔的油液就可通过叶轮上的第一油孔进入第一环形油道,再由叶轮上的第一油槽进入进气凸轮轴的第一油道,再经进气凸轮轴的第一环形油槽,最終通过气缸头第一通孔和高压油管流过机油控制阀,也可反之。上述第一油道由开在进气凸轮轴上的轴向孔和开在进气凸轮轴上的径向孔构成,整体呈L形,便于加工第一油道。所述第二油道系统由依次相通的第二油槽、第二环槽、第二前环形油槽、第二油道、第二后环形油槽和第二通孔构成,所述第二油槽为设置在链轮上的径向孔、第二环槽(28)开在链轮(10)与进气凸轮轴(2)相配合的孔壁上、第二前环形油槽开在进气凸轮轴与链轮相配合的轴颈上、第二油道为设置在进气凸轮轴上的轴向孔、第二后环形油槽开在进气凸轮轴与气缸头相配合的轴颈上、第二通孔为开在气缸头上径向孔,该第二通孔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的第二阀孔相连。这样,第二油腔的油液就可通过链轮上的第二油槽进入第ニ环槽,再由第二环槽进入进气凸轮轴的第二前环形油槽和第二油道,最终通过第二后环形油槽并经气缸头上的第二通孔流过机油控制阀,也可反之。为方便连接,所述壳体上供螺栓通过的圆孔设置在突块上。为转动平稳,所述叶片和突块数量相同,为4-6个;进一歩,在所述叶片和突块的顶面上设有密封槽,密封槽中装有密封件,以更好地密封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为了使VVT控制器、法兰盘和链轮可整体从进气凸轮轴上卸下,所述法兰盘上设有与内六角螺栓对应的法兰盘螺纹通孔,并通过法兰盘螺栓封堵,所述法兰盘螺纹通孔的直径大于内六角螺栓的端头直径。所述机油控制阀固定座上还设置有与进油管相连的进油孔、与泄油管相连的泄油 孔、用于固定安装机油控制阀的主阀孔和阀螺纹孔,所述泄油孔与主阀孔同轴设置,阀螺纹孔与主阀孔的轴线平行,第一阀孔、第二阀孔和进油孔的轴线垂直于主阀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布置紧凑,能够方便地应用在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上,对原机的改动很小,制造成本低。而且,与传统的摩托车发动机的固定配气正时相位角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续可变配气正时相位角机构,可以在发动机的整个エ况范围内,使配气正时相位角处于理想位置,从而有效提高摩托车发动机在各エ况时的动カ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特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油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二油道的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包括气缸头(I)、支承在气缸头(I)内的进气凸轮轴(2)和排气凸轮轴(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气凸轮轴(2)的上端安装有VVT控制器(4),在气缸头(I)的外侧开有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在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上安装有机油控制阀(6),所述VVT控制器⑷包括壳体(7)、安装在壳体(7)内并与壳体(7)等宽的叶轮(8),壳体(7)、设置在壳体(7)上侧的法兰盘(9)和设置在壳体(7)下侧的链轮(10)通过螺栓(36)紧固在一起,在所述壳体(7)的内环面上均布有突块(7a),在所述叶轮⑶的圆柱形轮毂上均布有叶片(8a),所述叶片(8a)和突块(7a)交叉设置,叶片(8a)顶面与壳体(7)的内环面滑合,突块(7a)的顶面与叶轮⑶的轮毂圆柱面滑合,从而在各叶片(8a)的两侧形成密封的第一油腔(11)和第二油腔(12),所述第一油腔(11)通过第一油道系统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上的第一阀孔(5a)相通,第二油腔(12)通过第二油道系统与机油控制阀固定座(5)上的第二阀孔(5b)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其中ー个所述叶片(8a)上设置有轴向通孔(13),在所述链轮(10)上设置有与轴向通孔(13)对应的连接孔(14),在轴向通孔(13)内装有锁销(15),在锁销(15)的中后部设有压簧安装孔(15a),该压簧安装孔(15a)内装有压簧(16),压簧(16)的另一端与法兰盘(9)相抵,所述锁销(15)靠近链轮(10)的一端为小直径的锁止段(15b),该锁止段(15b)与轴向通孔(13)之间形成环形油腔(17),该环形油腔(17)通过设置在链轮(10)上的油槽(18)与所述锁销(15)邻近的第一油腔(11)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8)中心设有防转卡槽(25),叶轮(8)通过防转卡槽(25)和内六角螺栓(26)固定在进气凸轮轴(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双顶置凸轮轴发动机进气相位连续可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道系统由依次相通的第一油孔(19)、第一环形油道(20)、第一油槽(21)、第一油道(22)、第一环形油槽(23)和第一通孔(24)构成,所述第一油孔(19)开在叶轮(8)上,每个第一油腔(11)对应设置有ー个第一油孔(19),所述第一环形油道(20)由内六角螺栓(26)的杆部和叶轮(8)上供内六角螺栓(26)通过的圆孔构成,所述第一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王海洋谢博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