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电池的冷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1706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9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电池的冷却构造,能够抑制由送气引起的压力损失,且能够确保空间宽敞。进气管道(15)具备至少一部分配置在地板下的第一管道部件(20)以及配置在地板下以外的位置的上游侧第二管道部件(21)和下游侧第二管道部件(22)。第一管道部件(20)和下游侧第二管道部件(22)的连接部(45)配置在地板下以外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カ汽车等车辆中的电池的冷却构造。
技术介绍
在电动汽车、混合动カ汽车中,例如在行李空间的地板下搭载有作为电动机的驱动能量源的电池。电池是在进行充放电时发热的发热部件,因此需要进行冷却以维持电池性能,研究出利用从车厢内等引入的冷却风进行冷却的方案(例如,參考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车辆用电源单元的冷却构造为,利用冷却风扇将车厢内的空气从设于后部座椅附近的进气ロ引入,以该空气作为冷却风供给到包含电池的电源单元进行冷却。利用行李空间下方的收纳备用轮胎的轮胎盘,对收纳在具备盖部件的防水壳体内的电源单元在经ー对悬吊支架悬吊支承于后侧支架的状态下进行收纳,并在电源单元的上 方收纳备用轮胎。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10-120397号公报另外,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车辆用电源单元的冷却构造中,由于备用轮胎收纳在电源单元的上方,因此能够在备用轮胎的周围比较自由地确保送气管道的设置空间。然而,如果在电源単元的上方不收纳备用轮胎,而将行李室、舱室的地板面高度限制得较低以确保行李室、舱室的空间较宽敞的话,则难以采用上述结构,存在着改善的余地。即,对于专利文献I记载的车辆用电源单元的冷却构造,由于送气管道干涉而无法将行李室、舱室的地板面高度限制得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电源单元的冷却构造,能够将行李室、舱室的地板面高度限制得较低,确保行李室、舱室的空间较宽敞。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涉及的专利技术为一种车辆用电池的冷却构造,其具备电池(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电池12),所述电池配置在行李室(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行李室11)或舱室的地板下;以及进气管道(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气管道15),所述进气管道具有进气ロ(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气ロ 14)并将所述车厢内的空气作为冷却风供给至所述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具备第一管道部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管道部件20),所述第一管道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地板下;以及第ニ管道部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上游侧第二管道部件21、下游侧第二管道部件22),所述第二管道部件配置在所述地板下以外的位置,所述第一管道部件与所述第二管道部件的连接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连接部45)配置在所述地板下以外的位置。在第一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第二方面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部件的配置在所述地板下的部分的与该部分流路正交的剖面形成为水平方向的长度(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水平方向的长度L)比竖直方向的高度(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竖直方向的高度 长的扁平形状。在第一或者第二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第三方面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第ニ管道部件配置在隔出所述行李室或舱室的侧壁面(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侧壁面23)内,第一管道部件具有向竖直方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弯曲部24),所述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侧壁面内。在第三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第四方面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配置在所述弯曲部的上方。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第五方面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部件的一部分以沿着车轮室(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车轮室31)的方式形成。在第三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第六方面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管道部件设有异物收纳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异物收纳部30),该异物收纳部收纳从所述进气ロ落下的异物。 在第六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第七方面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异物收纳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管道进行装卸。在第六或第七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第八方面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异物收纳部和所述连接部在车宽方向上错开,所述异物收纳部配置在在车宽方向上比所述连接部靠内侧的位置。在第六或第七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第九方面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异物收纳部和所述连接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错开。在第六或第七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第十方面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部件由具有所述进气ロ的上游侧第二管道部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上游侧第ニ管道部件21)和具有所述异物收纳部并与所述第一管道部件连接的下游侧第二管道部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下游侧第二管道部件22)构成,所述下游侧第二管道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管道部件和所述上游侧第二管道部件进行装卸。在第十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第十一方面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游侧第二管道部件设有分支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分支部22c),所述分支部分支为与所述异物收纳部相连的通道(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与异物收纳部相连的通道22a)和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流路(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与连接部相连的流路22b),所述下游侧第二管道部件的所述分支部的下游侧的流路剖面面积与所述上游侧第二管道部件的最小流路剖面面积大致相等。在第^^一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第十二方面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从竖直方向观察,所述下游侧第二管道部件的所述分支部的下游侧的流路剖面与所述下游侧第二管道部件的所述分支部的上游侧的流路剖面错开,并且,从竖直方向观察,所述异物收纳部与所述下游侧第二管道部件的所述分支部的上游的流路剖面重叠。在第六或第七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第十三方面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异物收纳部构成为下部剖面比上部剖面小。在第十三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第十四方面涉及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所述异物收纳部构成为,其壁面的沿车辆的前后方向的宽度(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上部宽度W1、下部宽度W2)在下部比在上部短。根据第一方面的专利技术,能够降低配置有电池的行李室或舱室的地板面高度,能够确保行李室或舱室的空间宽敞。根据第二方面的专利技术,能够进一歩降低地板面高度,确保行李室或舱室的空间宽敞。根据第三方面的专利技术,通过将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侧壁面内,能够降低行李室或舱室的地板面,确保宽敞的空间。根据第四方面的专利技术,能够确保行李室或舱室的车宽方向的空间。根据第五方面的专利技术,能够将第二管道部件紧凑地收纳在侧壁面内,抑制隔出行李室或舱室的侧壁面向车厢侧凸出。根据第六方面的专利技术,即使万一硬币、戒指等导电体的异物从进气ロ落下,也能够收纳在异物收纳部,防止电池发生短路。根据第七方面的专利技术,能够容易地取出收纳在异物收纳部的异物。根据第八方面的专利技术,能够增大从配置在地板下的第一管道部件向竖直方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部的曲率半径,从而能够降低进气管道的通气阻カ而有效地冷却电池。根据第九方面的专利技术,不必使行李室或舱室的车宽方向长度变窄就能够设置异物收纳部。根据第十方面的专利技术,能够根据需要卸下具有异物收纳部的下游侧第二管道部件,回收收纳在异物收纳部中的异物。此外,通过将第二管道部件分为上游侧和下游侧,提高了组装性。根据第十一方面的专利技术,降低了进气管道的通气阻力,并且抑制了噪音,能够得到舒适的车厢内环境。根据第十二方面的专利技术,能够可靠地将从进气ロ落下的异物收纳于异物收纳部,防止电池发生短路。根据第十三方面的专利技术,能够抑制落下到异物收纳部内的异物的弹回,可靠地将异物收纳于异物收纳部内。根据第十四方面的专利技术,由于在车辆的加速时或减速时异物与前后的壁面接触的可能性高,因此通过将壁面的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形成为在下部比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2.28 JP 2011-0430821.一种车辆用电池的冷却构造,该车辆用电池的冷却构造具备 电池,所述电池配置在行李室或舱室的地板下;以及 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具有进气口并将车厢内的空气作为冷却风供给至所述电池, 所述车辆用电池的冷却构造的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管道具备 第一管道部件,所述第一管道部件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地板下;以及 第二管道部件,所述第二管道部件配置在所述地板下以外的位置, 所述第一管道部件与所述第二管道部件的连接部配置在所述地板下以外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车辆用电池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道部件的配置在所述地板下的部分的与该部分流路正交的剖面形成为水平方向的长度比竖直方向的高度长的扁平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车辆用电池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道部件配置在隔出所述行李室或舱室的侧壁面内, 所述第一管道部件具有向竖直方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侧壁面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电池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配置在所述弯曲部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车辆用电池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管道部件以一部分沿着车轮室的方式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电池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管道部件设有异物收纳部,所述异物收纳部收纳从所述进气口落下的异物。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电池的冷却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异物收纳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管道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西亨西堀毅雄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