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正碰溃缩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09602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25 0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客车正碰溃缩机构,它包括防撞梁、吸能盒、吸能盒导向板、连接座和车架纵梁;在防撞梁内侧、两对称点上分别连接在一吸能盒的外端,两吸能盒的内端分别通过连接座固接在两根车架纵梁的外端;所述的吸能盒导向板跨接在防撞梁与连接座之间,且位于吸能盒的上方。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防撞梁与连接座之间设置了吸能盒和吸能盒导向板,该结构设计在发生客车正碰时实现溃缩机构渐进式变形吸收碰撞能量,减少驾驶区域的侵入量,使车身骨架结构受力更加合理,减少司机与导游的损伤风险,提高该车型的被动安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客车部件,特别是涉及ー种客车正碰溃缩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对乘用车的被动安全研究的比较多,主要包括前碰、侧碰、偏置碰撞、追尾碰撞及行人碰撞保护,并且制定了各种法规,但对客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客车抗侧翻能力和顶部强度方面,而对客车的正面碰撞研究相对较少。客车在发生正面碰撞时不像乘用车可以通过保险杠及发动机舱的变形吸收碰撞能量,減少乘员受到伤害,客车主要依靠前围变形吸收碰撞能量,由于前围离司机椅及导游椅很近发生正面碰撞时容易造成对驾驶 区域严重的挤压变形,侵占驾驶空间,对驾驶员及导游生命安全构成重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安全性高的客车正碰溃缩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是ー种客车正碰溃缩机构,它包括防撞梁、吸能盒、吸能盒导向板、连接座、车架纵梁和防撞支撑梁;在防撞梁的两个端部内侧设置有一防撞支撑梁,同时在其内侧的左右对称点上分別连接ー吸能盒导向板,该吸能盒导向板的另一端固接在连接座上;所述的连接座分别固接在两根车架纵梁上,在吸能盒导向板的下方设置有一吸能盒,该吸能盒的一端固接在吸能盒导向板与防撞梁的连接部,其另一端固接在连接座上。本技术还包括一纵梁加强盒,该纵梁加强盒安装在车架纵梁的前方且位于防撞梁的上方。所述的吸能盒导向板呈“倒7型”构件,其尾端与防撞梁相固接,顶端与连接座相固接。所述的吸能盒为矩形或方形的中空构件,其外壁至少设有2条以上横向相互平行的诱导槽,该吸能盒的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_15° 27.5°。所述的纵梁加强盒为一矩形的中空构件,其外侧至少设有一条以上的环状凹槽,在环状凹槽上开设有4个与纵梁加强盒四个端点相对的诱导孔。所述的吸能盒导向板与防撞梁通过第一连接支座相互固接,吸能盒导向板的另ー端通过第二连接支座固接在吸能盒连接板上。所述的第一连接支座左、右端沿防撞梁方向设有折边,所述的折边与防撞梁相互固接。所述的连接座为ー斜面开ロ的中空三菱柱构件,其一直角面与吸能盒、第二支座相互固接,其另一直角面通过第三连接支座与车架纵梁相互固接,所述的中空棱柱内部设有若干的加强筋,在其各个的连接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的减重孔。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主要由防撞梁、吸能盒、吸能盒导向板、连接座、车架纵梁和防撞支撑梁组成,在防撞梁与连接座之间设置了吸能盒和吸能盒导向板,同时在防撞梁的上方设有纵梁加强盒,通过这种合理的结构布局及材料厚度的优化在发生客车正碰时实现溃缩机构渐进式变形吸收碰撞能量,減少驾驶区域的侵入量,使车身骨架结构受カ更加合理,減少司机与导游的损伤风险,提高该车型的被动安全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正轴测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轴测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图6是本技术吸能盒倾斜角范围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5所示,本技术是ー种客车正碰溃缩机构,它包括防撞梁I、吸能盒2、吸能盒导向板3、连接座6、车架纵梁7、纵梁加强盒8及防撞支撑梁9。所述的吸能盒2为矩形或方形的中空构件,其外壁至少设有2条以上横向相互平行的诱导槽21。所述的吸能盒导向板3呈“倒7型”构件,其尾端通过第一连接支座31与防撞梁I相固接,顶端通过第二连接支座32与连接座6相固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支座31左、右端沿防撞梁方向设有折边311,该折边311与防撞梁I相互焊接。所述的纵梁加强盒8为ー矩形的中空构件,其外侧至少设有一条以上的环状凹槽81,在环状凹槽上开设有4个与纵梁加强盒四个端点相対的诱导孔82。所述的连接座6为一端斜面开ロ的中空三菱柱构件,其一直角面61与吸能盒2、第ニ支座32相互固接,其另一直角面62通过第三连接支座33与车架纵梁7相互固接,所述的中空棱柱内部设有若干的加强筋63,在其各个的连接端面上开设有若干的减重孔64,采用上述设计,可在满足连接座6整体刚性的前提下,使构件尽量轻量化。具体的装配关系如下防撞梁I的两个端部内侧通过螺栓将防撞支撑梁9与两侧车门立柱(图未示)相互螺接,同时在其内侧左、右对称点上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支座31与吸能盒导向板3的尾端相互固接,其吸能盒导向板3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支座32固接在连接座6的一直角面61上;两吸能盒2设置在吸能盒导向板3的下部,其一端固接在吸能盒导向板3上,且位于吸能盒导向板3与第一连接支座3 I的连接面上,其另一端固接在连接座6的一直角面6 I上,同时该吸能盒2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5° 27.5° (參看图6,根据防撞梁安装的高度进行设置);连接座6通过第三连接支座3 3与车架纵梁7相互螺接。所述的纵梁加强盒8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车架纵梁7的前方且位于防撞梁I的内侧上方。采用上述设计,当客车前部发生碰撞时,如果碰撞物体高度较低,如小轿车等,往往防撞梁首先发生碰撞接触,继而将其向后的冲击カ通过第一连接支座传递至吸能盒导向板,由于吸能盒导向板为“倒7型”构件,可确保冲击カ大部分沿吸能盒溃缩方向进行传递,同时由于防撞梁内端连接有防撞支撑梁,该防撞支撑梁与两侧的车门立柱相互螺接,与车门立柱形成一封闭カ环,这样使得在碰撞过程中,防撞梁、第一连接支座、吸能盒导向板及吸能盒产生了破坏变形,吸收了大部分的碰撞能量,而车门立柱及车架纵梁变形量都较小,提高了客车的行车安全性能。当客车碰撞的物体高度较高时,如客车与客车之间发生追尾,除了上文所述防撞梁及其它部件的缓冲、吸能作用,其在防撞梁上部内侧设置的纵梁加强盒也可产生缓冲、吸能作用,这样可大大降低对车架纵梁所造成的冲击,減少其变形,可大大提高了客车的行车安全性能。同时上述正碰溃缩机构大部分采用螺接方式进行装配,方便便于当客车对该机构进行维修或更换。本技术的重点就在于在防撞梁与连接座之间设置了吸能盒和吸能盒导向板、同时在防撞梁的上部内侧,可增设一与纵梁支架相互固接的纵梁加强盒。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即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客车正碰溃缩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防撞梁、吸能盒、吸能盒导向板、连接座、车架纵梁和防撞支撑梁;在防撞梁的两个端部内侧设置有一防撞支撑梁,同时在其内侧的左右对称点上分别连接一吸能盒导向板,该吸能盒导向板的另一端固接在连接座上;所述的连接座分别固接在两根车架纵梁上,在吸能盒导向板的下方设置有一吸能盒,该吸能盒的一端固接在吸能盒导向板与防撞梁的连接部,其另一端固接在连接座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客车正碰溃缩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纵梁加强盒,该纵梁加强盒安装在车架纵梁的前方且位于防撞梁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客车正碰溃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盒导向板呈“倒7型”构件,其尾端与防撞梁相固接,顶端与连接座相固接。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客车正碰溃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能盒为中空构件,其外壁至少设有2条以上横向相互平行的诱导槽,该吸能盒的中心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5° 27. 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友名苏亮吴长风冉清华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