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中的一种汽车纵梁组件,尤其是汽车前纵梁。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和市场发展迅速,目前汽车工业产销量上升为世界第一位。随着国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提高,汽车安全逐渐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怎样运用低成本来实现汽车安全成为各大汽车厂家难题。通过专家的分析看,汽车的整体安全系数最主要还是由结构(带有逐级吸能及抗变形能力的结构)来决定的。当发生车祸的一瞬间带有逐级吸能及抗变形能力结构的整车,车体前部能竟可能多的吸收碰撞能量,避免驾驶室变形,保护驾乘人员避免车祸危机生命。一般来说前纵梁作为正面碰撞时的主要吸能结构件,其吸能效果直接影响驾驶室和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因此设计一个合理的前纵梁结构对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起到决定性作用。现有的前纵梁吸能效果不是特别好,容易造成碰撞后驾驶室变形危及驾乘人员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汽车前纵梁,在碰撞后合理吸收碰撞应力,达到保护驾驶舱及驾乘人员的目的,改造成本较低。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汽车前纵梁,其不同之处在于其主体后部设置有多个平行间隔分布的吸能槽,所述每个吸能槽沿主体宽度方向延伸。按以上方案,所述吸能槽的数量至少为3个。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特点如下I)、该汽车前纵梁,在碰撞后实现逐级变形传递应力,提高了吸能效果,达到保护驾驶舱及驾乘人员的目的。2)、该汽车前纵梁,改造成本较低。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汽车前纵梁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本技术汽车前纵梁,其主体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先斌,王义斌,杨俊成,贺东方,杨黄锐,胡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