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电极修饰层的非晶硅薄膜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95221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7 0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设电极修饰层的非晶硅薄膜电池,所述薄膜电池包含透明衬底、前透明导电层、第一电极修饰层、第一窗口层、第二窗口层、本征非晶硅、n型非晶硅、第二电极修饰层、背电极铝膜;同时提供了该薄膜电池的制作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通明衬底层清洗、LPCVD沉积TCO层、PECVD连续真空镀膜(第一电极修饰层、第一窗口层和第二窗口层、本征非晶硅、n型非晶硅)、清洗、溅射电极修饰层和背电极铝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非晶硅薄膜的pin结构,增设了阳极修饰层a-Ge:H和阴极修饰层ZAO,同时采用双层窗口层,提高了太阳光光谱在短波和长波区的吸收,降低了吸收损耗和串联电阻,提高了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连续成膜的方法,工艺简单,可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薄膜电池,特别涉及一种增设电极修饰层的非晶硅薄膜电池
技术介绍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由于可大面积、制作成本低并且与当前的技术兼容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在非晶硅电池的研究中,成本和性能是当前研究的主题,为进一步提高效率,人们构建叠层非晶硅电池,采用两个到多个pin单结电池串联或并联的结构来提高效率。这样无疑是增加了制作成本,降低了产能。一般的单结pin非晶硅电池是在透明导电膜TCO的玻璃上连续沉积P+-a_Si:H、i-a-Si:H、n+-a-Si:H构成的,其中本征的非晶娃薄膜i_a-Si :H是主要的光吸收层产生大量的光生载流子,而n+和P+掺杂层基本不产生光生载流子。这种单结薄膜电池工艺简单,但非晶硅材料本身的光致劣化以及不够完全的光谱匹配性,导致效率和稳定性不佳,限制了非晶硅薄膜电池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效率、增强稳定性的方法一般是采用宽带隙的低吸收的材料作为窗口层,以及采用高光谱匹配的材料。有碳掺杂的p+a-SiC:H层具有较宽的带隙,可以用作窗口层。宽带隙的P+a_SiC:H层减少了光吸收损耗,增强了光在本征层的吸收,提高了短路电流。但是宽带隙的p+a-SiC:H层却增加了 p+a-SiC:H层/TCO层的阳极界面势垒,使填充因子降低。铝由于导电性好、成本低常用在太阳能电池中做阴极材料。但在pin结构中也同样存在阴极Al与n+a-Si:H层之间光生载流子导出的问题,导致串联电阻大,填充因子低。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实现提高效率的基础上,简化工艺、提高产能;如何能在单结Pin结构中,利用宽带隙的p+a-SiC:H层增加太阳光的利用率,又能添加一个具有合适带隙宽度及功函数匹配的材料作为阳极界面修饰层,降低串联电阻且增强阳极光生载流子的收集;以及如何能够降低阴极界面的势垒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导出,又能补偿非晶硅光谱匹配的不足,增强短波和长波光谱匹配;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单结pin结构中,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存在的光谱利用率不高、串联电阻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增设电极修饰层的非晶硅薄膜电池。本技术是由透明衬底、前透明导电层(TCO)、第一电极修饰层(a-Ge:H)、第一窗口层(p+-li c-Si:H)、第二窗口层(p+-a_SiC:H)、本征非晶娃(i-a-Si :H)、n 型非晶娃(n-a-Si:H)、第二电极修饰层(ZAO)、背电极铝膜(Al)从下往上构成的增设电极修饰层的非晶硅薄膜电池。所述的透明衬底采用高透光率的玻璃或柔性衬底。所述的前透明导电层采用掺硼的氧化锌ZnO:B,并形成绒面结构,光从它穿过被电、池吸收,又充当电池的电极,要求透过率高、导电性好,采用低压化学汽相沉积(LPCVD)的方法制备。其厚度为1000 2000nm。所述的第一电极修饰层采用非晶锗a_Ge:H,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制备,采用GeH4处理前透明导电层TCO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修饰阳极界面,降低阳极界面势垒,其厚度为2 10nm。所述的第一窗口层采用p型微晶硅P+-U c-Si :H,用作窗口第一层,增加光谱匹配性及稳定性,其厚度为2 20nm。所述的第二窗口层采用p型非晶碳化硅p+-a-SiC:H,用作窗口第二层,利用宽带隙降低光吸收损耗,提高短路电流,其厚度为10 30nm。所述的本征非晶硅为吸收层采用的是非晶硅i-a_Si:H,用作光吸收层,其厚度为200 400nm。所述的pin结构中的n型非晶娃采用非晶娃n+-a_Si :H,其厚度10 30nm。所述的第二电极修饰层采用的是掺铝的氧化锌薄膜ZA0,采用溅射方法形成阴极界面修饰层,用于提高光利用率,及降低阴极界面势垒,同时保护电池,其厚度为0. 2 30nmo所述的背电极铝膜采用铝膜,采用连续溅射的方法,提高产能,其膜厚为50 200nmo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是由透明衬底I、前透明导电层(TC0)2、第一电极修饰层(a_Ge:H)3、第一窗口层(p+-ii c_Si :H) 4、第二窗口层(p+-a_SiC:H) 5、本征非晶娃(i-a-Si:H)6、n型非晶硅(n_a_Si :H) 7、第二电极修饰层(ZAO) 8、背电极铝膜(Al) 9从下往上构成的增设电极修饰层的非晶硅薄膜电池。所述的透明衬底I采用高透光率的玻璃或柔性衬底。所述的前透明导电层2采用掺硼的氧化锌ZnO:B,并形成绒面结构,光从它穿过被电池吸收,又充当电池的电极,要求透过率高、导电性好,采用低压化学汽相沉积(LPCVD)的方法制备。其厚度为1000 2000nm。所述的第一电极修饰层3采用非晶锗a-Ge:H,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制备,采用GeH4处理前透明导电层TCO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修饰阳极界面,降低阳极界面势垒,其厚度为2 10nm。所述的第一窗口层4米用p型微晶娃P+-U c_Si:H,用作窗口第一层,增加光谱匹配性及稳定性,其厚度为2 20nm。所述的第二窗口层5米用p型非晶碳化娃p+-a_SiC:H,用作窗口第二层,利用宽带隙降低光吸收损耗,提高短路电流,其厚度为10 30nm。 所述的本征非晶硅6为吸收层采用的是非晶硅i-a_Si:H,用作光吸收层,其厚度为 200 400nm。所述的pin结构中的n型非晶娃7采用非晶娃n+-a_Si :H,其厚度10 30nm。所述的第二电极修饰层8采用的是掺铝的氧化锌薄膜ZA0,采用溅射方法形成阴极界面修饰层,用于提高光利用率,及降低阴极界面势垒,同时保护电池,其厚度为0. 2 30nmo所述的背电极铝膜9采用铝膜,采用连续溅射的方法,提高产能,其膜厚为50 200nm。本技术之包括以下步骤I、透明衬底清洗刷洗,使用0. 3%表面活性剂;水洗,处理过程是,前给水10s、排水30s、给水90s,共两回,超声清洗,超声波的频率为35KHz,旋转干燥;2、低压化学汽相沉积(LPCVD)前透明导电层(TCO):前透明导电层采用掺硼的氧化锌ZnO: B,二乙基锌(C2H5)2Zn流量为10 15sccm和水蒸汽浓度流量为12 20sccm,掺杂的B2H6浓度为0. I 3%,反应压力为10 80Pa,温度为100 400°C。3、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连续真空镀膜电极修饰层a_Ge:H,采用锗烷GeH4浓度100%,压力150 180Pa,功率100 500W,温度100 260°C,等离子体处理2 20min ;第一窗口层P+- V- c-Si :H,米用硼烧B2H6、娃烧SiH4、氢气H2,高的氢稀释比H2/S;LH4=50 400,B2H6/SiH4 = 0. I 4,温度为 110 260°C,功率 100 260W ;第二窗口层p+-a-SiC:H,采用硅烷SiH4浓度为30 70%、氢气H2浓度为20 50%、硼烷B2H6浓度为20 80%、甲烷CH4浓度为10 70%,温度为100 260°C,功率100 260W ;本征非晶硅i-a_Si:H,采用硅烷SiH4浓度为70%、氢气H2浓度为50%,衬底温度180 260°C,射频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设电极修饰层的非晶硅薄膜电池,其特征在于是由透明衬底、前透明导电层TCO、第一电极修饰层a_Ge :H、第一窗口层ρ+_ μ c_Si : H、第二窗口层p+-a_SiC:H、本征非晶娃i-a-Si :Η、η型非晶娃n+-a_Si :Η、第二电极修饰层ZAO和背电极招膜Al从下往上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增设电极修饰层的非晶硅薄膜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衬底采用高透光率的玻璃或柔性衬底。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增设电极修饰层的非晶硅薄膜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前透明导电层采用掺硼的氧化锌,并形成绒面结构,其厚度为1000 2000nm。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增设电极修饰层的非晶硅薄膜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极修饰层采用非晶锗a-Ge:H,其厚度为2 10nm。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增设电极修饰层的非晶硅薄膜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窗口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娟薛俊达张伟秦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营口联创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