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的乳制品病原体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679904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6 0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捷的乳制品病原体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大肠菌群、乳酸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的对应引物组各一套;2)待测液态乳制品进行前处理,作为DNA模板;3)核酸的恒温扩增:包括设置扩增反应体系、设置阴性对照、设置阳性对照;对上述扩增反应体系、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分别进行以下操作:先于60~65℃反应30~60分钟;然后使酶失活;4)结果的判读:将步骤3)所得的扩增反应体系、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各自所得反应液在可见光下直接用肉眼观察,或者在紫外灯照射的状态下用肉眼观察;从而判定待测液态乳制品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还是阳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检测技术,尤其是涉及乳与乳制品中病原微生物的现场定性检测技术,具体为一种乳制品病原体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充足、营养和安全的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尽管科技进步显著降低了疾病对人类的危害,但食源性疾病仍是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威胁之一。近年来疯牛病、禽流感、李斯特杆菌、猪链球菌等重大食品危害事件的频频爆发,也促使全球对食品安全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在美国,由于食品病原问题每年导致7,600万人生病,32万人住院,5,000人由于食品卫生而死亡,并为此每年支出65亿美元。而国内,我国发生的几起重大食物中毒事件都与微生物致病污染有关。如河南郑州市某高校发生鸡肠球菌污染食品引起367人集体食物中毒;山东省夏津县一起鼠伤寒沙门菌污染食物引起153人食物中毒事件;2005年四川的猪链球菌事件更是造成38人死亡,近200人中毒。诸多案例表明食源性病原菌常造成群发性的伤害,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财产造成相当的危害。2008年的‘奶粉事件’,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超标,更是将食品安全检测推向了高潮,由此引发了食品检测的革命风暴。中国食品业在经历了 2008年的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旭涛邵晖余文菁程小璇宓娅娜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锐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