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踏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67171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8-10 2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自行车用的折叠踏板结构,其将踩踏座往曲柄方向推移,使该卡接槽脱离凸肋,同时,该带动件会推抵推抵块而压缩弹性件,使该限位块及内凸块分别自作动槽及滑沟内脱离,该转动块及带动件系分别相对作动槽及滑沟转动,而使该踩踏座相对踏板主体呈转折状,再由该弹性件弹力推抵带动件位移,使该转动块一侧的组接槽与凸肋相互卡接,完成折迭踏板的收纳,而达成组件简化及操作便利的结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踏板结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具有轻巧好停车,以及骑乘时低噪音、无废气排放的环保性,且骑乘自行车兜风不仅能锻炼体魄,还能怡情养性,所以现今已广受我国人青睐,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不论是用于运动休闲或是作为日常生活的代步,到处皆可见到其身影。而为了让自行车使用者能便于携带及收纳,目前市面上随处可见许多种类不同之折叠自行车,其主要系于该自行车本体上设有多处之活动关结处,以利将自行车本体弯折叠置,以缩小自行车之纵向体积,由于折叠后具有不占空间的特性,故容易收藏或置于后车箱中携带外出,因此,折叠自行车也越来越能受到消费者所青睐。而自行车之脚踏板系水平轴设于曲柄上,以供使用者脚部可踩踏施力,带动曲柄转动;但,由于脚踏板系被设置于自行车之最外侧,且采分别自左右两侧向车架外延伸之设计;由此可见,两侧脚踏板在自行车的整体宽度上占有一相当大的比例。可想而知,外凸的两侧脚踏板不论在自行车被包装、仓储、运送、携带或收藏时,均造成制造业者及消费者的困扰,且此脚踏板突出部分在置放时,亦容易因人员不注意而被绊倒,甚至导致身体损伤;而目前常见的折叠式脚踏板结构,其构造复杂且组件繁多,让使用者操作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折叠踏板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折叠踏板结构,其包括一踏板主体、一踩踏座、二定位块及二弹性件,其特征在于该踏板主体,其设有一贯穿该踏板主体两端之贯穿孔,该贯穿孔组接一连动组,且该连动组一端组接于曲柄一侧,该踏板主体于贯穿孔两侧外缘分别设有一作动槽,各作动槽与贯穿孔两者间设有一滑沟,各滑沟于相对作动槽槽口之另一端面设有一凸肋;该踩踏座,其套设于该踏板主体,该踩踏座一侧端部设有一供踩踏座相对踏板主体滑动之活动凹槽,该活动凹槽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一滑动于各作动槽之带动件,各带动件设有一滑动于滑沟之转动块,各转动块对应凸肋设有一卡接槽及二组接槽,且该卡接槽介于二组接槽之间,于踏板使用时该卡接槽与凸肋相互卡嵌固定,该活动凹槽槽口两侧分别设有一滑动于作动槽之限位块,各限位块端部设有一滑动于滑沟之内凸块;该二定位块,其分别卡固于各作动槽,各定位块端部设有一卡嵌固定于滑沟之抵接块; 该二弹性件,其分别组设于各作动槽,各弹性件一端弹抵于该定位块,另一端弹抵于一组设于作动槽之推抵块。这样,将踩踏座往曲柄方向推移,使该卡接槽脱离凸肋,同时,该带动件会推抵推抵块而压缩弹性件,使该限位块及内凸块分别自作动槽及滑沟内脱离,该转动块及带动件系分别相对作动槽及滑沟转动,而使该踩踏座相对踏板主体呈转折状,再由该弹性件弹力推抵带动件位移,使该转动块一侧之组接槽与凸肋相互卡接,完成折叠踏板的收纳,并达成组件简化及操作便利的功效。优选的,所述转动块均为圆盘状,而各所述带动件均为柱状,且所述带动件周侧相邻处为弧形。优选的,所述转动块截面积大于所述带动件截面积。优选的,所述踏板主体对应各所述作动槽设有一用于贯穿及固定各所述定位块及所述踩踏主体的插销。 优选的,所述定位块于相对推抵块的端面设有一组接弹性件端部的固接槽,该固接槽组接一限制推抵块过度位移的限位杆,且该限位杆穿设于弹性件内。优选的,所述推抵块于相对定位块的端面设有一用于套接弹性件的伸凸部。优选的,所述踩踏座两侧分别内凹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组设一用于光学反射的反光件。优选的,各所述转动块内的二组接槽呈水平对应设置,且该卡接槽与各组接槽呈夹角设置。优选的,所述踏板主体于各作动槽槽底处设有一内缩部,且该内缩部及作动槽两者间设有一便于带动件位移至内缩部的斜面。本技术的折叠踏板结构,其通过将踩踏座往曲柄方向推移,使该卡接槽脱离凸肋,同时,该带动件会推抵推抵块而压缩弹性件,使该限位块及内凸块分别自作动槽及滑沟内脱离,该转动块及带动件系分别相对作动槽及滑沟转动,而使该踩踏座相对踏板主体呈转折状,再由该弹性件弹力推抵带动件位移,使该转动块一侧之组接槽与凸肋相互卡接,完成折叠踏板的收纳,并达成组件简化及操作便利的功效,相较于目前市场其他产品将更具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折叠踏板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折叠踏板结构的踏板主体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折叠踏板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折叠踏板结构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折叠踏板结构常态使用时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折叠踏板结构踩踏座朝向踏板主体位移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折叠踏板结构常态使用时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折叠踏板结构折叠时示意图。其中踏板主体1,贯穿孔11,作动槽12,滑沟13,凸肋14,内缩部15,斜面16,踩踏座2,活动凹槽21,带动件22,转动块23,卡接槽231,组接槽232,限位块24,内凸块25,容置槽26,定位块3,抵接块31,固接槽32,弹性件4,连动组5,推抵块6,伸凸部61,插销7,限位杆8,反光件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如图I至图8所示,本技术的折叠踏板结构包括一踏板主体I、一踩踏座2、二定位块3及二弹性件4,其中该踏板主体I设有一贯穿该踏板主体I两端的贯穿孔11,该贯穿孔11于内部组接一连动组5,且该连动组5的左边端部系组接于曲柄一侧,该踏板主体I并于贯穿孔11的左右两侧外缘分别设有一作动槽12,各作动槽12与贯穿孔11两者间设有一滑沟13,各滑沟13于相对作动槽12槽口的另一端面设有一凸肋14,该踏板主体I于各作动槽12槽底处设有一内缩部15,且该内缩部15及作动槽12两者间设有一便于带动件22位移至内缩部15的斜面16,使带动件22受弹性件4复归力推抵,而能轻易的位移至内缩部15内; 该踩踏座2套设于该踏板主体I,该踩踏座2 —侧端部设有一供踩踏座2相对踏板主体I滑动的活动凹槽21,该活动凹槽21两侧内壁分别设有一滑动于各作动槽12的带动件22,各带动件22设有一滑动于滑沟13的转动块23,各转动块23对应凸肋15设有一卡接槽231及二组接槽232,且该卡接槽231介于二组接槽232的间,各转动块23内的二组接槽232系呈水平对应设置,且该卡接槽231系与各组接槽232呈夹角设置,来因应使用者其收折或常态使用的卡固,各转动块23系为圆盘状,而各带动件22系为柱状,且带动件22周侧相邻处系为弧形,让使用者在收折踏板时能更加便利;该转动块23截面积系大于带动件22截面积,让转动块23在滑沟13内进行滑移时,限制转动块23仅能在滑沟13内进行滑移,而不致发生转动块23滑移时发生脱离,而滑移至作动槽12内的情事,以确保踏板折叠收纳操作使用时动作顺畅,且于踏板使用时该卡接槽231系与凸肋14相互卡固,该活动凹槽21槽口两侧分别设有一滑动于作动槽12的限位块24,各限位块24端部设有一滑动于滑沟13的内凸块25,该踏板主体I对应各作动槽12设有一用于贯穿及固定各定位块3及踩踏主体I的插销7,使定位块3能更加紧固于踏板主体I内,避免定位块3在弹性件4受力压抵而随的位移,同时,防止弹性件4随的连带松脱,而不会有结构损坏的情事发生,确保结构正常运作,且该踩踏座2两侧分别内凹设有一容置槽26,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义
申请(专利权)人:维格车料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