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成型凸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614947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27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伸成型凸模,它由中仁、多个模套构成,多个模套依次套接在中仁上,中仁、多个模套的外径与凹模逐级缩小阶梯状内腔的直径配合并可分别伸入该各阶梯状内腔。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凸模由多个模套依次套接在中仁上制成,中仁、多个模套的外径与凹模逐级缩小阶梯状内腔的直径配合,这样,拉伸件在即将到达材料拉伸及极限时,由下方产生辅助性向上推力,在上下力同时作动期间,上下模具和材料磨擦产生的热能能让材料流动的过程更加顺畅,一次完成深抽加工,进而完成碳罐罐体的生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冲压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拉伸成型凸模
技术介绍
碳罐是隶属于汽油蒸发控制系统,该系统是为了避免发动机停止运转后燃油蒸汽逸入大气,可称之为汽、机车的“胆囊”,其作用是将蒸气引入燃烧并防止挥发到大气中, 不但降低了排放(废气),而且也降低了油耗。而罐体是碳罐的关键部件之一,其制做加工的工艺、质量直接影响到碳罐的性能和寿命。正常碳罐的寿命应在5万公里以上,但是如因加工工艺落后,导致罐体强度不足,在工作过程中经高温、高气压冲击破裂浸油后,会立刻报废,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及寿命,最重要的是直接污染大气。由于影响罐体加工的因素很多,而且这些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其中加工工艺的流程、模具的构造、生产设备的性能等是主要因素。当然,在多模生产作业中,间断拉伸作业(冷作硬化)影响则是最大的,可以说,罐体的加工工艺强度质量保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工艺。在现有的单向动力设备上理想的加工工艺是一体一次拉伸、整型、切边一模完成,然而这种情况事实上并不存在,特别是整体拉伸一次完成,由于产品拉伸高度249mm的拉伸极限限制,理论上是无法做到的,由此很难做到一次拉伸作业完成的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一次拉伸作业完成深拉伸产品的拉伸成型凸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是一种拉伸成型凸模,它由中仁、多个模套构成。多个模套依次套接在中仁上,中仁、多个模套的外径与凹模逐级缩小阶梯状内腔的直径配合并可分别伸入该各阶梯状内腔。所述的下模由中仁、第一模套、第二模套构成,第一模套套接在中仁上,第二模套套接在第一模套上。采用上述方案后,针对习用产品加工采用多组模具,分别完成不同高度大小的拉深,材料经多次间断拉伸,会导致材料的硬度提高,影响材料拉伸的延展性的缺陷,本技术采用多次拉伸、成型工程集于一模的结构设计,即,本技术的凸模由多个模套依次套接在中仁上制成,中仁、多个模套的外径与凹模逐级缩小阶梯状内腔的直径配合,这样, 拉伸件在即将到达材料拉伸及极限时,由下方产生辅助性向上推力,在上下力同时作动期间,上下模具和材料磨擦产生的热能能让材料流动的过程更加顺畅,一次完成深抽加工,进而完成碳罐罐体的生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与凹模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拉伸成型凸模,它由中仁21、第一模套22、第二模套23构成。第一模套22套接在中仁21上,第二模套23套接在第一模套22上。如图2所示,所述的中仁21、第一模套22、第二模套23的外径与凹模I上逐级缩小阶梯状内腔的直径配合,并可分别伸入该相应的阶梯状内腔,如,中仁21与凹模I最小直径的第三上模11内腔配合并可伸入第三上模11内腔。本技术的重点就在于凸模由多个模套依次套接在中仁上制成。权利要求1.一种拉伸成型凸模,其特征在于它由中仁、多个模套构成;多个模套依次套接在中仁上,中仁、多个模套的外径与凹模逐级缩小阶梯状内腔的直径配合并可分别伸入该各阶梯状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拉伸成型凸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模由中仁、第一模套、第二模套构成,第一模套套接在中仁上,第二模套套接在第一模套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拉伸成型凸模,它由中仁、多个模套构成,多个模套依次套接在中仁上,中仁、多个模套的外径与凹模逐级缩小阶梯状内腔的直径配合并可分别伸入该各阶梯状内腔。由于本技术的凸模由多个模套依次套接在中仁上制成,中仁、多个模套的外径与凹模逐级缩小阶梯状内腔的直径配合,这样,拉伸件在即将到达材料拉伸及极限时,由下方产生辅助性向上推力,在上下力同时作动期间,上下模具和材料磨擦产生的热能能让材料流动的过程更加顺畅,一次完成深抽加工,进而完成碳罐罐体的生产。文档编号B21D22/20GK202343751SQ201120473628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4日专利技术者黄哲潘 申请人:厦门隆山元交通器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哲潘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隆山元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