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46514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6-27 00:13
与第1电极板(10)或第2电极板(20)电连接的集电体(68)包括筒状集电部(68c)。与集电体(68)电连接的外部端子(62)包括供筒状集电部(68c)插入的筒状端子部(62c)。在将筒状集电部(68c)插入筒状端子部(62c)之前,筒状集电部(68c)自身的外径(R)大于筒状端子部(62c)的内径(S)。在插入工序中,以使筒状集电部(68c)的外径(R)成为筒状端子部(62c)的内径(S)以下的方式,使筒状集电部(68c)缩径或使筒状端子部(62c)扩径,将筒状集电部(68c)插入筒状端子部(62c),其后,借助缩径的筒状集电部(68c)或扩径的筒状端子部(62c)的复原力,使筒状集电部(68c)的外周面(68h)与筒状端子部(62c)的内周面(62h)紧密接触、将筒状集电部(68c)固定于筒状端子部(62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关于将外部端子与同第1电极板或第2电极板电连接的集电体连接的连接方法, 提出有各种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9-87693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在专利文献1的制造方法中,在将集电体与电极体(第1电极板或第2电极板)连接之前(将集电体收容到电池壳之前)使用凿密构件将集电体和外部端子连接。详细而言, 使用具有圆筒形状的凿密构件的外部端子和具有贯通孔的集电体,将外部端子的凿密构件穿过集电体的贯通孔,然后对凿密构件的顶端部凿密,从而将集电体和外部端子连接起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的制造方法中,将凿密构件凿密时,需要在凿密构件的上下配置凿密用的模具,而且在凿密时为使外部端子不变形而需要支承外部端子。因此,例如制造圆筒型电池时那样,在将与电极体连接了的集电体收容到电池壳内后,在电池壳内将集电体和外部端子连接时,无法采用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凿密方法。具体而言,在电池壳内连接集电体和外部端子时,没有配置凿密用模具的空间,而且为使外部端子不变形而支承外部端子也较为困难。此外,如专利文献1那样,在使用凿密构件将集电体和外部端子连接的方法中,不能使集电体与外部端子可靠地紧密接触,存在集电体与外部端子之间的电阻(接触电阻) 变大的危险。本专利技术是鉴于现状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凿密构件、能使集电体与外部端子紧密接触而固定,能够减小二者(集电体与外部端子)之间的电阻(接触电阻) 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是,上述电池包括电极体,其具有第1电极板、第2电极板及分隔件;集电体,其与上述第1电极板或上述第2电极板电连接,含有筒状集电部;和外部端子,其与上述集电体电连接,含有供上述筒状集电部插入的筒状端子部, 上述制造方法中,在将上述筒状集电部插入上述筒状端子部之前,上述筒状集电部具有大于上述筒状端子部的内径的自身外径,包括将上述筒状集电部插入上述筒状端子部的插入工序,在上述插入工序中,以使上述筒状集电部的外径成为上述筒状端子部的内径以下的方式使上述筒状集电部缩径或使上述筒状端子部扩径,将上述筒状集电部插入上述筒状端子部,其后,借助缩径的上述筒状集电部或扩径的上述筒状端子部的复原力,使上述筒状集电部的外周面与上述筒状端子部的内周面紧密接触,将上述筒状集电部固定于上述筒状端子部。在上述的中,作为集电体,使用具有“在将筒状集电部插入筒状端子部之前,外径大于筒状端子部的内径的筒状集电部”的集电体。换言之,作为外部端子,使用具有“在将筒状集电部插入筒状端子部之前,内径小于筒状集电部的外径的筒状端子部” 的外部端子。并且,在插入工序中,以使筒状集电部的外径成为筒状端子部的内径以下的方式使筒状集电部缩径,将筒状集电部插入筒状端子部。或者,在插入工序中,以使筒状集电部的外径成为筒状端子部的内径以下的方式使筒状端子部扩径,将筒状集电部插入筒状端子部。由此,能够将外径大于筒状端子部内径的筒状集电部适当地插入筒状端子部的内侧。而且,在插入后,借助缩径的筒状集电部的复原力使筒状集电部的外周面与筒状端子部的内周面紧密接触、将筒状集电部固定于筒状端子部。由于筒状集电部的外径本来 (插入前)大于筒状端子部的内径,因此插入后,缩径的筒状集电部欲扩径到原来的大小, 借助这样扩径的复原力使筒状集电部的外周面紧密接触于筒状端子部的内周面,能够将筒状集电部固定于筒状端子部。或者,在插入后,借助扩径的筒状端子部的复原力使筒状集电部的外周面与筒状端子部的内周面紧密接触,将筒状集电部固定于筒状端子部。由于筒状端子部的内径本来 (插入前)小于筒状集电部的外径,因此插入后,扩径的筒状集电部欲缩径到原来的大小, 借助这样缩径的复原力使筒状端子部的内周面紧密接触于筒状集电部的外周面,能够将筒状集电部固定于筒状端子部。如此,根据上述的,不需使用凿密构件,能使集电体(筒状集电部)与外部端子(筒状端子部)紧密接触地固定。由此,能够减小集电体(筒状集电部) 与外部端子(筒状端子部)之间的电阻(接触电阻)。另外,筒状集电部可以构成集电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构成集电体整体(集电体是筒状集电部)。若是筒状集电部构成集电体的一部分,则可举出例如如的下集电体,包括 板状集电部,其使第1电极板或第2电极板的活性物质未涂覆部(不具有含有活性物质的复层材料层,而仅由集电箔构成的部位)的端面接合的板状集电部;上述筒状集电部,其是自该板状集电部突出的形态。此外,若是筒状集电部构成集电体整体,则可举出例如如下的集电体,其为筒状,构成卷绕电极体的轴芯的一部分、且电连接有第1电极板或第2电极板 (这与筒状集电部一致)。而且,在上述的中可以是,所述筒状集电部具有将构成该筒状集电部的壁部切去而成的缺口部,该缺口部从该筒状集电部的顶端沿轴线方向延伸,上述插入工序中,一边将上述筒状集电部的上述缺口部挤压收缩地使上述筒状集电部弹性缩径, 一边将上述筒状集电部插入上述筒状端子部,其后,借助上述筒状集电部的弹性复原力使上述筒状集电部的外周面紧密接触于上述筒状端子部的内周面,将上述筒状集电部固定于上述筒状端子部。在上述的中,作为集电体,使用包括具有“将构成该筒状端子部的壁部切去而成、从筒状端子部的顶端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缺口部”的筒状集电部的集电体。并且,在插入工序中,一边将筒状端子部的缺口部挤压缩小地使筒状端子部弹性缩径,一边将筒状集电部插入筒状端子部。由此,能够将筒状集电部顺畅地插入筒状端子部。而且,在插入后,能够借助缩径的筒状端子部的弹性复原力(欲扩径到原来状态的弹性复原力)使筒4状集电部的外周面紧密接触于筒状端子部的内周面,将筒状集电部固定于筒状端子部。因此,根据上述的,能够减小筒状集电部与筒状端子部之间的电阻(接触电阻)。此外,所述的中可以是,上述筒状端子部具有将构成该筒状端子部的壁部切去而成的缺口部,该缺口部从该筒状端子部的顶端沿轴线方向延伸,上述插入工序中,一边将上述筒状端子部的上述缺口部推压扩大地使上述筒状端子部弹性扩径,一边将上述筒状集电部插入上述筒状端子部,其后,借助上述筒状端子部的弹性复原力使上述筒状端子部的内周面紧密接触于上述筒状集电部的外周面,将上述筒状集电部固定于上述筒状端子部。在上述的中,作为外部端子,使用包括具有“将构成筒状端子部的壁部切去而成的、从筒状端子部的顶端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缺口部”的筒状集电部的集电体。 并且,在插入工序中,一边将筒状端子部的缺口部推压扩大地使筒状端子部弹性扩径,一边将筒状集电部插入筒状端子部。由此,能够将筒状集电部顺畅地插入筒状端子部。而且,在插入后,能够借助扩径的筒状端子部的弹性复原力(欲缩径到原来状态的弹性复原力)使筒状端子部的内周面紧密接触于筒状集电部的外周面,将筒状集电部固定于筒状端子部。 因此,根据上述的,能够减小筒状集电部与筒状端子部之间的电阻(接触电阻)。此外,在上述的中可以是,上述插入工序中,通过加热使所述筒状端子部热膨胀,由此使上述筒状端子部扩径,使上述筒状端子部的内径大于所述筒状集电部的外径,在该状态下,将上述筒状集电部插入上述筒状端子部,其后,借助上述筒状端子部由于上述筒状端子部的温度降低而缩径的复原力,使上述筒状端子部的内周面紧密接触于上述筒状集电部的外周面,将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草间和幸松浦智浩村田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