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丘文辉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式内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7684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30 1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内胎,由多向充排气装置、扩张器和两至十二个小内胎组成,多向充排气装置由环形气流管道、活动螺母、橡胶垫圈、金属筒、活塞、顶竿、弹簧组成,环形气流管道上设置有充气孔和出气孔,小内胎的形状为弧形,两至十二个小内胎共同组成一个圆环形状,小内胎的气门嘴穿过轮辋边沿的小孔后,通过活动螺母紧套在多向充排气装置的出气孔上,当需要给小内胎充气或排气时,把扩张器套在多向充排气装置内,通过推动扩张器从而推动多向充排气装置的活塞运动,使顶杆顶开各个小内胎的气门嘴,即可从充气孔同时给各个小内胎充气或排气,当充气或排气结束后,拔出扩张器,活塞与扩张器脱离接触,弹簧回复,顶杆离开气门嘴,各个小内胎的气门嘴自动关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全、可靠,当某个小内胎发生爆胎时,其他小内胎能够保持完好,防止组合式内胎里所有的气体瞬间便全部漏掉,可减少飞机或汽车因爆胎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发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胎,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组合式内胎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带轮子的交通工具例如飞机和汽车的内胎,都是由一个圆环形整体构成的。当遇到内胎发生爆胎时,瞬间便把内胎里所有的气体全部漏掉,不能保证飞机在发生爆胎时的安全起飞或降落,也不能保证汽车在发生爆胎时的安全驾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的组合式内胎, 防止飞机或汽车在发生爆胎时失控。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一种组合式内胎由多向充排气装置、 扩张器和两至十二个小内胎组成,多向充排气装置包括环形气流管道、橡胶垫圈、金属筒、 活塞、顶竿和弹簧。金属筒固定在环形气流管道上,环形气流管道上设置有充气孔和出气孔,橡胶垫圈装在出气孔里,活塞装在金属筒里,顶竿和活塞连接处都具有相对应的螺纹, 使顶竿拧紧在活塞上,弹簧装在顶竿与活塞间。扩张器是由一个空心圆柱体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空心圆台组成的两头小中间大的装置。小内胎由内胎体、气门嘴组成。每个小内胎相对独立,小内胎的形状为弧形,但不能单独构成一个圆环,而是由两至十二个小内胎共同组成一个圆环形状,组成圆环形状的小内胎个数以四至十个为佳,每个小内胎相同大小为佳, 当某个小内胎发生爆胎时,其他小内胎能够保持完好,防止组合式内胎里所有的气体瞬间便全部漏掉。小内胎的气门嘴穿过轮辋边沿的小孔后,通过活动螺母紧套在多向充排气装置的出气孔上。当需要给小内胎充气或排气时,把扩张器套在多向充排气装置内,通过推动扩张器从而推动多向充排气装置的活塞运动,使顶杆顶开各个小内胎的气门嘴,即可从充气孔同时给各个小内胎充气或排气。以保证每个小内胎内的气压相同,也方便修补或更换破损的小内胎。当充气或排气结束后,拔出扩张器,活塞与扩张器脱离接触,弹簧回复,顶杆离开气门嘴,各个小内胎的气门嘴自动关闭。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当某个小内胎发生爆胎时,其他小内胎能够保持完好,防止组合式内胎里所有的气体瞬间便全部漏掉,减少飞机或汽车因爆胎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组合式内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多向充排气装置剖视图;图3是扩张器外形图;图4是小内胎结构示意图。图中1、小内胎;2、多向充排气装置;3、活动螺母;4、扩张器;5、金属筒;6、活塞; 7、顶竿;8、弹簧;9、充气孔;10、环形气流管道;11、出气孔;12、橡胶垫圈;13、内胎体;14、气门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组合式内胎由多向充排气装置2、扩张器4和八个小内胎1组成; 制作过程如下1、先制作一个多向充排气装置,如图2所示多向充排气装置包括环形气流管道 10、橡胶垫圈12、金属筒5、活塞6、顶竿7和弹簧8 ;金属筒5固定在环形气流管道10上,环形气流管道上设置有充气孔9和出气孔11,橡胶垫圈12装在出气孔11里,活塞6装在金属筒5里,顶竿7和活塞6连接处都具有相对应的螺纹,使顶竿7拧紧在活塞6上,弹簧8装在顶竿7与活塞6间;2、制作八个相同大小的小内胎,如图4所示小内胎由内胎体13、气门嘴14组成,小内胎的形状为弧形,由八个小内胎共同组成一个圆环形状;3、制作一个扩张器,如图3所示扩张器4是由一个空心圆柱体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空心圆台组成的两头小中间大的装置;4、最后将前面制作好的部件进行安装,组合式内胎具体组装如下小内胎的气门嘴14穿过轮辋边沿的小孔后,通过活动螺母3紧套在多向充排气装置的出气孔11上;扩张器4套在多向充排气装置2内,这样,就制成一种组合式内胎。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内胎,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多向充排气装置和两至十二个小内胎,多向充排气装置包括环形气流管道、橡胶垫圈、金属筒、活塞、顶竿和弹簧,金属筒固定在环形气流管道上,环形气流管道上设置有充气孔和出气孔,橡胶垫圈装在出气孔里,活塞装在金属筒里,顶竿和活塞连接处都具有相对应的螺纹,顶竿通过螺纹拧紧在活塞上,弹簧装在顶竿与活塞间;小内胎由内胎体、气门嘴组成,小内胎的形状为弧形,由两至十二个小内胎共同组成一个圆环形状,小内胎的气门嘴穿过轮辋边沿的小孔后,通过活动螺母紧套在多向充排气装置的出气孔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内胎,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扩张器,扩张器是由一个空心圆柱体两端分别连接一个空心圆台组成的两头小中间大的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内胎个数为四至十个, 每个小内胎相同大小。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内胎个数为八个,每个小内胎相同大小。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内胎,由多向充排气装置、扩张器和两至十二个小内胎组成,多向充排气装置由环形气流管道、活动螺母、橡胶垫圈、金属筒、活塞、顶竿、弹簧组成,环形气流管道上设置有充气孔和出气孔,小内胎的形状为弧形,两至十二个小内胎共同组成一个圆环形状,小内胎的气门嘴穿过轮辋边沿的小孔后,通过活动螺母紧套在多向充排气装置的出气孔上,当需要给小内胎充气或排气时,把扩张器套在多向充排气装置内,通过推动扩张器从而推动多向充排气装置的活塞运动,使顶杆顶开各个小内胎的气门嘴,即可从充气孔同时给各个小内胎充气或排气,当充气或排气结束后,拔出扩张器,活塞与扩张器脱离接触,弹簧回复,顶杆离开气门嘴,各个小内胎的气门嘴自动关闭,本技术安全、可靠,当某个小内胎发生爆胎时,其他小内胎能够保持完好,防止组合式内胎里所有的气体瞬间便全部漏掉,可减少飞机或汽车因爆胎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发生。文档编号F16K15/20GK202242807SQ20112040022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0日专利技术者丘文辉 申请人:丘文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丘文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