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73439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28 04:20
一种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阀。主要解决了现有的电液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阀结构复杂、通流能力差及维护不方便的问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差溢流组件(3)为插装式逻辑阀结构,主要由阀套(31)、阀芯(32)、弹簧(33)、阀座(34)及弹簧座(35)组成,定差溢流阀的弹簧腔(37)通过第一阻尼(R1)依次与安全阀的前腔(51)、先导阀的前腔(41)相通。该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阀采用插装式定差溢流阀代替传统非插装式定差溢流阀,同时优化了节流阀芯的结构,改良了节流特性,提高了稳态压力与流量的控制能力,具有结构简单、通流能力好及维护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系统的压力与流量进行复合控制的控制阀,具体涉及一种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阀
技术介绍
在液压系统中,有些液压系统对压力和流量的要求很高,比如注塑机械液压系统。 为解决对系统压力和流量同时控制的问题,20世纪后期日本首先开发了同时具有压力和流量调节功能的复合控制阀。该阀通过保持节流阀口两端的压差不变,恒定通过节流阀口的流量,并通过比例溢流阀调节供油压力。该阀在定量泵控制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流量调节与压力控制作用。比例流量压力控制阀具有控制流量和压力的双重功能,故也称双比例阀。比例压力流量阀实际上是由一个先导式比例溢流阀和一个比例节流阀组合而成;由于它能在控制液压系统流量的同时,还具备负载压力反馈和压力追踪的结构功能, 流量由流量比例电磁铁调节控制,而压力是由压力比例电磁铁来调节控制。传统的电液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阀的关键组件是定差溢流阀组件,定差溢流阀组件是阶梯形多级同心结构。这种传统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阶梯形滑阀结构有多级同心要求,工艺要求较高,工艺复杂;2.阶梯形滑阀结构有效过流面积小,流动阻力大、通流能力差;3.这种多级同心结构也给维护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电液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阀结构复杂、通流能力差及维护不方便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阀,该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阀采用插装式定差溢流阀代替传统非插装式定差溢流阀,同时优化了节流阀芯的结构,改良了节流特性,提高了稳态压力与流量的控制能力,具有结构简单、通流能力好及维护方便的优点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阀包括双比例阀块、节流组件、定差溢流组件、先导阀及安全阀,节流组件和定差溢流组件共用双比例阀块形成相连的节流阀和定差溢流阀,先导阀及安全阀安装在双比例阀块的同侧,先导阀上设有先导阀的前腔及先导阀的弹簧腔,安全阀上设有安全阀的前腔及安全阀的弹簧腔,先导阀的前腔与安全阀的前腔相通,先导阀的弹簧腔与安全阀的弹簧腔相通,所述的定差溢流组件为插装式逻辑阀结构,主要由阀套、阀芯、弹簧、阀座及弹簧座组成,阀座与阀套为一体并设置在阀套的一端,阀芯、弹簧及弹簧座依次装在阀套内,阀套插入双比例阀块内且阀座与进油口 P相通,阀套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与双比例阀块内的回油口 T相通;定差溢流阀的弹簧腔通过第一阻尼Rl依次与安全阀的前腔、先导阀的前腔相通。所述的节流组件主要由节流阀芯、复位弹簧及端盖组成,节流阀芯通过控制杆与节流电磁铁相连,节流阀芯与双比例阀块之间有进油腔、出油腔及节流阀的弹簧腔,节流阀的进油腔与进油口 P相通,节流阀的出油腔连通工作油口 A同时通过第二阻尼R2依次与安全阀的前腔、先导阀的前腔相通,节流阀的弹簧腔依次与安全阀的弹簧腔、先导阀的弹簧腔相通,端盖上设有与节流阀的弹簧腔相通的控制回油口 Y。所述的节流阀芯上的节流段为一端大一端小的圆滑曲面回转体,节流阀芯上的节流段的侧壁均勻分布截面为“U”型的槽口。所述的槽口按宽度分为大槽口和小槽口,大槽口和小槽口间隔分布。所述的先导阀主要由先导阀体、先导阀座、先导阀芯组件及先导电磁铁组成,先导阀芯组件与先导电磁铁内的铁芯相连;安全阀主要由安全阀体、安全阀座及安全阀芯组件组成,安全阀芯组件与调节螺杆相连;定差溢流组件上的弹簧座固定在安全阀体上。所述的安全阀体上设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及第五通道,第一通道连通安全阀的前腔和先导阀的前腔,第二通道连通安全阀的弹簧腔和先导阀的弹簧腔,第三通道连通安全阀的前腔和节流阀的出油腔,第四通道连通安全阀的前腔和定差溢流阀的弹簧腔,第五通道连通安全阀的弹簧腔和节流阀的弹簧腔。所述的第一阻尼Rl安装于第四通道内,第二阻尼R2安装于第三通道内。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定差溢流组件采用插装式逻辑阀结构,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稳态压力与流量的控制能力,通流能力好,维护方便。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中C-C结构剖视图。附图3是图1中D-D结构剖视图。附图4是图1中节流阀芯21的结构剖视图。附图5是图4中E-E结构剖视图。附图6是本技术的液压原理图。图中1-双比例阀块,2-节流组件,21-节流阀芯,211-节流段,212_槽口,22-复位弹簧,23-端盖,24-控制杆,25-节流电磁铁,26-进油腔,27-出油腔,28-节流阀的弹簧腔, 3-定差溢流组件,31-阀套,32-阀芯,33-弹簧,34-阀座,35-弹簧座,36-通孔,37-定差溢流阀的弹簧腔,4-先导阀,41-先导阀的前腔,42-先导阀的弹簧腔,43-先导阀体,44-先导阀座,45-先导阀芯组件,46-先导电磁铁,5-安全阀,51-安全阀的前腔,52-安全阀的弹簧腔,53-安全阀体,531-第一通道,532-第二通道,533-第三通道,534-第四通道,535-第五通道,54-安全阀座,55-安全阀芯组件,56-调节螺杆,P-进油口,A-工作油口,T-回油口, Y-控制回油口,Rl-第一阻尼,R2-第二阻尼。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结合图2-图6所示,一种比例压力流量复合控制阀包括双比例阀块1、节流组件2、定差溢流组件3、先导阀4及安全阀5,节流组件2和定差溢流组件3共用双比例阀块1形成相连的节流阀和定差溢流阀,先导阀4及安全阀5安装在双比例阀块1的同侧,先导阀4上设有先导阀的前腔41及先导阀的弹簧腔42,安全阀5上设有安全阀的前腔51及安全阀的弹簧腔52,先导阀的前腔41与安全阀的前腔51相通,先导阀的弹簧腔42与安全阀的弹簧腔52相通,所述的定差溢流组件3为插装式逻辑阀结构,主要由阀套31、阀芯32、 弹簧33、阀座34及弹簧座35组成,阀座34与阀套31为一体并设置在阀套31的一端,阀芯32、弹簧33及弹簧座35依次装在阀套31内,阀套31插入双比例阀块1内且阀座34与进油口 P相通,阀套31的侧壁上设有通孔36,所述的通孔36与双比例阀块1内的回油口 T 相通;定差溢流阀的弹簧腔37通过第一阻尼Rl依次与安全阀的前腔51、先导阀的前腔41 相通。由于定差溢流组件3采用插装式逻辑阀结构,与
技术介绍
中的同心滑芯组件相比,简化了结构,提高了稳态压力与流量的控制能力,增大了过流面积,通流能力好。另外,安装拆卸都很方便,便于维护。由图1结合图3、图6所示,所述的节流组件2主要由节流阀芯21、复位弹簧22及端盖23组成,节流阀芯21通过控制杆24与节流电磁铁25相连,节流阀芯21与双比例阀块1之间有进油腔26、出油腔27及节流阀的弹簧腔28,节流阀的进油腔26与进油口 P相通,节流阀的出油腔27连通工作油口 A同时通过第二阻尼R2依次与安全阀的前腔51、先导阀的前腔41相通,节流阀的弹簧腔28依次与安全阀的弹簧腔52、先导阀的弹簧腔42相通,端盖23上设有与节流阀的弹簧腔28相通的控制回油口 Y。通过调节节流电磁铁25的输入电流,实现节流阀芯21的开度控制,其开度与输入电流值成比例。由图1结合图4、图5所示,所述的节流阀芯21上的节流段211为一端大一端小的圆滑曲面回转体,节流阀芯21上的节流段211的侧壁均勻分布截面为“U”型的槽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洪王震山陈有德
申请(专利权)人:圣邦有限公司浙江圣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