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金海专利>正文

一种挖掘机负载敏感压力补偿多路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338944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5-13 0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挖掘机负载敏感压力补偿多路阀,包括阀体、依次设置在阀体上的九个操作阀、以及设置在阀体左端的进油口和回油口,所述九个操作阀上分别设有进油口;所述阀体为整体浇铸形成的一体结构,阀体内设有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所述阀体内设有阀杆,阀杆两端分别设有先导阀;所述阀体上还相对各操作阀设有流量控制阀、负载反馈阀、安全阀、压力补偿阀、补油阀、过载溢流阀、单向进油阀,以及各操作阀之间的连接油腔。其优点是:成本低,结构紧凑,压力损失少,操纵时具有良好的流量控制性能,具有流量控制、压力补偿、自动补油、安全保护等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控制阀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系统中的挖掘机负载敏感压力补偿多路阀
技术介绍
多路阀是挖掘机液压系统中的核心元件,用来操作和控制挖掘机各部位的运动。 因此,多路阀的性能关系到挖掘机的各种操作和控制,直接影响到挖掘机的技术性能。现有的多路阀通常采用叠加式结构,即将多片阀片并联在一起构成具有一般功能的多路阀,而且是用普通阀片改制而成,体积较大,制造成本高。目前国内使用的一种叠加式小型挖掘机的ZL20-100型多路阀,它由进油阀片、回转阀片、斗杆阀片、动臂阀片、铲斗阀片、推土阀片构成。其中进油阀片内设置有进油腔和回油腔的阀体及安全阀构成。各种操作阀片由阀体、 阀杆、复位弹簧、弹簧座、连接螺栓构成。该阀虽然可操作,却解决不了液压系统供油压力随负载压力的随动控制问题。而且该阀仅有压力适应功能,却没有流量控制和压力补偿功能, 其技术性能已解决不了该挖掘机的复合操作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挖掘机负载敏感压力补偿多路阀,克服了现有产品体积较大,制造成本高,无流量控制和压力补偿等的不足,一体式的结构具有成本低,结构紧凑, 压力损失少,操纵时具有良好的流量控制性能的优点,同时增加多种操作阀,实现流量控制、压力补偿、自动补油、安全保护等的功能。为了达到上述设计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挖掘机负载敏感压力补偿多路阀,包括阀体、依次设置在阀体上的进油阀(1)、回转阀⑵、左行走阀(3)、右行走阀(4)、斗杆阀(5)、动臂阀(6)、备用阀(7)、 铲斗阀(8)、回油阀(9)、以及设置在阀体上与进油阀(1)相对的进油口(10)和回油口(11),所述进油阀(1)、回转阀⑵、左行走阀(3)、右行走阀(4)、斗杆阀(5)、动臂阀(6)、 备用阀(7)、铲斗阀(8)、回油阀(9)上分别设有进油口(10),所述阀体为整体浇铸形成的一体结构,阀体内设有与进油口(10)相通的进油通道03)和与回油口(11)相通的回油通道(22),所述阀体内并列设有七个贯穿的阀杆00),阀杆OO)两端分别设有先导阀(1 ;所述阀体左端的进油口(10)与回油口(11)之间设有流量控制阀 (12)、安全阀(14)及回油路(沈),安全阀(14)设置在流量控制阀(12)右侧,所述流量控制阀(12)下侧设有负载反馈阀(13),流量控制阀(12)与负载反馈阀(13)之间设有压力补偿油路(XT);所述阀体内设有溢流油腔( )、工作油腔( )、泄荷油腔(31)、中位旁通油腔(32)、回油腔(33)、进油腔(34)、回油通道(35)、回油腔(44)和补偿油腔通道(46),所述溢流油腔08)设置在阀体上部靠近两侧处,阀体下端设有回油腔(3 和回油腔(44),回油腔(33)设置在回油腔G4)外侧,所述回油腔(33)与两溢流油腔08)分别连通,回油腔(33)中部设有回油通道(35),回油腔(33)上设有节流孔(36),所述回油通道(3 的下侧设有补偿油腔通道G6);所述两溢流油腔08)之间设有两工作油腔(四), 两工作油腔09)上分别设有工作油腔口(30),所述两工作油腔09)之间设有两泄荷油腔(31),两泄荷油腔(31)之间设有中位旁通油腔(32),两泄荷油腔(31)与中位旁通油腔 (32)相通,中位旁通油腔(32)与补偿油腔通道G6)相通,所述阀体中部与阀杆00) 配合设有两进油腔(34),进油腔(34)、中位旁通油腔(3 及回油腔04)相通;所述阀体 (21)内贯穿阀杆(20),所述阀杆OO)上设有七个环状凹槽(2001),七个环状凹槽Q001) 分别与阀体上的两个工作油腔(四)、中位旁通油腔(32)、两个进油腔(34)、两个溢流油腔08)及两个泄荷油腔(31)相对、连通,所述七个环状凹槽O001)两侧分别设有节流槽(2003),所述阀杆OO)上还设有两个径向的卸压孔(2004),两卸压孔Q004)通过阀杆(20)上的阀杆内孔Q002)连通;所述阀杆OO)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在阀体上的先导阀(15),所述两侧的先导阀(15)上侧分别设有固定在阀体上的过载溢流阀(18),六个过载溢流阀(18)分别与斗杆阀(5)、动臂阀(6)和铲斗阀(8)相对设置,所述过载溢流阀(18)分别与溢流油腔( )、工作油腔口(30)相通,所述阀体上侧设有与两泄荷油腔(31)、中位旁通油腔(32)相通的单向进油阀(19),所述七个单向进油阀(19)与回转阀 ⑵、左行走阀⑶、右行走阀⑷、斗杆阀(5)、动臂阀(6)、备用阀(7)、铲斗阀⑶分别相对设置,所述阀体下侧与单向进油阀(19)相对设有压力补偿阀(16),七个压力补偿阀 (16)与回转阀(2)、左行走阀(3)、右行走阀(4)、斗杆阀(5)、动臂阀(6)、备用阀(7)、铲斗阀(8)分别相对设置,所述压力补偿阀(16)分别与回油腔(44)、回油通道(35)相通,所述压力补偿阀(16) —侧设有与回油腔G4)相通的补油阀(17),所述三个补油阀(17)与斗杆阀(5)、动臂阀(6)、铲斗阀(8)分别相对设置。所述流量控制阀(1 主要由控制阀套(1201)、流量控制阀芯(1206)组成,所述控制阀套(1201)通过密封圈(1202)与阀体(21)密封,控制阀套(1201)上设有油孔(1207) 和进油孔(1208),油孔(1207)与阀体(21)上的油腔(25)相通,油腔(25)连接到阀体(21)上的油口(M),所述进油孔(1208)与进油口(10)及回油路(26)相通,回油路(26) 上设有节流孔(36),回油路06)与回油口(11)相通,所述控制阀套(1201)内设有流量控制阀芯(1206),流量控制阀芯(1206)设置在阀体上的压力反馈腔(39)内,流量控制阀芯(1206)内设有内孔(1209),流量控制阀芯(1206)中部的凹槽一侧设有孔(1212),孔 (1212)与内孔(1209)相通,所述流量控制阀芯(1206)右侧设有堵塞(1210),流量控制阀芯(1206)左侧设有弹簧座(1205),弹簧座(1205)上套固弹簧(1204) 一端,弹簧(1204)另一端顶置限位杆(1203),限位杆(120 顶端设有锁接在控制阀套(1201)端部的压紧螺塞 (1211);所述流量控制阀(12)通过油孔(1207)与压力补偿油路(27)相通,压力补偿油路 (27)与负载反馈阀(13)相通。所述负载反馈阀(13)主要由负载反馈阀套(1302)和阀芯(1303)组成,所述负载反馈阀套(1302)嵌套在阀体内,负载反馈阀套(1302)与阀体之间通过密封圈 (1304)密封,负载反馈阀套(1302)上设有螺塞(1301),负载反馈阀套(1302)内设有阀芯 (1303),负载反馈阀套(1302)末端设有堵塞(1306),阀芯(1303)与堵塞(1306)之间设有弹簧(1305)。所述安全阀(14)主要由安全阀套(1401)、调压活塞(1402)、活塞座(1403)、螺母 (1404)、调压螺钉(1405)、密封圈(1406)、弹簧(1407)、调压顶针(1408)、卸压阀芯(1409)、卸油孔(1410)组成,安全阀套(1401) —端嵌套在阀体内,安全阀套(1401)与阀体 (21)之间通过密封圈(1406)密封,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海李奎
申请(专利权)人:李金海李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