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对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50791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由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相互对接所组成,公端连接器包括公端本体及公端端子,公端端子具有呈U型结构的插接端;母端连接器包括母端本体及母端端子,母端端子具有相对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之间形成插接槽,公端端子与母端端子对应插接时,公端端子的插接端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均与插接端相接触,且使公端端子的挠性端与母端端子的刚性端相接触,公端端子的刚性端与母端端子的挠性端相接触,因此,公端端子与母端端子之间一刚一柔的配合连接方式,不会造成公端端子及母端端子的变形,也不易使两者之间的接触部磨损,从而确保板对板连接器的性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防止端子变形或接触部受损的双接触式的板对板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网络通讯设备中,其安装于电路板上,并通过其中的导电端子以达成与电路板的电讯传输,从而实现数据传输。一般的板对板连接器是由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连接组成。所述公连接器包括公端本体及若干收容于所述公端本体内的公端端子,所述母连接器包括母端本体及若干收容于所述母端本体内的母端端子,所述公端端子和母端端子的一端分别与电路板连接,所述公端端子和母端端子的另一端则相互插接,从而实现所述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的电性连接, 最终实现两块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通常,为了确保所述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相互插接后整个板对板连接器的性能, 所述公端端子与所述母端端子之间的插接为刚体对刚体的硬干涉方式,而这种硬干涉方式容易造成公端端子及母端端子的变形,或者使两者之间的接触部磨损,从而便会使得所述公端端子与母端端子不能很好地接触,进而影响所述板对板连接器的性能。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防止端子变形或接触部受损的连接器来克服现有连接器中存在的不足,从而确保所述连接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接触式的板对板连接器,该板对板连接器能有效防止其端子变形或端子之间的接触部受损,从而确保所述板对板连接器的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由公端连接器及母端连接器相互对接所组成,所述公端连接器包括公端本体及若干公端端子,所述母端连接器包括母端本体及若干母端端子,所述公端本体上开设有若干公端端子槽;所述公端端子具有一呈U型结构的插接端,所述公端端子成型于所述公端端子槽内且所述插接端卡合于所述公端本体上;所述母端本体上贯穿开设有若干母端端子槽;所述母端端子具有相对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之间形成插接槽,所述母端端子容置于所述母端端子槽内,且所述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及所述插接槽均露出于所述母端本体外;其中,所述公端本体与所述母端本体对应卡合连接,且所述公端端子的插接端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均与所述插接端相接触。如上所述,本技术所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其公端端子具有呈U型结构的插接端,母端端子具有相对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之间形成插接槽,公端端子与母端端子对应插接时,公端端子的插接端插接于所述插接槽内,所述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均与所述插接端相接触,且使公端端子的挠性端与母端端子的刚性端相接触,公端端子的刚性端与母端端子的挠性端相接触,因此,公端端子与母端端子之间一刚一柔的配合连接方式,相比现有技术中刚体对刚体的硬干涉方式,不会造成公端端子及母端端子的变形,也不易使两者之间的接触部磨损,从而确保所述板对板连接器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的另一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2中公端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母端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公端端子与母端端子相插接的状态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板对板连接器1公端本体10公端端子槽11公端端子20插接端21第一抵触部211第二抵触部212卡合区213凹槽214缺口215第二焊接部22母端端子30基部31第一接触端32第一接触部321第二接触端33第二接触部331插接槽34卡合部35凸台351第二焊接部36母端本体40母端端子槽4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1由公端连接器(未标示)及母端连接器(未标示)相互对接所组成,公端连接器包括公端本体10、若干公端端子20,母端连接器包括母端本体40及若干母端端子30,所述公端本体10上开设有与所述公端端子20相对应的公端端子槽11,公端端子20成型于所述公端端子槽11内并卡合于所述公端本体10 上,母端本体40上贯穿开设有与所述母端端子30相对应的母端端子槽41,母端端子30对应容置于所述母端端子槽41内,且公端本体10与母端本体40相对应卡合连接,并使公端端子20卡合于母端端子30上而使两者对应接触。请参阅图4,所述公端端子20具有一呈U型结构的插接端21及一第一焊接部22, 所述插接端21包括相对的第一抵触部211及第二抵触部212,所述第一抵触部211与所述第二抵触部212之间形成卡合区213,从所述第一抵触部211的端部向所述第二抵触部212 一侧弯折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一焊接部22,所述第一抵触部212上还开设有凹槽214,所述第二抵触部212上具有一缺口 215,其中,所述第二抵触部212为一挠性端,相对的,第一抵触部211形成一刚性端;所述公端端子20卡合于公端本体10上后,利用治具将第二抵触部 212 —端二次弯折而形成所述挠性端,从而使公端本体10卡合于上述卡合区213内,且使其第一焊接部22凸伸出公端本体10外。请参阅图5,所述母端端子30具有一基部31,所述基部31的两端向同一方向弯折而形成第一接触端32及第二接触端33,且第一接触端32及第二接触端33相向地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接触端32与第二接触端33之间形成插接槽34,且第一接触端32向所述插接槽34内凸伸而形成第一接触部321,所述第二接触端33的自由端向所述插接槽34内翻卷弯折而形成所述第二接触部331,因此,所述第二接触部331也为一挠性端,相对的,第一接触部321形成一刚性端;另外,从所述第一接触端32的端部向外延伸并弯折形成一卡合部 35,所述卡合部35与所述第一接触端32相对应,从所述卡合部35自由端向外延伸而形成第二焊接部36,所述第二焊接部36与所述基部31大致在同一水平位置;优选地,在所述卡合部35的两侧端面上设置有凸台351,所述凸台351呈台阶状;母端端子30安装于母端本体40上时,母端端子30容置于母端本体40上的母端端子槽41内,而所述第一接触部321、 第二接触部331及所述插接槽34均露出母端本体40,所述第二焊接部36凸伸出所述母端本体40的侧面;所述母端本体40与所述公端本体10对应卡合连接后,公端端子20的插接端21插接于所述插接槽34内,且使第一接触部321抵触于所述第二抵触部212的缺口 215 处,而第二接触部331抵触于第一抵触部211上的凹槽214内。请参阅图1-图6,对本技术板对板连接器的组装过程进行说明。首先将公端端子20成型于所述公端本体10的公端端子槽11内,并使其第一抵触部211位于公端本体10的内侧,所述第二抵触部212及第一焊接部22均凸伸出所述公端本体10外,再利用治具将第二抵触部212 二次弯折而形成一挠性端,并使公端本体10卡合于第一抵触部211与第二抵触部212之间形成的卡合区213内,因此,所述第二抵触部212 与所述第一抵触部211形成U型结构的插接端21 ;相应地,将母端端子30容置于母端本体 40上,使母端端子30容置于所述母端端子槽41内,并使第二焊接部36凸伸出所述母端本体40的侧面;然后,将公端本体10对应卡合于所述母端本体40上,同时使公端端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芷娴黄圣原游胜男
申请(专利权)人: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