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32430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矿用坑道钻机的夹持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轮系机构,轮系机构包括外形呈多边形的内齿圈,其内部设置中心轮,其间均匀间隔设置行星轮,轮系机构轴向两端面处设置前、后配流盘,前、后配流盘上分别开设回、进液孔,回、进液孔的孔口与内齿圈和中心轮围成的空腔连通,液压马达包括用于将上述部件沿轮系机构中心轮中心孔的轴向压紧的前、后端盖,液压马达还包括用于限定内齿圈和前、后配流盘以及前、后端盖相对位置关系的固定机构,与中心轮的中心孔固连的输出轴由轴承分别支撑在前、后配流盘或前、后端盖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相较同类型马达而言其体积更小巧,结构也更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矿用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矿用坑道钻机的夹持器。
技术介绍
液压马达是指输出旋转运动的,将MMS提供的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能量转换装置。主要应用于注塑机械、船舶、起扬机等。对此,申请人在2009年6月30日申请的“非圆行星齿轮液压马达”(申请号200920186147.9)的申请文本中公布了如下结构包括由壳体、螺母套,其间构成的工作腔内有非圆行星齿轮构成的变能机构,非圆行星齿轮构成的变能机构包括多边形的内齿圈,其内部设置中心轮,其间均勻间隔设置行星轮,内齿圈、中心轮与行星轮构成的轮系轴向两端面处设置前、后配流盘,前、后配流盘上分别开设回液孔和进液孔,回液孔和进液孔的孔口与内内齿圈和中心轮围成的空腔连通,回液孔和进液孔的中心和中心轮中心的连线与中心轮中心和内内齿圈的内凸节曲线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为12° 18°,壳体上设有与前、后配流盘上的回液孔和进液孔连通的通路,与中心轮的中心孔固连的输出轴由轴承支撑在壳体和后螺母套上。上述结构适用于大扭矩且输出功率高的场合,然而,在需要小载荷低扭矩以及某些空间狭小场合如坑道中时,现有的液压马达很难满足其要求,同时,由于现有马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马达,包括轮系机构(10),所述轮系机构(10)包括外形呈多边形的内齿圈(11),其内部设置中心轮(12),其间均勻间隔设置用于嵌合两者的行星轮(13),轮系机构(10)轴向两端面处设置前、后配流盘00、30),前、后配流盘(20、30)上分别开设回、进液孔01、31),回、进液孔01、31)的孔口与内齿圈(11)和中心轮(12)围成的空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还包括在前、后配流盘(20、30)上的远离轮系机构(10)的一侧端面设置的用于将上述部件沿轮系机构(10)的中心轮(12)中心孔的轴向压紧的前、后端盖00、50),所述液压马达还包括用于限定内齿圈(11)和前、后配流盘O0、30)以及前、后端盖(40,50)相对位置关系的固定机构(60),与中心轮(12)的中心孔固连的输出轴(14)由轴承(70)分别支撑在前、后配流盘(20、30)或前、后端盖(40、5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60)包括至少布置于前、后端盖(40、50)其中之一的端面处的压紧螺栓(61),所述压紧螺栓(61)由前、后端盖(40,50)的至少其中之一处轴向贯穿并连接前、后端盖(40、50)和前、后配流盘O0、30)以及内齿圈(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螺栓(61)轴线与内齿圈(11)交合处位于内齿圈(11)的内凸节曲线中心与内齿圈(11)中心连线上且位于其径向壁厚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孟和张开朝梁继成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航天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