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烟尘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21696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烟尘净化系统,涉及工业废气污染处理技术领域,旨在提供目前难以解决的碳素电极焙烧所产生的沥青烟尘的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袋式除尘器和排风机,在袋式除尘器之前还包括风冷却器、沥青吸附塔、卸灰装置;在沥青吸附塔与卸灰装置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加灰装置;袋式除尘器上设有滤袋预处理装置,由煤渣灰作为预处理介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尘效率高,可达99.9%,烟尘黑度为林格曼0级,除尘阻力为1800~2000Pa,粉尘排放浓度小于50mg/Nm↑[3]。并且吸附沥青的煤渣灰可以循环利用,节约能源。适合用于产生沥青、煤焦油等黏附性较强的烟尘粉尘的净化处理。(*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环保除尘装置,属于工业废气处理技术领 域,尤其是对工业生产中排出的含有沥青或煤焦油的烟尘进行处理。
技术介绍
碳素电极作为重要的导体和还原剂,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电 解等工业,其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在焙烧过程中排出的沥青烟尘(约占生料重量17-20%左右)中,大部分是O. l l.Oum的焦油粒子,烟尘中苯并芘等致癌物的含量高达1.3 2. 0mg/m3。沥青烟尘净化系统是保证碳素电极正常生产和防止粉尘、 有毒有害气体扩散的关键性生产环节。目前大多采用袋式除尘器对其进行处理,但由于沥青在低温下黏附力非常强,很容易粘附在滤袋表 面,并堵塞滤袋的透气孔,使滤袋被"糊死",造成通风不畅,除尘 器不能正常运行。需要经常更换滤袋,成本高,除尘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糊袋"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沥青烟尘净化系统。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沥青烟尘净化系统,包括袋式除尘器6和排风机7,在袋式除尘器6之前还包括风 冷却器l、沥青吸附塔2、卸灰装置8,以上部件依次由管道连接; 在沥青吸附塔2与卸灰装置8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加灰装置4;袋式 除尘器6上设有滤袋预处理装置9。沥青烟尘首先进入风冷却器l中,烟尘中的一部分沥青被冷却, 流到下部的沥青收集斗内被排出。烟尘再进入沥青吸附塔2中,呈黏 流性液体状态沥青被吸附在塔中,再滴落到吸附塔下部的沥青收集斗 内被排出,又去除烟尘中的一部分沥青。经粉磨的煤渣灰由加灰装置 4送入沥青吸附塔2与袋式除尘器6之间的管道内,在管道中煤渣灰 与沥青烟尘充分混合,煤渣灰又吸附一定量的沥青,从卸灰装置8中 排出;其余的烟尘被送到袋式除尘器6中。袋式除尘器6采用气箱脉冲式除尘器,其清灰属于离线清灰方式。因此,在其清灰完毕后,由滤袋予处理装置9立即充进煤渣灰作 为预处理介质,使其先布满滤袋表面;再打开提升阀3,使其恢复在 线状态,此时含沥青的烟尘进入袋式除尘器6中,经过滤袋时,沥青 被滤袋及其表面的煤渣灰阻隔留在滤袋表面上,纯净空气通过滤袋到 排风机7,被排入大气。由于煤渣灰的作用,沥青吸附在煤渣灰上, 不能粘附在滤袋上,当该室清灰时,在压縮空气喷吹作用下,沥青便 随着煤渣灰一起落到除尘器灰斗内,然后被排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除尘效率高,可达99.9%,排出的气 体含尘量低于50mg/NmS。烟尘黑度为林格曼0级,除尘阻力为1800 2000Pa,粉尘排放浓度小于50mg/Nm3。由于采用煤渣灰作为预处理介 质,使沥青不能附着在滤袋上,有效地去除了烟尘中的沥青,并且吸 附沥青的煤渣灰可以循环利用,节约了能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总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1、 废气预处理吸附方式-首先采用风冷却器1和沥青吸附塔2,利用沥青的温度敏感性, 除去一部分沥青。即沥青的黏性和塑性随温度变化而改变,沥青没有 固定的熔点,当温度升高时,沥青塑性增大,黏性减小,由固体或半 固体逐渐软化,变成黏性液体;当温度降低时,沥青的黏性增大,塑 性减小,由黏流态变为固态。沥青在70-10(TC时,呈黏流性液体状态,将出焙烧炉的烟尘送到 风冷却器1中,利用列管之间的自然风进行冷却,使烟尘温度降到 IO(TC以下, 一部分沥青变成黏性液体,由风冷却器l下部的收集斗 排出;烟尘再进入沥青吸附塔2,其内设置20层金属网,冷凝的沥 青黏附在网上,并滴落到吸附塔2下部的收集斗内被排出塔外。此时 可处理掉沥青烟尘中约20 30%的沥青,减轻了对后面袋式除尘器6 的压力。2、 管道中煤渣灰吸附方式-在沥青吸附塔2到袋式除尘器6之间的管道中充入经粉磨的煤渣灰,利用煤渣灰的吸附性,使其与沥青烟尘充分混合接触,吸附烟尘中的沥青成分,此过程由加灰装置4实现。加灰装置4主体为灰斗式 料仓,上部设有提升机3,下部卸灰口处设有叶轮式给料机5;加灰 时打开提升机3和叶轮式给料机5,煤渣灰被充入管道中,混合后的 烟尘被送到袋式除尘器6前面的卸灰装置8中,在管道内煤渣灰与沥 青烟尘充分混合,煤渣灰又吸附一定量的沥青。其中吸附沥青较多、 重量增加较大的煤渣灰在进入袋式除尘器6前在卸灰装置8中被收 集;卸灰装置8为灰斗结构,煤渣灰从下部卸灰口处的叶轮式给料机 8-1排出。这一步骤可以处理掉烟尘中沥青含量的10 20%。其余的 烟尘被送到袋式除尘器6中进行处理。3、 滤袋预处理为了不使滤袋被沥青粘附而堵塞,对滤袋进行预处理,滤袋预处 理装置9为送灰风机。由于袋式除尘器6采用气箱脉冲式除尘器,其 清灰属于离线清灰方式;在其清灰完毕后,在沥青烟尘进入除尘器各 袋室前,将煤渣灰首先送入除尘器各袋室,即由送灰风机9以空气输 送方式充进煤渣灰,使其先布满滤袋表面。然后进入在线状态,此时 含沥青的烟尘进入各袋室,烟尘经过滤袋时,沥青被滤袋及其表面的 煤渣灰阻隔留在滤袋表面上,纯净空气通过滤袋,到排风机7,被排 入大气。由于煤渣灰的作用,沥青吸附在煤渣灰上,不能牢牢粘附在 滤袋上,当清灰时,在0.5 0.7MPa压縮空气喷吹作用下,沥青便随 着煤渣灰一起落到袋式除尘器6的灰斗内,并经螺旋输送机6-2和锁 风卸料器6-l排出。由于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高,排出的气体含尘量 低于50mg/Nm3,达到国家排放标准。4、 煤渣灰的循环利用煤渣灰吸附大量沥青,作为抛弃物将产生二次污染。为此本实用 新型对煤渣灰合理处理,进行循环利用。吸附有大量沥青的煤渣灰,被再次投入焙烧炉中燃烧,沥青再燃 烧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热能,使焙烧炉的煤耗下降了。经试验表明, 每炉中IOO吨碳极的焙烧,可以节省燃煤约5 10%。经焙烧炉处理 过的煤渣灰经过筛分,又可以作为预处理介质;节省了煤渣灰的使用 量和因破碎煤渣灰而消耗的电能。权利要求1、一种沥青烟尘净化系统,包括袋式除尘器(6)和排风机(7),其特征在于,在袋式除尘器(6)之前还包括风冷却器(1)、沥青吸附塔(2)、卸灰装置(8),以上部件依次由管道连接;在沥青吸附塔(2)与卸灰装置(8)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加灰装置(4);袋式除尘器(6)上设有滤袋预处理装置(9)。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烟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风冷却器(1)上部主体为列管结构,列管下部为进风总管,与 沥青烟尘进风口相连,进风总管下部为沥青收集斗;列管上部经 管道与沥青吸附塔(2)的进风口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烟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沥青吸附塔(2)为网状结构,其内设有20—50层金属网,下 部为沥青收集斗;金属网与沥青收集斗之间为排风口,与排风管 道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烟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加灰装置(4)主体为灰斗式料仓,上部设有提升机(3),下部 卸灰口处设有叶轮式给料机(5)。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烟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卸灰装置(8)为灰斗结构,下部卸灰口处设有叶轮式给料机 (8-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烟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滤袋预处理装置(9)为送灰风机,与袋式除尘器(6)的灰斗 连接。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烟尘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沥青烟尘净化系统,包括袋式除尘器(6)和排风机(7),其特征在于,在袋式除尘器(6)之前还包括风冷却器(1)、沥青吸附塔(2)、卸灰装置(8),以上部件依次由管道连接;在沥青吸附塔(2)与卸灰装置(8)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加灰装置(4);袋式除尘器(6)上设有滤袋预处理装置(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鼎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天环科技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