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翻越式双路双循环喷雾旋流除尘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9956 阅读:3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塔翻越式双路双循环喷雾旋流除尘脱硫装置,它所设置的第一烟道连接主塔和预处理塔,主塔中下部的第一除尘脱硫区和第一烟道的液体排放口开设在主塔下部底端位置,第一地沟的一端与主塔底端液排放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沉淀池相连,在预处理塔下部底端位置开设有液体排放口,第二地沟的一端与第二沉淀池相连,另一端与管路及预处理塔底端的液排放口相连;通过主塔中第一除尘脱硫区的水路与通过预处理塔中的水路合并形成一单独循环水路结构,通过主塔中第二除尘脱硫区的水路与通过第一烟道中的水路合并形成另一单独循环水路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尘、脱硫效果好,能保证除尘脱硫装置不结灰、不结垢,且使用寿命可达20~30年。(*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尘脱硫装置,特别是一种双塔翻越式双路双循环喷雾旋流除尘脱硫装置,它主要适用于环保行业的除尘脱硫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除尘脱硫领域采用的各式喷雾旋流除尘脱硫装置普遍存在着叶片结灰、结垢而阻塞问题,引起震动,阻力增大,造成除尘脱硫效率降低,甚至由于阻力过大而使锅炉无法正常燃烧运行,尤其是在用钙基类(如石灰)作脱硫剂的情况下更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除尘脱硫装置不能有效解决叶片结灰和结垢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塔翻越式双路双循环喷雾旋流除尘脱硫装置,该除尘脱硫装置能有效地解决除尘脱硫过程中叶片结灰和结垢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双塔翻越式双路双循环喷雾旋流除尘脱硫装置包括主塔、预处理塔、进水管、管路和截止阀,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地沟或管道、沉淀池和第一烟道,第一烟道连接主塔和预处理塔,主塔中下部的第一除尘脱硫区和第一烟道的液体排放口开设在主塔下部底端位置,第一地沟的一端与主塔底端的液体排放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沉淀池相连,在预处理塔下部底端位置开设有液体排放口,第二地沟的一端与第二沉淀池相连,另一端分成两路,一路与管路相连,另一路与预处理塔底端的液体排放口相连;通过主塔中第一除尘脱硫区的水路与通过预处理塔中的水路合并形成一单独循环水路结构,通过主塔中第二除尘脱硫区的水路与通过第一烟道中的水路合并形成另一单独循环水路结构。本技术还设置有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补充水管和多个截止阀,第一截止阀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一沉淀池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一循环泵一端相连,第一循环泵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截止阀一端相连,第二截止阀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三截止阀一端相连,第三截止阀另一端与第一管路一端相连,第一管路分别与主塔的第一除尘脱硫区和第一烟道相连,第四截止阀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沉淀池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循环泵一端相连,第五截止阀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循环泵的另一端相连,第五截止阀的另一端经管路分成两路,一路与第六截止阀一端相连,另一路与第七截止阀一端相连,第六截止阀的另一端由第二管路连接入预处理塔,第七截止阀的另一端由第三管路连接入主塔的第二除尘脱硫区,经第二除尘脱硫区除尘脱硫处理过的液体由开设在主塔中部位置的排放口通过管路与第八截止阀一端相连,第八截止阀另一端与第四管路一端相连,第二沉淀池另一端与第四截止阀通过管路相连,第九截止阀一端通过管路与主塔的第二除尘脱硫区底端相连,另一端经过第五管路与预处理塔相连,经主塔的第二除尘脱硫区除尘脱硫处理过的液体可通过管路经过第九截止阀和第五管路流入预处理塔中,进水管通过管路分别与第十截止阀一端和第十一截止阀一端相连,第十截止阀另一端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三截止阀一端和第二截止阀一端相连,第十一截止阀另一端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五截止阀一端和第六截止阀一端及第七截止阀一端相连,第十二截止阀一端与补充水管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本技术主塔和预处理塔的外壳材料可以为花岗岩,也可为不锈钢或碳素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在除尘脱硫装置工作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了叶片结灰、结垢问题,使除尘脱硫装置的使用寿命更长,效率更高,可以使除尘效率达到99.7%以上,脱硫效率达到99.9%以上,而且能保证除尘脱硫装置不结灰、不结垢。本技术采用了特殊的结构设计,主塔和预处理塔外壳都采用了花岗岩材料,花岗岩具有耐酸、耐碱和耐磨等特点,使用寿命可达20~30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构成及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1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构成及工作原理。本实施例包括主塔11、预处理塔15、第一循环泵25、第二循环泵28、第一沉淀池33、第二沉淀池32、第一地沟2、第二地沟1、第一烟道4、第二烟道10、烟囱5、引风机6、进水管23、补充水管30、脱硫剂入口34和多个截止阀。第一截止阀24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一沉淀池33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一循环泵25一端相连,第一循环泵25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截止阀26一端相连,第二截止阀26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三截止阀17一端相连,第三截止阀17另一端第一管路16相连,第一管路16分头分别与主塔11的第一除尘脱硫区7和第一烟道4相连,第一烟道4连接主塔11和预处理塔15,经过主塔11的第一除尘脱硫区7和第一烟道4除尘脱硫后液体排放口开设在主塔11下部底端位置,第一地沟2一端与主塔11底端除尘脱硫液排放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沉淀池33相连。第四截止阀29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沉淀池32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循环泵28一端相连,第五截止阀27一端与第二循环泵28的另一端相连,第五截止阀27的另一端经管路分成两路,一路与第六截止阀20一端相连,另一路与第七截止阀18一端相连,第六截止阀20的另一端由第二管路19连接入预处理塔15,第七截止阀18的另一端由第三管路14连接入主塔11的第二除尘脱硫区9,经第二除尘脱硫区9除尘脱硫处理过的液体由开设在主塔11中部位置(第二除尘脱硫区9底端)的排放口通过管路与第八截止阀8一端相连,第八截止阀8另一端与第四管路3一端相连,在预处理塔15下部底端位置开设有除尘脱硫液排放口,第二地沟1一端与第二沉淀池32相连,另一端分成两路,一路与第四管路3的另一端相连,另一路与预处理塔15下部底端位置开设的除尘脱硫液体排放口相连。第九截止阀12一端通过管路与主塔11的第二除尘脱硫区9底端(在主塔11的中部)相连,另一端经过第五管路13与预处理塔15相连。主塔11上有第二烟道10,第二烟道10经由引风机6与烟囱5相连。进水管23分别与第十截止阀21一端和第十一截止阀22一端相连,第十截止阀21另一端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三截止阀17一端和第二截止阀26一端相连,第十一截止阀22另一端通过管路分别与第五截止阀27一端和第七截止阀18一端相连。脱硫剂入口34与第一沉淀池33相连。第十二截止阀31一端与补充水管30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沉淀池32相连。第一路循环中,第一循环泵25抽取第一沉淀池33中的液体经由第一管路16分成两路,一路进入主塔11的第一除尘脱硫区7进行除尘脱硫处理,经第一除尘脱硫区7除尘脱硫处理后的液体从主塔11的底端的排液口由第一地沟2引入第一沉淀池33中,另一路进入第一烟道4中进行除尘脱硫处理,经第一烟道4除尘脱硫过的液体流入主塔11底端经主塔11底端的排液口由第一地沟2引入第一沉淀池33中。第二路循环中,第二循环泵28抽取第二沉淀池32中的液体经过第五截止阀27后分成两路,一路经第六截止阀20和第二管路19与进入预处理塔15,另一路经第七截止阀18进入主塔11的第二除尘脱硫区9进行除尘脱硫处理,开闭第八截止阀8可以控制经第二除尘脱硫区9除尘脱硫处理后的液体是否通过第四管路3流入第二地沟1进入第二沉淀池32中,开闭第九截止阀12可以控制经第二除尘脱硫区9除尘脱硫处理后的液体是否通过第五管路13进入预处理塔15中,经过预处理塔15除尘脱硫处理过的液体通过预处理塔15下部底端位置开设的除尘脱硫液体排放口经由第二地沟1进入第二沉淀池32中。通过两路循环将主塔11第一除尘脱硫区7和第一烟道4除尘脱硫后的液体与主塔11第二除尘脱硫区9和预处理塔15除尘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塔翻越式双路双循环喷雾旋流除尘脱硫装置,包括主塔、预处理塔、进水管、管路和截止阀,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地沟或管道、沉淀池和第一烟道,第一烟道连接主塔和预处理塔,主塔中下部的第一除尘脱硫区和第一烟道的液体排放口开设在主塔下部底端位置,第一地沟的一端与主塔底端的液体排放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沉淀池相连,在预处理塔下部底端位置开设有液体排放口,第二地沟的一端与第二沉淀池相连,另一端分成两路,一路与管路相连,另一路与预处理塔底端的液体排放口相连;通过主塔中第一除尘脱硫区的水路与通过预处理塔中的水路合并形成一单独循环水路结构,通过主塔中第二除尘脱硫区的水路与通过第一烟道中的水路合并形成另一单独循环水路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禾仲寿根袁善栋胡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理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