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615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它用于环保行业的除尘脱硫作业。该装置包括主塔、位于主塔下方的进口烟道、进水管、截止阀和脱硫剂入口,还设置有旋流区、超细雾化区、第一循环水路结构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其中旋流区位于主塔内,超细雾化区位于主塔和进口烟道内,在主塔的最底端设置有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在旋流区的最底端处设置有旋流区液体排放口,第一循环水路结构由旋流区液体排放口、第一沉淀池和旋流区依次连接组成,第二循环水路结构由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第二沉淀池和超细雾化区依次连接组成,第一、二循环水路结构为各自单独的水路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用水量小、除尘效率高、并能解决旋流板结垢问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尘脱硫装置,尤其是一种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它主要用于环保行业的除尘脱硫作业。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锅炉的除尘脱硫作业普遍采用的是湿法一体化技术,即在除尘脱硫塔内安装有旋流板等离心分离装置,然后在上面加碱性石灰水,其既利用离心分离除尘、又利用碱性石灰水进行气水混合脱硫,除下的粉尘和脱硫生成物(亚硫酸钙与硫酸钙)被除尘脱硫水带入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澄清水再循环使用。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用一组旋流板、一路循环水即可,液气比一般为1∶0~3∶1。这种技术的缺点是用旋流板的离心作用来除尘,效率已达不到目前环保的高标准,因为它的离心力对一些超细粉尘无法起到作用,超细粉尘很难被去除;另外由于旋流板既用于除尘又用于脱硫,因此脱硫生成物(亚硫酸钙与硫酸钙)特别容易粘着在旋流板叶片上并形成越来越厚的污垢,从而导致叶片堵塞,这就增加了锅炉烟气流通阻力、影响了锅炉燃烧,在实践中,有的锅炉仅仅使用一周就需要停炉清垢,大大影响了正常生产。国外发达国家采用的是大水量方法(即使液气比达到15∶1),以此来解决脱硫生成物(亚硫酸钙与硫酸钙)的溶解度问题,以减缓结垢。这种方法显然不太适合我国目前的经济和用水条件,对中小热电锅炉来说更是如此,循环水量大,势必带来电能消耗大、循环系统庞大、投资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因此,石灰湿法脱硫造成的装置结垢和堵塞问题,是一直困扰我国除尘脱硫行业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水量小、除尘效率高、并能解决旋流板结垢问题的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包括主塔、位于主塔下方的进口烟道、进水管、截止阀和脱硫剂入口,其结构特点是还设置有旋流区、超细雾化区、第一循环水路结构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其中旋流区位于主塔内,超细雾化区位于主塔和进口烟道内,且旋流区位于主塔内的超细雾化区上方,旋流区内安装有若干组旋流板,旋流区的最上端还安装有除雾器,超细雾化区内安装有若干组超细雾化喷嘴;在主塔的最底端设置有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在旋流区最底端的旋流板处设置有旋流区液体排放口,第一循环水路结构由旋流区液体排放口、第一沉淀池和旋流区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组成,第二循环水路结构由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第二沉淀池和超细雾化区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组成,第一循环水路结构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为各自单独的循环水路结构。本专利技术在第一循环水路结构中还设置有第一循环泵、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和第三截止阀,其中旋流区液体排放口与第一沉淀池、第一截止阀、第一循环泵、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旋流区通过管路依次相连;在第二循环水路结构中还设置有第二循环泵、第四截止阀、第五截止阀和第六截止阀,其中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与第二沉淀池、第四截止阀、第二循环泵、第五截止阀、第六截止阀、超细雾化区内的超细雾化喷嘴通过管路依次相连;在第一循环水路结构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之间还设置有第七截止阀、第八截止阀和所述的进水管,其中第七截止阀的一端连接与第二截止阀和第三截止阀之间的管路相连,其另一端与进水管相连,第八截止阀一端与进水管相连,其另一端与第五截止阀和第六截止阀之间的管路相连。本专利技术在第一沉淀池上还设置有第九截止阀和补充水管,第九截止阀的一端与第一沉淀池相连,其另一端与补充水管相连;所述的脱硫剂入口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本专利技术在所述主塔的上方设置有出口烟道,出口烟道通过引风机与烟囱相连。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还有该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包括主塔、通过烟道与主塔相连的预处理塔、进水管、截止阀和脱硫剂入口,其结构特点是还设置有旋流区、超细雾化区、第一循环水路结构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其中旋流区位于主塔内,超细雾化区位于主塔、烟道和预处理塔内,且旋流区位于主塔内的超细雾化区上方,旋流区内安装有若干组旋流板,旋流区的最上端还安装有除雾器,超细雾化区内安装有若干组超细雾化喷嘴;在主塔的最底端设置有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在旋流区最底端的旋流板处设置有旋流区液体排放口,第一循环水路结构由旋流区液体排放口、第一沉淀池、旋流区和预处理塔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组成,第二循环水路结构由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第二沉淀池和超细雾化区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组成,第一循环水路结构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为各自单独的循环水路结构。本专利技术在第一循环水路结构中还设置有第一循环泵、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第十截止阀和第十一截止阀,旋流区液体排放口、第一沉淀池、第一截止阀、第一循环泵、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通过管路依次相连后分成两路,一路与第十截止阀、旋流区通过管路相连,另一路与第十一截止阀、预处理塔通过管路相连;在第二循环水路结构中还设置有第二循环泵、第四截止阀、第五截止阀和第六截止阀,其中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与第二沉淀池、第四截止阀、第二循环泵、第五截止阀、第六截止阀、超细雾化区内的超细雾化喷嘴通过管路依次相连;在第一循环水路结构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之间还设置有第七截止阀、第八截止阀和所述的进水管,其中第七截止阀的一端连接与第二截止阀和第三截止阀之问的管路相连,其另一端与进水管相连,第八截止阀一端与进水管相连,其另一端与第五截止阀和第六截止阀之间的管路相连。本专利技术在第一沉淀池上还设置有第九截止阀和补充水管,第九截止阀的一端与第一沉淀池相连,其另一端与补充水管相连;所述的脱硫剂入口与第二沉淀池相连。本专利技术在所述主塔的上方设置有出口烟道,出口烟道通过引风机与烟囱相连。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从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来看,在如此小的液气比(1∶1)条件下要彻底解决结垢和堵塞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该装置则转换了思路,采用“大禹治水”的方法,宜疏不宜堵。在承认结垢和堵塞必然会发生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延缓结垢和堵塞的速度,改变结垢和堵塞的分布位置,使关键部位不受或少受影响,使其与锅炉维护周期相接近;另外通过超细喷雾旋流技术使超细粉尘先“长大”再分离,其除尘效率提高到可与电除尘媲美的程度。结垢通常发生在旋流板、喷嘴、管道等部位,影响除尘脱硫的效果,严重时会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针对该问题,该装置采用高效超细雾化、旋流技术和双路双循环给液系统,使脱硫和除尘分别在主塔的两个不同部位进行,既互相作用又相对独立。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如下烟气从锅炉尾部出来后,进入进口烟道或预处理塔,进口烟道与预处理塔中装有数组大通径的高效超细雾化喷嘴,在该区段空间充满着由超细雾化喷嘴喷出的粒径为100-300μm的雾化液,喷雾系统的合理选型及科学布置,使该超细雾化区形成无死角、重叠少的雾状液体均匀分布的超细雾化区段,烟气较长时间内在超细雾化区中穿行,在此处正如加了一个水浴式除尘器,它与水浴式除尘器所不同的是烟气穿越水浴式除尘器水层时阻力很大,烟气穿越超细密集水雾时几乎无阻力,气液的交换性能却相当好,烟尘与SO2有了充足的机会与脱硫液接触,相当于烟尘长时间在水中浸泡。从锅炉里出来的烟尘是干燥的多孔体,它在超细雾化区中穿行好比一块红砖浸在水中,烟尘内部马上吸足水份,产生吸水“增重”。更重要的是烟尘内部吸饱水后外表面也会带上水份,烟尘外表带水相当于刷上了一层粘结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细喷雾旋流双路双循环除尘脱硫装置,包括主塔、位于主塔下方的进口烟道、进水管、截止阀和脱硫剂入口,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旋流区、超细雾化区、第一循环水路结构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其中旋流区位于主塔内,超细雾化区位于主塔和进口烟道内,且旋流区位于主塔内的超细雾化区上方,旋流区内安装有若干组旋流板,旋流区的最上端还安装有除雾器,超细雾化区内安装有若干组超细雾化喷嘴;在主塔的最底端设置有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在旋流区最底端的旋流板处设置有旋流区液体排放口,第一循环水路结构由旋流区液体排放口、第一沉淀池和旋流区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组成,第二循环水路结构由超细雾化区液体排放口、第二沉淀池和超细雾化区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组成,第一循环水路结构和第二循环水路结构为各自单独的循环水路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寿根李欣禾袁善栋尹朝亮胡志宏王高云吴有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理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