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双底出水口双路双循环喷雾旋流除尘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9953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塔双底出水口双路双循环喷雾旋流除尘脱硫装置,它包括主塔、预处理塔、进水管、管路和截止阀,还设置有地沟或管道及沉淀池,第一地沟的一端与主塔的底端出水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沉淀池相连;第二地沟的一端与预处理塔的底端出水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沉淀池相连,使通过主塔及预处理塔的水路形成各自单独的循环水路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使除尘效率达到99.7%以上,脱硫效率达到99.9%以上,而且能保证除尘脱硫装置不结灰、不结垢。由于采用了特殊的结构设计,主塔和脱硫塔外壳都采用了花岗岩材料,花岗岩具有耐酸、耐碱和耐磨等特点,使用寿命可达20~30年。(*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尘脱硫装置,特别是一种双塔双底出水口双路双循环喷雾旋流除尘脱硫装置,它主要适用于环保行业的除尘脱硫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除尘脱硫领域采用的各式喷雾旋流除尘脱硫装置普遍存在着叶片结灰、结垢而阻塞问题,引起震动,阻力增大,造成除尘脱硫效率降低,甚至由于阻力过大而使锅炉无法正常燃烧运行,尤其是在用钙基类(如石灰)作脱硫剂的情况下更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除尘脱硫装置不能有效解决叶片结灰和结垢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双塔双底出水口双路双循环喷雾旋流除尘脱硫装置,该除尘脱硫装置能有效地解决除尘脱硫过程中叶片结灰和结垢的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双塔双底出水口双路双循环喷雾旋流除尘脱硫装置包括主塔、预处理塔、进水管、管路和截止阀,还设置有地沟管道及沉淀池,第一地沟的一端与主塔的底端出水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沉淀池相连;第二地沟的一端与预处理塔的底端出水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沉淀池相连,使通过主塔及预处理塔的水路形成各自单独的循环水路结构。本技术还设置有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补充水管和多个截止阀,第一截止阀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一沉淀池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一循环泵的一端相连,第一循环泵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截止阀一端相连,第二截止阀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三截止阀的一端相连,第三截止阀的另一端通过管路分成两路,一路与第四截止阀的一端相连,另一路与第五截止阀的一端相连,第四截止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管路分成两路,分别与主塔的第一除尘脱硫7和第二除尘脱硫区相连,第五截止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与预处理塔相连,第六截止阀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沉淀池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循环泵的一端相连,第七截止阀一端与第二循环泵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八截止阀一端相连,第八截止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路与预处理塔相连,第九截止阀一端与进水管相连,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截止阀和第三截止阀中间的管路,第十截止阀一端与进水管相连,另一端连接于第七截止阀和第八截止阀中间的管路,第十一截止阀一端与补充水管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沉淀池相连。本技术主塔和预处理塔的外壳材料为花岗岩,也可为不锈钢或碳素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在除尘脱硫装置的工作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了叶片结灰、结垢问题,使除尘脱硫装置的使用寿命更长,效率更高,可以使除尘效率达到99.7%以上,脱硫效率达到99.9%以上,而且能保证除尘脱硫装置不结灰、不结垢。本技术采用了特殊的结构设计,主塔和预处理塔外壳都采用了花岗岩材料,花岗岩具有耐酸、耐碱和耐磨等特点,使用寿命可达20~30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构成及工作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图1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结构构成及工作原理。本实施例包括主塔9、预处理塔11、第一循环泵25、第二循环泵22、第一地沟3、第二地沟2、第一沉淀池29、第二沉淀池30、烟道8、烟囱4、引风机5、脱硫剂入口1、进水管20、补充水管27和多个截止阀。第一截止阀24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一沉淀池29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一循环泵25的一端相连,第一循环泵25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截止阀26一端相连,第二截止阀26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三截止阀17的一端相连,第三截止阀17的另一端通过管路分成两路,一路与第四截止阀12的一端相连,另一路与第五截止阀14的一端相连,第四截止阀1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管路10分成两路,分别与主塔9的第一除尘脱硫区7和第二除尘脱硫区6相连,第五截止阀1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13与预处理塔11相连,第一地沟3一端与主塔9底端出水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沉淀池29相连。第六截止阀21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沉淀池30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循环泵22的一端相连,第七截止阀23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循环泵22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八截止阀16一端相连,第八截止阀16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路15与预处理塔11相连,第二地沟2一端与预处理塔11的底端出水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沉淀池30相连。打开第一截止阀24、第二截止阀26、第三截止阀17、第四截止阀12和第五截止阀14,由第一循环泵25抽取第一沉淀池29中的液体经过第二截止阀26和第三截止阀17后分成两路,一路由第四截止阀12和第一管路10进入主塔9的第一除尘脱硫区7和第二除尘脱硫区6,经过主塔9除尘脱硫处理过的液体通过主塔底端出水口由第一地沟3排入第一沉淀池29中,由第三截止阀17分成的另一路由第五截止阀14和第二管路13进入预处理塔11进行除尘脱硫处理,经过预处理塔11除尘脱硫处理过的液体由连接于预处理塔底端出水口的第二地沟2排入第二沉淀池30中。打开第六截止阀21、第七截止阀23和第八截止阀16,第二循环泵22抽取第二沉淀池30中的液体经过第七截止阀23、第八截止阀16和第三管路15进入预处理塔11进行除尘脱硫处理,经过除尘脱硫处理后的液体从预处理塔底端出水口出来由第二地沟2排入第二沉淀池30中。通过两路循环将主塔9除尘脱硫后的液体和预处理塔11除尘脱硫后的液体有效地分离开来,有效的减少了旋流板叶片的结灰结垢现象。主塔9上有烟道8,烟道8经由引风机5与烟囱4相连,经过除尘脱硫处理后的烟气经烟道8由引风机5到烟囱4排入大气。第九截止阀19一端与进水管20相连,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截止阀26和第三截止阀17中间的管路,第十截止阀18一端与进水管20相连,另一端连接于第七截止阀23和第八截止阀16中间的管路,进水管20用来作为备用水源供给两路循环水系统。脱硫剂入口1与第二沉淀池30相连,以补充脱硫剂的消耗量。打开第十一截止阀28可通过补充水管27向第一沉淀池29补充清水。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地沟3和第二地沟2也可以通过管道来替换,因为管道与地沟的作用、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是相同的,两者用其一即可。为了进一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除尘脱硫装置的使用寿命,装置的外壳材料采用花岗岩,也可采用不锈钢或碳素钢加防腐处理,这样就提高了外壳的耐酸性、耐碱性和耐磨性等。权利要求1.一种双塔双底出水口双路双循环喷雾旋流除尘脱硫装置,包括主塔、预处理塔、进水管、管路和截止阀,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地沟或管道及沉淀池,第一地沟的一端与主塔的底端出水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沉淀池相连;第二地沟的一端与预处理塔的底端出水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沉淀池相连,使通过主塔及预处理塔的水路形成各自单独的循环水路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塔双底出水口双路双循环喷雾旋流除尘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补充水管和多个截止阀,第一截止阀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一沉淀池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一循环泵的一端相连,第一循环泵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截止阀一端相连,第二截止阀的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三截止阀的一端相连,第三截止阀的另一端通过管路分成两路,一路与第四截止阀的一端相连,另一路与第五截止阀的一端相连,第四截止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管路分成两路,分别与主塔的第一除尘脱硫和第二除尘脱硫区相连,第五截止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与预处理塔相连,第六截止阀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沉淀池相连,另一端通过管路与第二循环泵的一端相连,第七截止阀一端与第二循环泵的另一端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塔双底出水口双路双循环喷雾旋流除尘脱硫装置,包括主塔、预处理塔、进水管、管路和截止阀,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地沟或管道及沉淀池,第一地沟的一端与主塔的底端出水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一沉淀池相连;第二地沟的一端与预处理塔的底端出水口相连,另一端与第二沉淀池相连,使通过主塔及预处理塔的水路形成各自单独的循环水路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欣禾仲寿根袁善栋胡志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理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