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64805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座椅控制装置(10),包括:调节器件(14),其调节车辆座椅(42)的座椅靠背(44)的倾斜角度;以及控制部(12),其控制所述调节器件。当调节所述倾斜角度时,所述控制部(12)控制所述调节器件开始以第一速度调节所述倾斜角度,然后在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之后,所述控制部(12)控制所述调节器件以比所述第一速度快的第二速度调节所述倾斜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该车辆座椅控制装置(10)的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调节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角度的座椅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驱动诸如电动机的作动器来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的车辆座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外已经提出了控制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等的技术。例如,公开号为2007-500650的日本专利申请(JP-A-2007-500650)提出了控制座椅靠背的角度调节的技术。在JP-A-2007-500650中描述的技术预测碰撞并且在已经预测到碰撞时操作作动器以比用来进行舒适性调节的第一速度快的第二速度调节座椅。当已经预测到碰撞时,在JP-A-2007-500650中描述的技术以比座椅靠背通过用户操作而被调节时的速度快的速度来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然而,快速和突然开始以及停止对乘员来讲可能是不适且不快的,因此存在与调节座椅靠背的角度时的控制相关的改进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其使得乘员在调节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的控制期间的不适感和不快感最小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涉及一种车辆座椅控制装置,其包括调节器件,其调节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调节器件。当调节所述倾斜角度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节器件开始以第一速度调节所述倾斜角度,然后在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之后,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节器件以比所述第一速度快的第二速度调节所述倾斜角度。根据该车辆座椅控制装置,所述调节器件调节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此外,当调节倾斜角度时,控制部控制调节器件开始以第一速度调节倾斜角度,然后在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之后,控制部控制调节器件以比第一速度快的第二速度调节倾斜角度。也就是说,调节器件开始以比第二速度慢的第一速度调节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 然后以比第一速度快的第二速度调节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因此,与从一开始就开始以第二速度调节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时相比,能够使乘员由于座椅靠背的操作而产生的不适感和不快感最小化。此外,还能够使由于形成座椅靠背的操作机构的齿轮等的啮合引起的操作噪声和冲击最小化。顺便提及,上述车辆座椅控制装置还可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由乘员操作并指示所述调节器件进行调节。当存在来自所述操作部的进行所述调节的指示时,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所述调节器件开始以所述第一速度调节所述倾斜角度。因此,当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响应于乘员的指示而被调节时,能够使乘员由于座椅靠背的操作产生的不适感和不快4感最小化。此外,在上述车辆座椅控制装置中,当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节器件停止调节所述倾斜角度时,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所述调节器件在逐步降低调节速度之后停止调节。因此,当停止对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的调节时,也能够使乘员的不适感和不快感最小化。上述车辆座椅控制装置还可包括碰撞预测部,所述碰撞预测部预测碰撞。当所述碰撞预测部预测到所述碰撞时,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所述调节器件开始以比所述第一速度快的第三速度调节所述倾斜角度,然后在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之后,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所述调节器件以比所述第三速度快的第四速度调节所述倾斜角度,以使得所述倾斜角度与目标角度一致。根据该车辆座椅控制装置,所述碰撞预测部预测碰撞。此外,当所述碰撞预测部预测到所述碰撞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节器件开始以比所述第一速度快的第三速度调节所述倾斜角度,然后在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之后,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节器件以比所述第三速度快的第四速度调节所述倾斜角度,以使得所述倾斜角度与目标角度一致。也就是说,能够减少突然操作座椅靠背时的冲击,因此能够使突然操作座椅靠背时乘员的不适感和不快感最小化。目标角度旨在包括覆盖特定范围的目标角度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控制调节器件以使得倾斜角度与目标角度范围内的数值一致就足够了。顺便提及,在上述车辆座椅控制装置中,在所述倾斜角度达到所述目标角度之前, 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所述调节器件在逐步降低调节速度之后将所述倾斜角度停止在所述目标角度。因此,当在座椅靠背被紧急操作之后使其停止时,座椅靠背在逐步降低座椅靠背被操作时的速度之后被停止。因此,操作感得到改善并能够使乘员的不适感和不快感最小化。在上述车辆座椅控制装置中,开始调节时的所述倾斜角度和所述目标角度之间的区间可包括紧接在开始所述倾斜角度的所述调节之后的预先设定的第一区间、紧接在所述倾斜角度达到所述目标角度之前的预先设定的第二区间,以及在所述第一区间和所述第二区间之间的第三区间。此外,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所述调节器件以使得所述调节器件在所述第一区间和所述第二区间中的至少一个中的调节速度比在所述第三区间中的调节速度慢。根据该车辆座椅控制装置,开始调节时的所述倾斜角度和所述目标角度之间的区间包括紧接在开始所述调节器件的所述调节之后的预先设定的第一区间、紧接在所述倾斜角度达到所述目标角度之前的预先设定的第二区间,以及在所述第一区间和所述第二区间之间的第三区间。此外,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节器件以使得所述调节器件在所述第一区间和所述第二区间中的至少一个中的调节速度比在所述第三区间中的调节速度慢。也就是说,当预测到碰撞并且紧急调节座椅靠背时,使得在紧接在开始所述调节之后的第一区间中的调节速度和在紧接在结束所述调节之前的第二区间中的调节速度中的至少一个比在作为所述第一区间和所述第二区间之间的中间区间的第三区间中的调节速度慢。因此,能够使乘员由于座椅靠背的操作产生的不适感和不快感最小化。顺便提及,在上述车辆座椅控制装置中,所述碰撞预测部可以计算碰撞预测时间, 所述碰撞预测时间为预测到的直到发生所述碰撞之前的时间。此外,所述控制部可以判定是否能够在所述碰撞预测时间内将所述倾斜角度调节到所述目标角度。而且,当所述控制部判定出不能在所述碰撞预测时间内将所述倾斜角度调节到所述目标角度时,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所述调节器件禁止以所述第三速度的所述调节并开始以所述第四速度的所述调节。因此,当紧急操作座椅靠背并且在碰撞发生时调节操作不能完成时,禁止以第三速度的调节,并且能够适当地操作座椅靠背。此外,此时,所述碰撞预测部可以更新所述碰撞预测时间,并且所述控制部可以基于更新的碰撞预测时间来判定是否能够在所述更新的碰撞预测时间内将所述倾斜角度调节到所述目标角度,并基于由所述控制部判定出的判定结果来控制所述调节器件。因此,所述座椅靠背能够被适当地操作为反映车辆外部不断变化的状况。例如,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节器件禁止以所述第三速度的所述调节并开始以所述第四速度的所述调节之后,当判定出能够在所述更新的碰撞预测时间内将所述倾斜角度调节到所述目标角度时,所述控制部可以控制所述调节器件以使得在所述第二区间中的所述调节速度变得比在所述第三区间中的所述调节速度慢。此外,在上述车辆座椅控制装置中,当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节器件改变所述调节器件的调节速度时,所述控制部可控制所述调节器件以使得所述调节速度逐步地改变。 因此,调节座椅靠背时的感觉能够更进一步地得到改善。而且,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涉及用于如上所述车辆座椅控制装置的控制方法。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进一步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结合附图对示范性实施例的下列描述而变得清晰,在附图中相似的数字用于表示相似的元件,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座椅控制装置的大致结构的方块图;图2A为座椅操作开关的布置的一个示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座椅控制装置,包括:调节器件,其调节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以及控制部,其控制所述调节器件,其中,当调节所述倾斜角度时,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节器件开始以第一速度调节所述倾斜角度,然后在经过了预定时间段之后,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调节器件以比所述第一速度快的第二速度调节所述倾斜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周三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