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合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45025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嵌合构造具备:动力传递部件(323),动力传递到该动力传递部件,且该动力传递部件包括在外周缘部隔开间隔设置的第1以及第2齿部(161、162);以及与动力传递部件(323)嵌合的嵌合部件(600),该嵌合部件以包围动力传递部件(323)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且形成有接纳第1齿部(161)的第1凹部(163)以及接纳第2齿部(162)的第2凹部(164),在第1齿部(161)的外侧面与第1凹部(163)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形成为,比第2齿部(162)的外侧面与第2凹部(164)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在第1齿部(161)的外侧面与第1凹部(163)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缓冲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嵌合构造,特别是涉及包括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件和与该动力传递部件嵌合的嵌合部件的嵌合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广泛公知有嵌入于车辆的齿轮箱的行星齿轮机构。例如,日本特开 2006-183824号公报所记载的行星齿轮机构具备太阳轮;小齿轮,该小齿轮位于太阳轮的外侧,且与太阳轮啮合;以及齿圈,该齿圈位于小齿轮的外侧,且与小齿轮啮合。进而,各小齿轮由行星轮支架支承而能够旋转,行星轮支架嵌入于齿轮箱。在行星轮支架的外周缘部形成有多个突起部,在齿轮箱形成有多个接纳该突起部的凹部。进而,通过使行星轮支架的突起部嵌入于齿轮箱的凹部,行星轮支架与齿轮箱嵌I=I O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183824号公报一般地,在行星轮支架的突起部与齿轮箱的凹部之间设置有少许间隙。因此,在上述以往的行星齿轮机构中,当从发动机朝行星齿轮机构传递的扭矩变动时,会发出因突起部与凹部的内表面碰撞而产生的异常音。并且,上述的这种异常音并不限于行星齿轮机构与齿轮箱之间的嵌合构造,例如在花键构造中也同样会产生,其中,上述花键构造具备在外周面形成有多个齿部的轴部和与该轴部嵌合的外框,将轴部的旋转力传递至外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的这种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备传递动力的动力传递部件和与该动力传递部件嵌合的嵌合部件的嵌合构造中,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在动力传递部件与嵌合部件之间产生的异常音的降低的嵌合构造。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嵌合构造具备动力传递部件,动力传递到该动力传递部件,且该动力传递部件包括在外周部隔开间隔形成的第1以及第2齿部;以及与动力传递部件嵌合的嵌合部件,该嵌合部件以包围动力传递部件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且形成有接纳第1齿部的第1凹部以及接纳第2齿部的第2凹部。进而,在上述第1齿部的外侧面与第1凹部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缓冲部件,第1齿部的外侧面以及第1凹部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形成为,比第2齿部的外侧面以及第2凹部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优选上述第1齿部的外侧面包括沿该第1齿部的宽度方向排列的第1外侧面以及第2外侧面,第2齿部的外侧面包括沿该第2齿部的宽度方向排列的第3外侧面以及第 4外侧面。进而,上述第1凹部的内侧面包括与第1外侧面对置的第1内侧面,以及与第2 外侧面对置的第2内侧面。此外,上述第2凹部的内侧面包括与第3外侧面对置的第3内侧面,以及与第4外侧面对置的第4内侧面。进而,在使上述第1齿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第1凹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一致的状态下,第1外侧面与第1内侧面之间的距离比第3外侧面与第3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第2外侧面与第2内侧面之间的距离比第4外侧面与第 4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优选嵌合构造还具备太阳轮;齿圈,该齿圈配置在太阳轮的外周;以及小齿轮, 该小齿轮配置在太阳轮以及齿圈之间,并与太阳轮以及齿圈啮合。进而,上述动力传递部件是支架,该支架对小齿轮进行保持并使小齿轮能够旋转,嵌合部件是齿轮箱。优选嵌合构造还具备反转齿轮,该反转齿轮与齿圈啮合,第1齿部比第2齿部接近反转齿轮。优选上述缓冲部件形成为环状,且装配于第1齿部。另外,在申请的最初就预定能够对上述结构适当地相互进行组合。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嵌合构造,能够降低在动力传递部件与嵌合部件之间产生的异常首。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1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嵌合构造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从发动机侧剖视观察的外壳600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齿部161以及凹部163的局部剖视观察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齿部162以及凹部164的局部剖视观察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当对行星轮支架323施加有高扭矩的动力时的齿部162以及凹部164 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图5所示的状态下的齿部161以及凹部163的俯视图。图7是示出急减速时的齿部162以及凹部164的俯视图。图8是示出图7所示的状态下的齿部161以及凹部163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发动机的输出扭矩与转速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0是示出缓冲部件170的第1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1是示出缓冲部件170的第2变形例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缓冲部件170的第3变形例的主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齿部161、162,凹部163、164,行星轮支架323,收纳槽部600a,外壳600 具体实施例方式使用图1至图12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行星齿轮机构与齿轮箱的嵌合构造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在言及个数、量等的情况下,除了特别记载的情况以外,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一定限定于该个数、量等。并且,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各个构成要素, 除了特别记载的情况以外,对本专利技术来说并非是必须的构成要素。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嵌合构造的混合动力车辆的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1,混合动力车辆具备使驱动轮旋转的驱动装置200,驱动装置200包括发动机100、马达发电机(Motor Generator)MGl、MG2、动力分配机构(动力传递机构)300、差速机构400、以及外壳600。在外壳600内形成有收纳室610,该收纳室610收纳马达发电机MG2 ;收纳室611,该收纳室611收纳动力分配机构300 ;以及收纳室612,该收纳室612收纳马达发电机MGl。马达发电机MG1、MG2构成为分别包括转子211、221和定子212、222。并且,动力分配机构300构成为包括行星齿轮310、320。行星齿轮310、320构成为分别包括太阳轮311、321 ;小齿轮312、322 ;行星轮支架313、323 ;以及齿圈314、324。发动机100的曲轴110、马达发电机MGl的转子211、以及马达发电机MG2的转子 221以同一轴线为中心旋转。行星齿轮310的太阳轮311与中空的太阳轮轴结合,曲轴110贯通上述太阳轮轴的轴心。齿圈314被支承为能够与曲轴110在同轴上旋转。小齿轮312配置在太阳轮311 与齿圈314之间,在太阳轮311的外周一边自转一边公转。行星轮支架313与曲轴110的端部结合,并对各小齿轮312的旋转轴进行支承。用于将来自动力分配机构300的动力取出的副轴驱动齿轮(counter drive gear) 与齿圈314—体地旋转。副轴驱动齿轮与反转齿轮350连接。进而,在副轴驱动齿轮与反转齿轮350之间进行动力的传递。反转齿轮350对差速机构400进行驱动。并且,当下坡等时,车轮的旋转传递至差速机构400,反转齿轮350由差速机构400驱动。马达发电机MGl主要作为借助由永磁铁产生的磁场与转子211的旋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三相线圈的两端产生电动势的发电机动作。马达发电机MG2的转子221经由作为减速器的行星齿轮320结合于与行星齿轮 310的齿圈314 —体地旋转的齿圈壳体。马达发电机MG2作为借助由埋入于转子221的永磁铁产生的磁场与由卷绕于定子 222的三相线圈形成的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驱动转子221旋转的电动机动作。并且,马达发电机MG2也作用借助由永磁铁产生的磁场与转子221的旋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使三相线圈的两端产生电动势的发电机动作。图2是外壳600的剖视图,是从发动机侧剖视观察时的外壳600的剖视图。进而,在图1以及图2中,行星齿轮320借助作为旋转要素之一的行星轮支架323 被固定于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嵌合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构造具备:动力传递部件(323),动力传递到该动力传递部件,且该动力传递部件包括在外周部隔开间隔形成的第1齿部(161)以及第2齿部(162);以及与上述动力传递部件(323)嵌合的嵌合部件(600),该嵌合部件以包围上述动力传递部件(323)的周围的方式配置,且形成有接纳上述第1齿部(161)的第1凹部(163)以及接纳上述第2齿部(162)的第2凹部(164),在上述第1齿部(161)的外侧面与上述第1凹部(163)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缓冲部件(170),上述第1齿部(161)的外侧面与上述第1凹部(163)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形成为,比上述第2齿部(162)的外侧面与上述第2凹部(164)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中达史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