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变速器外壳的变速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35997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器装置(1),包含变速器外壳(2),在该变速器外壳中能够设置多个用于获得多个不同的传动比的构件组和一个起动装置、优选液力变矩器。在变速器外壳(2)的壁区域内能够设置多个通孔(3),所述通孔的边缘区域构成为加固区并且转矩能够通过所述通孔从变速器外壳(2)被引导至动力输出装置。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变速器外壳(2)的规定用于起动装置的区域(5)中设置混合动力系统的至少一个电机(6),并且设置在变速器外壳(2)中的电机(6)与在变速器外壳(2)外部设置的动力电子装置的连接穿过变速器外壳(2)的所述通孔(3)中的至少一个引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详细阐述的类型的具有变速器外壳 的变速器装置。
技术介绍
由实践中已知的且优选构成为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器装置分别在变速器外壳的壁 区域这样构成,使得通孔在需要时能够机械加工到变速器外壳的壁区域中,通过所述通孔 能够将转矩从变速器外壳的内部引导到在变速器外壳外部设置的动力输出装置。为了避免 由于后续加设通孔而损害这样的变速器外壳的刚度,通孔的边缘区域构成有加固区域。变速器装置的变速器外壳的这样构成的加固区域例如位于构成为液力变矩器的 起动装置和多个不同的用于实现变速器装置的不同的传动比的组件之间。为了能够减小传统的汽油或柴油内燃机在不同的运行状态下的燃油消耗,汽车或 其汽车传动系(Antriebsstrange )越来越多地配备电机。不利的是,混合动力汽车传动 系的特征在于较大的构造空间需求并且因此在现有的汽车系统中通常仅能通过对汽车车 身的区域(在其中待设置所述附加电机)的麻烦的结构改变来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变速器外壳的变速器装置,借助于它使得传统的 汽车系统在无结构改变的情况下配备混合动力驱动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利用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变速器装置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装置包含变速器外壳,在该变速器外壳中能够设置多个用于 获得多个不同的传动比的构件组和一个起动装置、优选液力变矩器,其中在变速器外壳的 壁区域内能够设置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边缘区域构成为加固区并且转矩能够通过所述通 孔从变速器外壳被引导至动力输出装置,在变速器外壳的规定用于起动装置的区域中设置 混合动力系统的至少一个电机,并且设置在变速器外壳中的电机与在变速器外壳外部设置 的动力电子装置(Leistungselektronik/power electronics)的连接被引导穿过变速器外 壳的所述通孔中的至少一个。因此与实践中已知的液力变速器(其在变速器外壳中设有构成为液力变矩器的 起动装置)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装置在由实践中已知的变速器外壳的内部构成有混 合动力系统的至少一个电机,其经由与变速器外壳的壳体条件相适配的且可有利地制造的 动力接头(Leistimgsanschluss)与所配备的动力电子装置连接。此外构成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装置的汽车传动系形成一个混合动力传动系,其 与传统的无混合动力系统的传动系相比具有近乎相同的构造空间需求并且能够在现有的 汽车系统中成本合算地实施。这缘于这样的事实,即附加的电机设置在优选构成为液力自 动变速器(Wandlerautomatgetriebe)的变速器装置的变速器外壳中并且无需在结构上改 变汽车系统的容纳汽车传动系的车身区域。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装置的优选构造中,电机的转子与混合动力系统的行星齿 轮变速器装置的空心齿轮处于操作连接并且空心齿轮与行星齿轮变速器装置的行星齿轮 啮合,所述行星齿轮又与固定在变速器外壳上的太阳齿轮处于啮合,其中由电机产生的转 矩能够经由行星齿轮架被导入变速器装置的动力流中。因此例如在配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变速 器装置的汽车传动系的起动过程中,一个在电机区域内产生的起动力矩能够被导入变速器 装置或汽车传动系的动力流中。附加地或替代地,利用这样构成的系统此外能够利用通过 发动机或马达驱动的电机实现汽车的纯电动行驶、利用电机和优选经由切换元件与汽车传 动系可耦合的且构成为内燃机的做功机械实现的混合行驶或者纯通过做功机械实现的行 驶,其中在混合运行中经由电机不仅可以实现增强运行而且可以实现能量回收运行。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和有利的进一步构造由各个从属权利要求和参考附图中原理 性描述的实施例得出。其中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装置的非常示意性的示图;图2沿着在附图1中详细示出的线II-II的变速器装置的简化的纵向剖视图;以 及图3沿着在附图1中详细标出的变速器装置的区域III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变速器装置1的非常示意性的示图,其包含变速器外壳2,在该 变速器外壳中能够设置多个在附图中未详细示出的多个不同的用于获得多个不同传动比 的构件组和一个构成为液力变矩器的起动装置。在变速器外壳2的一个壁区域内能够设置 多个通孔3、13,所述通孔的边缘区域4构成为加固区并且转矩能够通过所述通孔从变速器 外壳2被引导至一个构成有变速器装置1的车辆的在变速器外壳外部设置的动力输出装 置。通孔3以已知的方式在一个合适的铸造制造工艺期间、优选在压铸制造工艺期间 相应地被提供,从而变速器外壳2的被边缘区域4包围的壁区域,在不损害变速器外壳2的 刚度的情况下,通过机械方法如钻孔或类似方法能够按照要求被移除,以便能够在当前情 况下构成在变速器外壳2的壁中的矩形的孔。变速器外壳2以在附图中示出的方式构成有多个在变速器外壳3的周边上分布 设置的通孔3、13,以便需要时能够将车辆的多个动力输出装置与变速器装置1的动力流连 接。动力输出装置与车辆传动系的动力流在变速器装置1的区域内的连接例如能够经由多 个彼此啮合的正齿齿轮(其构成所谓的齿轮链)构成。在变速器外壳2的区域5 (在变速器装置1构成为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情况下起动 装置或液力变矩器能够设置在该区域中)中在当前设置一个在附图2和3中详细示出的一 个混合动力系统的电机6,其中设置在变速器外壳2中的电机6与一个在变速器外壳2外部 设置的动力电子装置7的连接穿过变速器外壳2的所述通孔13中的至少一个引导。电机6构成为永久磁铁激励的同步电机,其能利用交流电工作。电机6的每个相 与一个切换环6A、6B、6C连接,其中电机6的每个相的不同的线圈绕组的金属丝分别与相应配备的切换环6A至6C的一个面对电机6的端部连接。切换环6A至6C至少几乎构成为相同结构的并且分别具有一个在电机6的轴向方 向上延伸的第一环区域6A1至6C1、一个在第一环区域6A1至6C1的径向方向上朝向电机6 的外部的径向区域延伸的第二切换环区域6A2、6B2、6C2以及一个也基本上在电机6的轴向 方向上延伸的第三切换环区域,其中在附图中仅仅示出第二切换环6B或中间的切换环6B 的第三切换环区域6B3。切换环6A至6C分别在第一环区域6A1至6C1的区域与电机6的所配备的相的线 圈绕组处于操作连接。切换环6A至6C的第一环区域6A1至6C1设置在电机6的线圈绕组 的绕组末端突出部的径向内部并且以其从下方作用在绕组末端突出部21上的区域与线圈 绕组连接。在当前,概念“电机6的绕组末端突出部”分别理解成定子齿(Statorzahn)利用 线圈金属丝或铜丝实现的卷绕部。由于绕组末端突出部21,电机6与通过电机6的铁芯长 度预定的轴向长度相比具有较大的轴向长度,因为线圈金属丝绕组在该区域内轴向突出于 铁芯。定子的在电机6的定子的周边上径向分布设置的各线圈经由切换环6A至6C被触 点接通并且连接于动力电子装置7的三个相。以对构造空间有利的方法和方式,同样构成 为铜环的切换环6A至6C至少在部分区域内在径向方向上设置在绕组末端突出部21的下 方。形成各单个相的切换环6A至6C被容纳在一个未详细示出的塑料件中并且经由该塑料 件固定在电机6的定子上。电机6的线圈的绕组末端在电机的装配期间被放置在切换环6A 至6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变速器装置(1),包含变速器外壳(2),在该变速器外壳中能够设置多个用于获得多个不同的传动比的构件组和一个起动装置、优选液力变矩器,其中在变速器外壳(2)的壁区域内能够设置多个通孔(3,13),所述通孔的边缘区域(4)构成为加固区并且转矩能够通过所述通孔从变速器外壳(2)被引导至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变速器外壳(2)的规定用于起动装置的区域(5)中设置混合动力系统的至少一个电机(6),并且设置在变速器外壳(2)中的电机(6)与在变速器外壳(2)外部设置的动力电子装置(7)的连接被引导穿过变速器外壳(2)的所述通孔(13)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巴赫曼
申请(专利权)人: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