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正渗碳淬火齿圈不圆度的装置及校正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99527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校正渗碳淬火齿圈不圆度的装置,包括外撑头、楔销、内撑头,其所述外撑头一端部的纵断面呈矩形,该端部的上面设有一小矩形孔,该端部内设有一与小矩形孔相通的大矩形孔,外撑头的另一端部的横断面呈楔形;所述内撑头一端部的纵断面呈矩形,端面为倾斜端面,该端部与外撑头一端部内的大矩形孔对应配合,内撑头的另一端部的横断面呈楔形;所述楔销插入外撑头一端部上面的小矩形孔,其竖直侧面与外撑头该端部内的大矩形孔的底面贴合、和竖直侧面相对的倾斜侧面与内撑头一端部的倾斜端面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校正渗碳淬火齿圈不圆度的校正方法。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大幅降低设备投资和制造成本、节能减排,而且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零件加工变形校正装置及校正方法,尤其涉及,用于汽车车桥轮边内齿圈的热处理变形的校正。
技术介绍
轮边内齿圈是重型和特种车桥轮边差速器的重要零件。为了满足性能要求,内齿圈设计采用低合金结构钢锻件加工、制齿后进行渗碳淬火、回火处理,并对内齿圈的不圆度要求较高(一般为<0. 20mm)。目前内齿圈的加工一般采用渗碳淬火、回火,然后对已热处理的内齿圈的不圆度进行测量分选,对不圆度超差的产品必须再次在可控气氛炉内加热保温后单件出炉,单件在淬火压床上进行淬火、回火处理,以保证超差品达到合格要求的工艺方法。此种加工方案和方法虽被普遍采用,但存在以下缺陷(1)渗碳淬火工序除必要的渗碳炉外还需要配置淬火压床和可控气氛加热炉等设备,投资大;(2)由于再次进行了热处理对工件的金相组织的控制带来风险;(3)能耗高、加工成本高;(4)生产周期长。因此,以上情况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校正渗碳淬火齿圈不圆度的装置,它能提高内齿圈渗碳淬火、回火后不圆度校正工序的效率,降低成本和投入,节能减排,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校正渗碳淬火齿圈不圆度的校正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校正渗碳淬火齿圈不圆度的装置,包括外撑头、楔销、内撑头, 其特征是所述外撑头一端部的纵断面呈矩形,该端部的上面设有一小矩形孔,该端部内设有一与小矩形孔相通的大矩形孔,外撑头的另一端部的横断面呈楔形;所述内撑头一端部的纵断面呈矩形,端面为倾斜端面,该端部与外撑头一端部内的大矩形孔对应配合,内撑头的另一端部的横断面呈楔形;所述楔销插入外撑头一端部上面的小矩形孔,其竖直侧面与外撑头该端部内的大矩形孔的底面贴合、和竖直侧面相对的倾斜侧面与内撑头一端部的倾斜端面贴合。所述的一种校正渗碳淬火齿圈不圆度的装置,其所述外撑头的另一端部和内撑头的另一端部均能与经测量变形超差的轮边内齿圈内齿啮合。所述的一种校正渗碳淬火齿圈不圆度的校正方法,其步骤如下第一步,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校正渗碳淬火齿圈不圆度的装置装入已经测量不圆度超差的轮边内齿圈内,外撑头和内撑头的另一端部与轮边内齿圈的短轴(即轮边内齿圈较小的直径)的内齿啮合,按轮边内齿圈不圆度的长轴(即轮边内齿圈较大的直径)、短轴的差值 δ的大小不同分别对楔销进行敲击或施压,以推动外撑头和内撑头撑涨轮边内齿圈,使轮边内齿圈的长轴、短轴发生变化,并锁定撑量;第二步,将装入本装置的轮边内齿圈放入低温炉内进行稳定化处理后,出炉空冷; 第三步,待轮边内齿圈冷到室温后再退出楔销,外撑头和内撑头会回位,轮边内齿圈不圆度回弹,以此校正其长轴、短轴差值,达到校正轮边内齿圈的不圆度。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和校正方法对轮边内齿圈热处理后的校正不需进行再次进行热处理,仅需在低温下进行稳定化处理,不仅大幅降低设备投资和制造成本、节能减排,而且缩短了生产周期、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校正渗碳淬火齿圈不圆度的装置,包括外撑头1、楔销2、 内撑头3;外撑头1 一端部的纵断面呈矩形,该端部的上面设有一小矩形孔,该端部内设有一与小矩形孔相通的大矩形孔,外撑头1的另一端部的横断面呈楔形;内撑头3—端部的纵断面呈矩形,端面为倾斜端面,该端部与外撑头1 一端部内的大矩形孔对应配合,内撑头3的另一端部的横断面呈楔形;所述楔销2插入外撑头一端部上面的小矩形孔,其竖直侧面与外撑头该端部内的大矩形孔的底面贴合、和竖直侧面相对的倾斜侧面与内撑头一端部的倾斜端面贴合。所述外撑头1的另一端部和内撑头3的另一端部均能与经测量变形超差的轮边内齿圈4内齿啮合。参见图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校正渗碳淬火齿圈不圆度的校正方法,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校正渗碳淬火齿圈不圆度的装置装入已经测量不圆度超差的轮边内齿圈4内,外撑头1和内撑头3的另一端部与轮边内齿圈4的短轴(即轮边内齿圈较小的直径)的内齿啮合,按轮边内齿圈不圆度的长轴(即轮边内齿圈较大的直径)、短轴的差值S的大小不同分别对楔销2进行敲击或施压,以推动外撑头和内撑头撑涨轮边内齿圈,使轮边内齿圈的长轴、短轴发生变化,并锁定撑量;第二步,将装入本装置的轮边内齿圈4放入低温炉内进行稳定化处理(150 — 180°C,2 小时)后,出炉空冷;第三步,待轮边内齿圈4冷到室温后再退出楔销2,外撑头1和内撑头3自动松动回位, 轮边内齿圈不圆度回弹,以此校正其长轴、短轴差值,达到校正轮边内齿圈的不圆度。其中本装置的外撑头和内撑头必须与轮边内齿圈的齿槽有效长度进行啮合,必须要求能够通过调整楔销与外撑头和内撑头的贴合面的斜度以限制本装置的最大撑量。本专利技术实施中其具体的撑涨量应以测量已变形内齿圈的长、短轴差的3倍为最大量执行,在校正装置的设计中重点应要求楔销与撑头的结合斜面的斜度以限制校正装置的最大撑量,并能自锁和便于解锁。稳定化处理的目的是可再次使变形的齿圈内部组织进行充分转变、当退出楔销、撑头自动松动后齿圈回弹的量减少。其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参数的制定必须严格执行,结果对产品性能不得有影响。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公布的为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的实施例,领会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校正渗碳淬火齿圈不圆度的装置,包括外撑头(1)、楔销(2)、内撑头(3),其特征是所述外撑头(1)一端部的纵断面呈矩形,该端部的上面设有一小矩形孔,该端部内设有一与小矩形孔相通的大矩形孔,外撑头(1)的另一端部的横断面呈楔形;所述内撑头(3)—端部的纵断面呈矩形,端面为倾斜端面,该端部与外撑头(1) 一端部内的大矩形孔对应配合,内撑头(3)的另一端部的横断面呈楔形;所述楔销(2)插入外撑头一端部上面的小矩形孔,其竖直侧面与外撑头该端部内的大矩形孔的底面贴合、和竖直侧面相对的倾斜侧面与内撑头一端部的倾斜端面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校正渗碳淬火齿圈不圆度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撑头(1)的另一端部和内撑头(3)的另一端部均能与经测量变形超差的轮边内齿圈(4)内齿啮合。3.如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校正渗碳淬火齿圈不圆度的校正方法,其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装入已经测量不圆度超差的轮边内齿圈(4)内,外撑头(1)和内撑头(3)的另一端部与轮边内齿圈(4)的短轴的内齿啮合,按轮边内齿圈不圆度的长轴、短轴的差值S的大小不同分别对楔销(2)进行敲击或施压,以推动外撑头和内撑头撑涨轮边内齿圈,使轮边内齿圈的长轴、短轴发生变化,并锁定撑量;第二步,将装入本装置的轮边内齿圈(4 )放入低温炉内进行稳定化处理后,出炉空冷; 第三步,待轮边内齿圈(4)冷到室温后再退出楔销(2),外撑头(1)和内撑头(3)会回位,轮边内齿圈不圆度回弹,以此校正其长轴、短轴差值,达到校正轮边内齿圈的不圆度。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校正渗碳淬火齿圈不圆度的装置,包括外撑头、楔销、内撑头,其所述外撑头一端部的纵断面呈矩形,该端部的上面设有一小矩形孔,该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校正渗碳淬火齿圈不圆度的装置,包括外撑头(1)、楔销(2)、内撑头(3),其特征是:所述外撑头(1)一端部的纵断面呈矩形,该端部的上面设有一小矩形孔,该端部内设有一与小矩形孔相通的大矩形孔,外撑头(1)的另一端部的横断面呈楔形;所述内撑头(3)一端部的纵断面呈矩形,端面为倾斜端面,该端部与外撑头(1)一端部内的大矩形孔对应配合,内撑头(3)的另一端部的横断面呈楔形;所述楔销(2)插入外撑头一端部上面的小矩形孔,其竖直侧面与外撑头该端部内的大矩形孔的底面贴合、和竖直侧面相对的倾斜侧面与内撑头一端部的倾斜端面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忠黄兴刚李章芬高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